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神主创全员力挺,这个拍小偷、黑孩子和性侵受害者的导演,打了所有三观党的脸

 昵称58374080 2018-08-03

这是司马推送的第 821 个与众不同的人

《小偷家族》即将内陆上映,上一次错过《霸王别姬》的人,终于能在大银幕上一看金棕榈大奖影片。片子的海报中,一家六口其乐融融,笑容幸福,文案是「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爱」,看上去是一部合家欢电影。

然而,不少人看完后直呼纸巾不够用,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击碎了三观党三观的电影。

到底这是一部怎样魔性的片子?

三观这个词,越来越万金油了。不仅能够解释婚姻幸福——「和三观正的人结婚有多爽」;而且能像一把标尺,评价一切文艺作品。

从热播的电影电视剧如《后来的我们》、《延禧攻略》,到美剧《实习生格蕾》中的刷屏弹幕,再到经典作品《红楼梦》、《包法利夫人》……三观党们展开了自己的征程,所到之地,寸草不生。

前任、绿茶、白莲、渣男,是三观党使用的高频词

于是在三观党的眼睛里,世界必须黑白分明,只有对和错、黑与白,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学校组织去电影院看电影,开场没两分钟隔壁响起的小小讨论声:谁是坏人?

而眼下这部叫《小偷家族》的电影,从名字到内核,都是对三观党的一次极大冒犯。

国内海报,由把中国电影海报设计拉升至世界水平的黄海设计

可以有《编辑部的故事》,可以有《我爱我家》。然而,一群小偷的故事,如何进入了电影剧本?难道,是要拍「盗亦有道」的故事?

可惜看了便知,电影中的盗窃,并无任何正当性;导演是枝裕和,也从未想过给这家人开脱。

底层故事,一直受到导演和观众的欢迎。

比如周星驰星爷的《长江七号》,

星爷饰演的爸爸诚实勤奋,

每天拼命做工,

就是想给孩子小狄一线希望,

用教育扭转命运的可能。

这是一部合家欢电影,

核心就在于星爷在其中,

反复教导小狄的话

我们虽然穷,

但是不偷,不抢。

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一系列戏剧冲突,才能理直气壮,堵住「三观党」的嘴。

想要讨好「三观党」,不是困难的事,只要规避所有可能不「伟光正」的元素就万事大吉。然而,为什么还有很多艺术创作者去一次次挑战「三观不正」的内容呢?

尤其是这部日本电影,和《长江七号》一样,同样是底层家庭,同样是在社会的灰暗角落谋生,但是这一家人,正好把「我们虽然穷,但是不偷不抢」的人生准则,颠覆了个遍。

三无电影拿了今年戛纳金奖

在偶然闪现的暖色外,

这是一部「三无作品」:

无可救药,无用,无情。

奶奶,

顶着满头灰白的头发,

应该是慈眉善目的角色吧?

然而,假装在游戏厅打电动,

余光扫一遍,

极其熟练地顺走了别人的东西,

用身体掩护藏在游戏机里头。

一家之主的爸爸,

和星爷一样,

在工地工作,

然而缺乏「撑起一个家」的自觉。

听闻奶奶拿到了养老金,

心安理得地说,

这样可以少上班两天了。

懒,太懒。

妈妈在洗衣房工作,

衣服进入洗衣烘干机前,

总会经过这些女工之手,

在客人的衣服兜里找找有没有「意外收获」,

是她们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姐姐在打情色擦边球的店工作,

环境暧昧,

工作内容是隔着玻璃用肢体和声音抚慰男性,

也会主动邀请,要来枕腿吗?

在三观党那里,

估计可以毫不犹豫地打上「荡妇」标签了。

儿子被爸爸传授了一身本领,

那就是在便利店、渔具屋分头合作,

声东击西,避开店员的视线偷窃。

爸爸很无奈,

「除了偷,我也没什么能教的了。」

而他们最大的罪过,

就是在窗台的缝隙间,

见到了一个被冻僵的小女孩,

小女孩有家吗?不知道。

是无家可归吗?不知道。

就把这个女孩,偷了过来。

无可救药,这群人,无可救药啊!

