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温每升高1℃,心脑血管病患者增加17.3%!

 学到老图书馆nd 2018-08-04

健康科普,来看看【百科名医】吧!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多于其他任何病因。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2012年有17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1%。这些死者中,估计740万人死于冠心病,670万人死于中风。夏季更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峰期!

今年的夏天比以往来得更早了,也更热了,一路烧烤+蒸锅的模式,这对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是一年之中最煎熬的阶段。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这样的天气里,更容易出现头晕、胸闷、心慌气短、多汗等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心梗、脑梗、大血管破裂等,甚至危及生命。

据医院急诊室医生介绍,每年三伏酷暑的时候都会接诊大量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之前的统计数字显示,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据统计,夏季因心脏病猝死者约占全年死亡人数的47%,入夏后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急诊量明显增多,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军”中。有研究表明,夏季高温暑湿等易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肌缺血缺氧等,进而导致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升高。

为什么“三伏天”成了很多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死劫?

盛夏酷暑时节,人体通过大量的出汗降低体表温度,使人觉得不那么炎热。虽然出汗能带走热量,对防暑有益,可是排汗非常容易脱水。正常人每天可排出约1000毫升或更多的汗液。但对老年人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由于体温调节机制退化,加上睡眠不好、食欲不佳,人体处在疲劳应激状态下容易刺激血管收缩,引发脑血管病变。

老年人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因素容易造成脑血管老化、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主要血管动脉硬化性狭窄形成。高温天气时人体出汗较多,老年人本身身体内水分较少,血液里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上升,导致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极易诱发脑栓塞。同时,血流量为散热进行的重新分配,使有限的血液涌向皮肤,往往造成大脑血流量锐减,使原本供血不足的大脑进一步缺血,并由此增加脑梗死的可能。

夏季老年人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

1.注意补充水分

白天注意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大量灌水,要注意“小口饮水、多次少量”。

2.“静养”,不宜大量运动

很多老年人由于夏季天亮较早,愿意早起晨练,但据调查显示早晨610时是脑血管疾病的多发时间,因此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进行锻炼。炎热夏季外出活动最好安排在较凉爽的下午或晚上。早上6点到9点尽量不要锻炼,该时段为冠心病的高发期,经过一夜的睡眠,血液黏稠,血流速度减缓,易诱发血栓的形成,如勉强运动则可能发生心血管疾病。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170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天,持之以恒。

3.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心态

老年人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心态,切忌大悲大喜或因睡眠不足等而导致心情烦躁、焦虑,防止心火过旺而引起疾病。

4.饮食

可多食苦菜、苦瓜等苦味食品以解热祛暑、消除疲劳,多饮绿茶、苦丁茶等苦味饮料以醒脑提神、补充津液,给“心”消消暑。

5.平安度过炎夏,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记住3个“三”:

1)“三个半分钟”

夜间醒来,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钟,最后再下地活动。

2)“三个半小时”

早上走半小时,晚饭后散步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

3)饮食应平衡膳食以“三多三少”为原则

“三多”多食蔬果全谷类、多食深海鱼肉、多食大豆蛋白质。“三少”少饱和脂肪、少热量、少盐。

注意:一旦发现家中老人出现一过性(几秒内、暂时性)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讲话不流利、整天昏沉欲睡和口角歪斜等症状,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切不可延误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