分享

中国女孩的性观念图鉴

 昵称58374080 2018-08-03

“性”在婚姻中重要吗?

文|恩酱博客外链

爱与性,一直以来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性都是一个不被公开讨论的问题。曾经有人说,“性”的公开化是社会常态化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衡量自由与宽容的指标。随着时代发展,性观念逐渐开放,但在中国是否也是如此呢?

美国CNN拍摄的一部纪录片《世界各地的性与爱》,他们也来到了上海,通过外国人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一副中国女孩性观念图鉴。

《世界各地的性与爱》

Sex & Love around the world

CNN主持人克里斯蒂安·阿曼普尔( Christiane Amanpour)带着团队来到了上海,通过一系列犀利的问题,从中探讨如今中国女性对性的看法是否跟以往发生了变化。

01

“性”在婚姻中重要吗

在中国,结婚对于两个人来说都是人生大事。

节目组也采访了6对正在拍摄婚纱照的夫妻,主持人的发问非常直接,“你们觉得婚姻中,‘性’重要吗?”

男方非常大方地承认,性在婚姻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性的话,简直不像一个正常的家庭。”

但是轮到女方回答的时候,她就没这么自然了,甚至直接说,“我可以跳过这个问题吗?”

如果说扭扭捏捏只是因为害羞的话,有一个新娘就更加直接表示反对,甚至对丈夫说:你有游戏就够了嘛。

这部纪录片一共采访了6对夫妇,男方都会直接承认,在亲密关系中,性能带给他们愉悦的享受,能更好促进两人的交往。

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对于这个问题表现得比较矜持。

中国的文化传统对于性问题是持压制态度,很多时候我们都要求控制感情,控制性欲,“存天理,灭人欲”

古人把克制性欲当做“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公开场合讨论“性”是不合礼数的。

在传统社会的性压抑氛围中,婚姻问题变得社会化而非个人化,很多时候婚姻是基于父母想传宗接代的目的,而并非两个人的爱情。

老一辈总爱说,“女孩最好的嫁妆是贞操”。在传统社会,不要说婚前性行为,即便正常的男女交往都被看作“有伤风化”。

电视剧《欢乐颂》中提及到处女情结

在国产电视剧《欢乐颂》中,邱莹莹的男友正是因为她“不是处女”而决心分手。他认为,女生有婚前性行为是“人生污点”,说明“她是个不自爱的人”。

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外国人听到那几个女性的回答会感到如此吃惊了,因为这是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所导致的。

02

解开一个纽扣,就是坏女孩?

随后,CNN到了一家知名情感培训班,吴迪是这里面的一个情感顾问,她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大龄单身男女成功地找到另一半。

她带着两个培训班的学员去为约会挑选衣服,阿曼普尔提议,约会时可以解开上衣的一颗纽扣,这样会增添自己的魅力。

但两个学员立刻摆手摇头表示拒绝:“NO NO NO,我们是好女孩”。

这让主持人感到非常惊讶。

在中国,有很多年龄超过27岁的“大龄剩女”,她们往往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体面的工作,但是,却很难遇到一个对的人。

她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缺乏两性交往的经验与知识,漂亮却不自信,无法享受爱与性带来的喜悦。

主持人问其中一个女性,父母有没有拥抱过你?她大吃一惊,表示从来没有。

03

矛盾与纠结的性爱观

上面这些片段可能让人觉得,就连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女性的性观念也如此保守吗?

但显然这并不是所有女性的剪影,采访者也采访到了一些不忌讳谈性的情侣。

当她采访一对从事人体摄影的小夫妻时,女方直接表示:在性生活上,我好像要更主动一些哎。

男方在一旁表示同意,随后悄悄地说:你咋把话题引到这来了……

主持人还采访了一对正在拍摄人体艺术的情侣,问他们拍摄时的感受如何,女方坦言说,虽然害羞,但跟自己喜欢的人一起拍照很开心。

另一位人体模的小姐姐回答得更大胆,她用流利的英文表示,自己找伴侣一定要找长得帅的,“否则你没法和他滚床单。”

她认为人体是一种艺术,她非常热爱目前这份工作,但从未给父母看过自己的作品,因为父母还是保守派,他们认为身体是不能用来展示的,同时也反对婚前性行为。

在采访过程中,阿曼普尔发现很多女性的性观念都深深受父母的影响,而且超过27岁还没结婚的女性,就会被社会打上“剩女”的标签。

在中国,父母催婚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他们采访了舞者金星,金星带着主持人阿曼普尔来到了上海某公园的相亲角。