然而这部无可救药者的电影,却在今年的法国戛纳,一举摘得象征电影届最高荣誉的金棕榈大奖。

评委会主席、被粉丝称为大魔王的凯特·布兰切特说,「这是一部,完全击中我的内心的电影。」

凯特布兰切特和是枝裕和

国内8月3号上映,目前只在小范围点映过,8148个人,已经暴击给出了8.8的高分。

首映礼上,《我不是药神》主创全员到场力挺,王传君说,「把小宇宙和查克拉通通传给你。」

《小偷家族》首映礼,左起:饰演爸爸的Lily Franky、饰演小女儿的佐佐木、《药神》中饰演黄毛的章宇、饰演吕受益的王传君

是大家三观都歪了吗?才不是。

无可救药

对于第五次入围戛纳的导演是枝裕和来说,对「无可救药者」的拍摄,像是一种回归。

25岁,大学毕业后的是枝裕和,第一份工作,就是拍摄电视纪录片。

在后来的随笔集《有如走路的速度》中,他说,当百分之八十的人支持「正义」的时候,去倾听那百分之二十的少数派的声音。

他拍了因为水俣病(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由于工厂排污致使的怪病,震惊世界)而自杀的官员的人生轨迹,感染艾滋病的同性恋者的人生倒数的日子,滞留在日本无法回国的韩国人……

纪录片的镜头,要求客观、冷静,而在拍摄「无可救药者」的历程中,是枝裕和把自己放的很小,小到只剩一只耳朵一双眼睛,他只去倾听这些人的人生故事,而不做道德评判。

在开始拍摄电影后,是枝裕和也爱拍那些「无可救药者」的故事,尤其是无可救药的亲人。

《无人知晓》的故事背景,是一个母亲因为追逐所爱,而将自己和不同男人生下来的孩子丢在家中,于是孩子们要自己摸索着活下去。

《比海更深》中,

男主角回到母亲家,

是想拿点东西去典当,

并且继承了父亲的习惯,

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彩票上。

而到了《小偷家族》中,一家人的无可救药,不仅体现在道德上,更已经进入了法律层面。

在日本,骗取养老金和父母教唆子女犯罪,会被众人唾弃。看到类似新闻的是枝裕和,开始思考:

「这些行为理应受到谴责不错。不过,为什么人们会如此气愤于这些轻微的违法行为,即便还有许多犯下了更严重罪行却没有受到责罚的罪犯?」

起初,是枝裕和的想法是「唯有犯罪将我们相连」,而在公映的海报中,文案则是「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爱。」

是要洗白这一家人吗?不是。罪行是真的,卑劣是真的,爱也是真的。

衰旧剥落的榻榻米、壁橱、置物柜中,一家人围着木桌煮东西吃。小女孩听到他们谈论面筋,眼睛突然亮了。

被奶奶捕捉到,「喜欢吃面筋?」女孩点头,唤她过来,小心夹起还咕噜噜烫的面筋喂给她。

一家人都记住了她的喜好,去超市时,也会说「你最喜欢的面筋。」

妈妈和女孩洗澡的时候,发现女孩和自己身上一样,都有被亲生父母用熨斗烫出来的疤痕。

妈妈说,过去很多年不疼了。女孩用力摇头,一直轻轻抚摸伤痕,想要安慰她。

后来,她把女孩抱住,说那些说打你是因为爱的人,都是说谎,如果真的爱你,他们会像我这样,拥抱你。

能用我们习惯的「好人」「坏人」去简单界定这些人吗?好像不行吧。

电影的存在并非为了审判个人,导演也不是上帝或者法官。设计一个坏人故事(世界)也许就变得黑白分明,但我认为不这样做,反而会让观众将这个问题带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反复思索。——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

蔬菜、面筋、萝卜、花枝丸一起炖出的复杂香气,才是电影的味道啊。

无用

更颠覆的是,是枝裕和也觉得电影啊,没用。

拿了戛纳金棕榈的导演觉得电影没用?

