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人难以置信的苦行

 天地虚怀xia 2018-08-04

令人难以置信的苦行


《中部.师子吼大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毗舍离城西郊之一丛林。

 

尔时,有离车族之子善星,舍此法、律未久,而于毗舍离城中,对众作如是言:“沙门瞿昙无超越人法、无特殊之最上智见。沙门瞿昙依推论,推量唯自显出其法。而其法,是为引导其奉者,真正诸苦之灭而说。”

 

于是,尊者舍利弗,晨早着衣、持钵,入毗舍离城行乞。尊者舍利弗闻离车族之子善星,于毗舍离城之众中作此言,如是食后从行乞归,诣世尊住处。

 

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舍利佛,白世尊曰:“世尊!离车族之子善星于众中作此言…真正诸苦之灭而说。”
       
世尊乃曰:“舍利弗!愚人善星,是忿、忿怒而作此语也。彼愚人善星为诽谤,彼愚人善星却对如来作称赞。如彼说:‘其法是为引导其遵奉者,真正诸苦之灭而说。’彼实对如来之称赞也。
       
舍利弗!彼即设:‘彼世尊是应供、等正觉者、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觉者、世尊。’如是,实愚人善星,于我应不成法之类句。
       
又,舍利弗!彼言:‘如是彼世尊证验种种神通力,即一为多,即多为一;或显、或隐,穿墙越壁,出没地中,趺坐于虚空;又彼有如是之大威力、大威德,以手掌摸日月,以身而至梵天界。’
       
又,彼言:‘彼世尊以清净超人之天耳,听闻远近、天、人之声。彼世尊知其他之有情,其他人之心,以知其心,即或贪欲心知为贪欲心、无贪欲心知为无贪欲心;

 

有嗔恚心、知为有嗔恚心,无嗔恚心、知为无嗔恚心,有愚痴之心、知为愚痴之心,无愚痴之心、知为无愚痴之心,或摄心知为摄心,散心知为散心,

 

高广心知为高广心,无高广心知为无高广心;有上心知为有上心,无上心知为无上心,定心知为定心,不定心知为不定心,解脱心知为解脱心,不解脱心知为不解脱心。’
       
舍利弗!如来有此等如来十力,具足其力之如来,得无上牛王之地位,于众中作狮子吼、转梵轮。其十者何耶?于此处,如来如实知,道理为道理,非理为非理。
       
舍利弗!如来如实知,众生过去、未来、现在诸业之报,是从其理由及其原因,是如来之如来力也。
       
舍利弗!如来如实知,导至一切处之道。如来如实知,非一界、种种界世间。如来如实知,有情之种种意乐。
   
如来如实知,其他有情上下之根性。如来如实知,禅定、解脱、正受之杂染、清净、起出。
       
舍利弗!如来忆念种种宿命。即忆念一生、二生…种种坏劫、种种成坏劫。于其处予有如是名、如是姓…如是予忆念一一相,及详细之状态,以俱种种宿命智。

 

复次,如来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生死,知其为卑贱、高贵、美丽、丑陋、幸福、不幸等,各各而随其业,是如来之如来力也。

 

复次,如来漏尽、无漏,住心解脱、慧解脱,于无漏现法自达、自证、成就无上智,是如来之如来力也。
       
舍利弗!此等是如来之如来十力也。具足十力之如来得牛王地位,于众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若有人如是知、如是见,对予如是言:‘沙门瞿昙无超人法、无特殊之最上智见。沙门瞿昙依推论,推量,唯自显出而说法。’

 

若彼不舍弃其语、不舍弃其心、不舍离其见,恰如持来放置之物,如是彼确实迅速堕于地狱。
       
舍利弗!如来有此等之四无所畏。具足四无所畏如来得牛王之地位,于众中作狮子吼、转梵轮。四者何耶?
   
曰:‘汝虽自认为等正觉者,但对此等之法非正觉。’或沙门、婆罗门,或天、魔、梵天,其他此世任何人诽谤,予不认如是之相,而得安稳、得无畏、得无所畏而住。
   
曰:‘汝虽认自见漏尽者,但对此等之漏未灭尽。’或沙门…此世任何人诽谤,予不认如是之相,而得安稳、得无畏、得无所畏而住。
   
曰:‘虽谓障法,却对其沉溺者不能障。’或沙门…此世任何人诽谤,予不认如是之相,而得安稳、得无畏、得无所畏而住。
   
曰:‘虽为其目的而说法,却非引导遵法者真正灭苦。’或沙门…此世任何人诽谤,予不认如是之相,而得安稳、得无畏、得无所畏而住。
       
舍利弗!此等即如来四无所畏也。具足此等无所畏之如来,得牛王之地位,于众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若有人如是知、如是见,对予言:沙门瞿昙无特殊最上智…若彼不舍弃其语、不舍弃其心、不舍离其见,恰如持来放置之物,如是彼确实迅速堕于地狱。
       