令她无比惊讶的是,来这里相亲的不是年轻人,而是他们的父母。金星跟她解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传宗接代、延续香火非常重要。

但最讽刺的是,小时候中国的孩子被父母严格控制“不许早恋”,但成年以后却被催着赶紧恋爱、结婚、生孩子。

在中国,爱是爱,婚姻是婚姻,两者是分开的。

片中出现的每个人,交织在一起会给你一种矛盾的感觉:在中国,人们既保守,但也十分开放,既羞于谈性,也乐于谈性。

女性的性观念还处于一种比较纠结的状态,不算完全保守,也没到清晰明了的状态。

04

同性恋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中国,同性恋的身份同样在社会上备受非议,有许多同性恋迫于家里的压力而“形婚”。

阿曼普尔采访了一对相恋了4年的女同性恋Angela和Annie。由于父亲快过世,家人希望Angela尽早结婚生子。

而为了给家人一个交代,她只好被迫选择了和一个不相爱的异性结婚。只是违背自己的心愿,放弃一生挚爱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活着,这样的人生显然不是Angela想要的。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还是勇敢地选择和相爱的人走在一起,而母亲也在四年后接受了她的性取向。

在腾讯新闻“2017中国人婚恋观大调查”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在60后以及60前的群体中,大部分人都不了解同性恋、排斥同性恋。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社会逐步走向开放和包容。

在年轻的用户群体里,对同性恋的包容度越来越高,超过一半以上的00后表示愿意以开放的态度去认识同性恋。

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受同性恋者?”

“因为我们的文化里,把生育当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爱情,应该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态度,而不是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反应。

——摘自柴静《看见》

04

性观念革命正在来临

有人说,“中国社会最需要接受性教育的是父母。”

受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在老一辈的传统观念中,性依然是一个禁忌的话题。

2011年,北京首部小学生性教育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在投入使用时就受到了很多争议,备受争议的还有《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许多家长认为性教育教材“尺度太大”、“教坏孩子”,也有人说这是进步与开放的象征。

《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

这样的现象让我想起了去年轰动的“台湾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在她的自传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提到一个情节,正是蕴含了性教育缺乏所带来的悲剧来源:

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诡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性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还没开学。

——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在林奕含的自传小说中,女孩试探性地询问母亲,男老师骚扰女学生时该如何应对,却得到是“女学生在发骚”这样的结论。

母亲对“师生恋”的错误观念,将“受害者”林奕含变成了过错的“参与者”。

她在这部小说中提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的错,连她自己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的身边。”

全社会都在骂她,唯独施暴者那里,他是“欢迎”她的。

谈性色变的社会文化间接性地造就了“房思琪式”悲剧。

印度的性教育宣传片

“童话大王”郑渊洁也曾经说过:别的教育可以遮遮掩掩,只有性教育是不能转弯抹角的,一定要是直白的,一步到位的。

所幸的是,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中国对性的看法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在公共场合讨论“性”并不是一件值得羞耻的事情。

片中情感培训班的吴迪老师正是希望通过传播正确的性观念,让情感教育匮乏的男女能直面亲密关系中的身体接触、性愉悦,从而改变在中国“结婚是为了生育”这样的定义。

学员们在这里放下一切对性的偏见,学习如何享受亲密接触,而不是一味地压抑自己的生理需求。

虽然不同年龄/地区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观念,但整体来说,中国对“性”已经不是几十年前那样谈性色变了。英国媒体BBC曾采访过社会学家李银河老师,她给出这样的数据:

“1989年时,有过婚前性行为的人仅15.5%。而2014年这个数据已经激增至71%。”

而在2017年腾讯新闻的数据中显示,仅有7.1%的人不接受婚前性行为,也就是超过了9成的人接受婚前性行为,这跟过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谈性色变到欲语还休,虽然目前中国性教育还远远谈不上普及,但相比以前落后封闭的传统思想,现在已经有了不少的变化与进步。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越来越包容,我们也期待明天会是一个更多元化、宽容与美好的世界。

就像李银河老师在BBC早年播出的《她的故事:女性革命》纪录片中所说的:

“世界上没有对性完全放任自流的社会,总是存在各种限制。但我相信,一个社会在性观念方面被赋予更多自由,这个社会的人就会越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