没错,他是这么说的:

和体育一样,电影也没有立竿见影的好处。用书打比方的话,电影并不是实用书。也许不能让人精神倍增,但自有其价值。也可以认为,正因为不能让人精神倍增,才有价值。

而是枝裕和的作品,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除恶扬善的痛快。在很多观众看来,可能是没用中的没用。

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

《海街日记》拍摄现场,这是一部关于镰仓日常的电影。

是的,是枝裕和的电影,太平常了,平常到即使是讲述「小偷家族」这样的题材,也能如一碗白水端出,观众们照见的,都是自己。

习惯在壁橱里,戴着父亲的矿工帽,

用头灯照亮来看书的儿子,

在小女孩钻进壁橱时,

他正旋转着廉价的玻璃弹珠,

女孩问他看见了什么,

他出神着看着蓝色的光晕说:

大海。

买烟花的钱,自然是没有的;

适合观赏烟花的露台,也没有。

当烟花在不远处的天空,

一朵接一朵绽放的时候,

他们惊喜地聚在屋檐外,

这里看不见烟花,

他们想象着烟花的烂漫,

脸被惊喜地照亮了。

他们坐新干线去海边,

浪潮打过来的时候,

欢呼着跳起来,

身影此起彼伏。

他拍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诗意,虽然这样的诗意,稍纵即逝,在贫穷而摇摇欲坠的家中,一点「用」都没有。

无用,却浪漫啊。

无情

是枝裕和的电影中最三观不正的一点,莫过于「家庭未必都是温情脉脉的」。

片中的一家人,都没有血缘关系,他们被原先的家庭各自抛弃,在这个临时的风雨飘摇的家中,他们攥紧了罕有的温度。

片中反复出现了李欧·李奥尼的经典绘本《小黑鱼》的故事。

大海深处,住着一群红色的小鱼,其中有一条小黑鱼。有朝一日,突然来了一只凶神恶煞的金枪鱼,将所有的小红鱼吞入腹中。小黑鱼侥幸捡回一条命。

在浪里海里,小黑鱼自由自在地,作为曾经的异类,碰到藏在礁石的小红鱼们。他们不敢直面金枪鱼。

小黑鱼灵机一动,想到个主意,小红鱼们,组合成大鱼的样子吧,我来当眼睛。他们日夜游荡,像一只可爱的队伍,把那些巨大的猎手吓跑了。

这六个微弱的个体,就是那一个个小鱼,他们聚在一起,抵抗着这个世界,避免被「金枪鱼」吃掉。

这样属于底层「临时家庭」的相拥取暖,是枝裕和捕捉到了无数让人眼热的细节,他却克制极了,没有煽情音乐,没有太多台词,你就被这碗白水逗得会心一笑,又转而泪下。

然而,小黑鱼的故事,除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教诲,更在于不同于小红鱼们的小黑鱼,作为一个个体的命运。也就是剥离开「家族成员」的身份,我们每个人各自的命运。

被诱拐的小女孩,她的原生家庭是冰冷无情的,她在「新家」得到了温暖、快乐和爱,但是这个临时的共同体,在感情上也并非固若金汤。

在结尾,因为两个意外,如同积木被抽掉一块因此垮塌,整个家庭也显出了冷的底色。

是枝裕和可是早就打好招呼了,「我不想治愈任何人。」

看上去温文尔雅,他自有自己狡黠的一面。

就像他口中的那个关于「螃蟹」的故事。

傍晚,我独自来到海边散步,一只螃蟹闯入了我的视野。螃蟹发觉有人靠近,一般都会慌忙逃走或立马藏起来,可这只螃蟹却挥舞着一只大钳子,继续朝我爬过来,一副火冒三丈的样子……

