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汉有董仲舒,唐有韩愈,宋有朱熹,明有王阳明”,这几位都是儒学的集大成者,今天主要和大家说的是宋代的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尊称为朱子。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解析: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作者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诗中的泗水之滨在宋南下时就已被金侵占,作者未曾北上,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诗中的'泗水'暗指孔门,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寻访'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作者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03:12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的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彩。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最后两句借水之清澈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偶成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解析: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告诫年轻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前两句是本诗的精华,作者用其切身体会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感叹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学习,将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