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人真的“性开放”吗?

 谢耳朵馆长 2021-05-06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作为典型的儒家文化影响地区,中国,甚至是整个东亚,与基督教-犹太教文化圈的美国存在着诸多文化以及观念上的区别,其中“性”可谓是一个最为明显的点。在中国以及日韩看来,美国人的性观念是非常开放的。然而,其实这属于一种来自外界的误解,在基督教看来,婚前性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这就说明其实很多美国人的性观念还是比较保守的,之所以会被我们误解,也许是因为一些影视作品以及文学作品的影响。那么情况是否真的如此呢?

美国性教育的溯源尽管艾滋病在美国的出现率十分骇人,但是在美国人看来,他们是很重视性教育的,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于工业革命前后,彼时人们都已经进入了一种大肆发展生产力的状态之中。在这种全球大环境之下,很多人开始倡导大家进行反思。正是因为组织需求上得到了满足,所以有的人开始追求身体及更高级的满足。性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很多年轻人偷食禁果,间接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所以当时的美国政府痛定思痛,决定以禁止为主,教导未成年人禁止发生性行为,试图“扼杀在摇篮里”。但是在“自由民主”观念影响之下的美国人,并不能接受这种来自“上层建筑”的明令禁止,很多人进行游行、抗议,呼吁政府“还我自由”。

最终当局被迫改变策略,不再明令禁止,转而以一种柔和的手段来影响人民。众多年轻人在政府的科普之下,了解了不规范的性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社会状况有所好转。之后美国政府趁热打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性教育,一时之间效果斐然。

性观念和性行为的异同其实我们一直处于一种误区之中,那就是性观念与性行为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含义。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能会误将“性观念”和“性行为”二者产生混淆。其实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一个是思想,一个则是具体的行动。之前美国相关研究部门就曾根据这一问题,在民众之间进行过一次调研。调研的对象是全国年龄在二十五到三十五之间的所有男性。

“婚前性行为是否合理?”结果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人都不认为这是合理的。所以我们其实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25-35岁之间的年轻人看来,婚前性行为并不能够得到认可。这种类似研究我曾经出现在中国。那就是在2008年,上海市社科院曾经进行过的一项研究,同样是针对感情相关的问题,询问被调查人对于非婚姻配偶的性行为的态度。将近七成的人都对此表达出了反对的消极态度。人们的态度并不像美国人那样坚决,这是因为中国人相对而言追求一种温和的解决方式,不愿从根本上去否定某件事情。同样,尽管美国人追求生活自由,同样重视契约精神。在他们看来,婚姻就像是一种契约,是不能够轻易违背的。中国人则认为婚姻代表着人到成年之后的一种结局,是一种归宿。

当婚姻关系确立,往往也意味着家庭的组建,他们希望拥有和谐稳定的家庭,所以不会轻易破坏家庭。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调查研究的结果得知,美国其实还是有很多人不赞成婚前性行为的,也就是拥有一种比较正常的性观念。

美国社会各界关于性的看法在长时间的性教育过程当中,付出巨大力量的爱你不仅仅是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学校,各方面其实都参与到了这一过程当中。关于不规范性行为的危害,其实属于医疗系统的职责。他们的各种科普与介绍都让人们更加了解性行为,同时也更重视发生关系时的环境与卫生。

除了政府部门,还有地位很重的宗教。在美国地位很重的基督教教会曾联合批发宗教进行了联合声明,表示对不合理性行为的反对,这一点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众多民众。当然,所有的这些信息如果没有媒体的宣传,也难以获得如此好的成效。所以传媒也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The End -作者 | 汤米编辑 |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eauvoir, S. D., & Parshley, H. (1960). The second sex. London: Landsborough Publications Limited. Beauvoir, S. D., & Parshley, H. (1960). The second sex. London: Landsborough Publications Limite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