舍利弗!此等有八会。八者何耶?王族会、婆罗门会、家主会、沙门会、四天王会、三十三天会、魔众会、梵天会也。具足彼四无所畏之如来,近此等八会而入。
       
舍利弗!予实记忆至几百次王族会,曾与其等共语、共交换论议。于其处,若言予起恐畏,予不认如是之相,而得安稳、得无畏、得无所畏而住。
       
舍利弗!予实记忆至几百次婆罗门会…沙门会…四天王会…三十三天会…魔众会…梵天会,与其等共语、共交换论议。

于其处,若言予起恐怖、恐畏,予不认如是之相,而得安稳、得无畏、得无所畏而住。

 

若有人如是知、如是见,对予言:沙门瞿昙无超人法、无特殊最上智…若不舍弃其语、不舍弃其心、不舍离其见,恰如持来放置之物,如是彼确实迅速堕于地狱。
       
舍利弗!此等有四生。四者何耶?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也。如何是卵生?有情破其卵壳而生,此谓之卵生。如何是胎生?有情破其密处之膜而生,此谓之胎生。

 

如何是湿生?有情于腐鱼、腐尸、腐饼、或于沼泽,于下水而生,此谓之湿生。如何是化生?诸天与地狱众生、或现于人界鬼类,此谓之化生。
       
舍利弗!此等有五趣。五者何耶?谓地狱、畜生、饿鬼、人间、天也。予知地狱、至地狱之道、至地狱之行路,予知随其行,身坏命终而生于恶趣、堕处、地狱。

 

又,予知畜生、至畜生之道、至畜生之行路,予知随其行,
身坏命终生于畜生。予知饿鬼、至饿鬼之道、至饿鬼之行路,予知随其行,身坏命终而生于饿鬼。

 

又,予知人间、至人间之道、至人间之行路,予知随其行,身坏命终而生于人间。予知天、至天之道、至天之行路,予知随其行,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界。

 

又,舍利弗!予知涅槃、至涅槃之道、至涅槃之行路,予知随其行,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知、自证、自达而住。
       
于此处,我以如是心、知其心。即:‘此人是如是行、如是进行其道。是故,彼身坏命终而生于恶趣、堕处、地狱。’其后,予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彼生于恶趣、地狱,一向受痛烈、酷烈之苦受。
   
舍利弗!譬如,于此有炭火之坑,深逾人身,充满炽盛无烟无焰之炭火,而且有人受炎暑之苦、之恼,疲倦燥渴,而只一向,彼行至火坑。

 

其时有具眼者,如是见彼言:‘此人如是行、如是进行其道,故到此炭火坑。’其后,见彼人陷其火坑受痛烈、酷烈之苦。

舍利弗!于此又一人,予以如是心、知其心。

 

即:‘此人如是践、如是行、如是进行其道,故彼身坏命终而生于畜生。’其后予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彼身坏命终而生于畜生、受痛烈、酷烈之受。

 

譬如,于此有一厕,深逾人身,充满粪尿,若有人受炎暑之苦,炎暑之脑,疲倦燥渴,而只一向,向厕进行。其时有具眼者,见彼如是言:‘此人如是践、如是行、如是进行其道,故到此厕。’

 

而其后见彼人陷入其厕,而受痛烈、酷烈之受。如是…予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彼身坏命终而生于畜生,受痛烈、酷烈之受。

 

舍利弗!于此又一人,予以如是心知其心。即:‘此人如是践、如是行、如是进行其道,故身坏命终而生于饿鬼。’而其后予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彼如是身坏命终而生于饿鬼,多受苦受。

 

譬如于此有一树,生于恶地,枝叶枯悴,阴影疏落。而若有人受炎暑之苦,炎暑之恼,疲倦燥渴,只一向,朝彼树进行。其时,有具眼者,见彼言:‘此人如是践、如是行、如是进行其道,故到此树。’

 

其后见彼如是于树荫,或坐、卧,多受苦受。如是…予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彼如是身坏命终而生于饿鬼,多受苦受。又有一人,予以心知其心。

 

即:‘此人如是践、如是行、如是进行其道,是故身坏命终而生于人间。’其后予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彼身坏命终而生于人间,多受乐受。