仔细一瞧,发现这只雄螃蟹身后还有另一只螃蟹,海浪打过来,它无力地横陈着,看样子已经死了。雄螃蟹是为了拼死保护这只螃蟹的尸骸,才对我表示敌意。我被它的愤怒和悲伤打动,离开了那里。——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

在家庭旅馆度过一夜后,天明之际,是枝裕和又记挂起这件事。他再次来到海边。出现在他眼中的,是两只重叠般紧紧依偎在一起的死去的螃蟹。

如果故事停留在这里,必定是一个普世意义上打动人心的故事。是枝裕和甚至给它找了一个结尾——自那以后,我便吃不下螃蟹了。

然而他说,真正的事实是:「可惜不管是在那之前还是之后,螃蟹都是我最爱的食物。请别见怪。」

又温情又冷酷,这样冷暖交织、笑泪交融的,就是是枝裕和的「三观」,也是是枝裕和的电影世界。

迷恋走路的是枝裕和,

56岁了依然在走

作为一个日本导演,他还想要拍一部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纪录片,甚至在15年前,他就已经写好了企划书。

他的父亲,是在日据时期的台湾出生,成为日本军人,去了前线,在西伯利亚作为战俘服役。

由父亲的人生牵连出来,是枝裕和想要用自己一贯冷静甚至冷酷的镜头,对准这段历史。

我认为现在的日本,充斥着历史修正主义。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想通过作品,让日本人能够正视自己对他国造成伤害的历史。它不仅是要讲述父亲的故事,更是要揭示战争中的日本所思所想,而这是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过的。——《人物》是枝裕和「人生巅峰」的一天

如果用粗暴的三观来看,作为日本人的是枝裕和,想要拍这样的片子,是不是很「三观不正」?

不仅如此,从戛纳回国后,各种官方邀约、表彰纷至沓来。是枝裕和客客气气,公开一应拒绝。

他说,曾经日本电影和权力拉手跳舞,造成了巨大灾难;因此一个电影创作者,应该和权力划清界限,来保证独立创作。

而且他担忧,就像金枪鱼吞掉小红鱼,社会越来越被公权力的「大故事」笼罩,所以,他要创造「小故事」,来让这片大海更加参差多态。

是枝裕和和《小偷家族》的小演员城桧吏在片场

大海的丰富性,和三观党所畏惧的东西,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如果现实生活,都用三观的棱镜来看。那所有的故事,也只会变成《故事会》,而失去复杂的微妙肌理。

用三观来扼杀一切,就是在扼杀无可救药的人物、无用的诗意、无情的表达。

而倘若作品的丰富性被扼杀,自然也不会有对于日本导演来说,拍摄剑走偏锋的侵华纪录片的可能。

今年56岁的是枝裕和,依然很慢,慢到像当初为了体现《无人知晓》中一年度时间的变迁,而真的用了一年去拍摄;

依然很小,小到被称为是日本片场声音最小的导演,小到前两年他来内陆参加自己作品的展映,一猫腰就在我斜前方,找了个影院边角的台阶坐下了;

依然很轻,轻得就像《步履不停》中,那只亲人亡故后出现的飘飘袅袅的蝴蝶。

然而就是这样很慢,很小,很轻的是枝裕和,拍了一部无可救药、无用、无情的电影,把三观党的铠甲和武器尽数卸下。

这也不是一场战役,只是旅途中央,而他还会继续走,用「有如走路的速度」。

“那风从哪里吹来,云又将飘向哪儿,世界的尽头在何方?想知道答案,唯有往前走。翻山越岭仍不见尽头,但这个疑问不断催我前行。

本片今日起可在院线观看,感谢@大象点映 邀请观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