 

譬如于此有一树生于良地,枝叶繁茂,阴影浓厚。而若有人受炎暑之苦,炎暑之恼,疲倦燥渴,只一向,朝彼之树进行。其时有具眼者,见彼如是言:‘此人如是践、如是行、如是进行其道,故到彼树。’

 

其后见彼如是于其树荫,或坐、或卧,多受乐受。如是…予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彼如是身坏命终而生于人间,多受乐受。
       
又有一人,予以心知其心。即:‘此人如是践、如是行、如是进行其道,是故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界。’其后予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彼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界,一向受乐受。

 

譬如有一楼观,其重阁周围善涂、防风,闭其门窗坚密,于此床座铺有长毛之绒毯及白羊毛之褥,以花之装饰挂有羊毛之衿,珠妙鹿皮,备有文茵,具有上盖,两侧备有绯枕。

 

若有人受炎暑之苦,炎暑之恼、疲倦燥渴,只一向朝彼之楼观进行。其时有具眼者,见彼如是言:‘此人如是践、如是行、如是进行其道,故到彼之楼观。’

 

其后于其楼观,见彼之重阁、彼之床座,彼如是或坐、或卧,一向受乐受。如是…予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彼如是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界、一向受乐受。

 

舍利弗!于此又一人,予以如是心知其心。即:‘此人如是践、如是行、如是进行其道,故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知、自证、自达。’其后见彼如是漏尽,于现法自知、自证,一向受乐受。

 

譬如于此有一莲池,其水澄澈,清冷而皎洁,善筑堤坡,诚可爱乐,其傍有郁苍之丛林。而若有人受炎暑之苦,炎暑之恼,疲倦燥渴,而只一向,向其莲池进行。其时有具眼者,见彼如是言:‘此人如是践、如是行、如是进行其道,故到彼莲池。’

 

而其后见彼人,入彼莲池,沐浴且饮,而灭一切之忧、疲、热恼,再出之于丛林中,或坐,或卧,而一向受乐受。如是,予以心知其心。

 

即:‘此人如是践、如是行、如是进行其道,故其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知、自证、自达。’其后见彼如是,其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知、自证、自达,一向受乐受。
       
舍利弗!此等实有五趣。若有人如是知、如是见,对予言:‘沙门瞿昙无超越人法、无特殊之最上智见。沙门瞿昙依推论,推量,唯自显出而说法。’若不舍弃其语、不舍弃其心、不舍离其见,恰如持来放置之物,如是彼确实迅速堕落地狱。
       
舍利弗!予知行四支具足之梵行,即予实是苦行者、最上之苦行者。予实是贫秽行者、最上之贫秽行者。予实是嫌厌者、最上之嫌厌行者,予实是孤独行者、最上之孤独行者。
       
于此,予有如是苦行,即予裸形而是不作法者、食后舐手者,不受“来”之请,又不受“停留”之请、不受赍赠、不受特设、不受特定处之请、不直接受壶口皿缘之食者、不受食于门内、不受食于柴薪之间、不受食于杵之间。

 

二人之食时,只由其一人与亦不受。由妊妇之食不受、有授乳之妇之食不受。与男人拥抱之女之食不受。饥馑时,集施之食不受。立于狗近处不受。有蝇之群不受。鱼肉不食。谷酒、果酒、粥汁、不饮。

 

又予或于一家受食而住一食,或于二家受食,而住二食…七家受食而住七食。又予依一施而度日,又依二施而度日…依七施而度日。予又一日取一食、或二日取一食…七日取一食。如是予至半月一食,专心于定期绝食之修行。

 

予又唯食野菜、或唯食稷、或唯食糙米、或唯食达多罗、或唯食水草、或唯食糠、或唯食泡、或唯食胡麻粉、或唯食草叶、或唯食牛粪。

 

又予食森树根野果,或食自然落下之野果。又予著麻、或著麻之混织、或著冢间衣、或著粪扫衣、或著树皮、或著细羚羊皮、或著细条羚羊皮之编织、

 

或著吉祥草之衣、或著树皮之衣、或著木羊片之衣、或著人发编织、或著马毛之编织衣、或著枭羽衣。又予从拔须发行者、而取拔须发行,

 

又予常直立而行不坐,常排斥座,又常蹲踞、而精勤常蹲踞,又卧棘刺行者、而常卧棘刺床,或予一晚三浴于水中,如是行种种身体之苦行、难行。舍利弗!予有如是之苦行。
       
于此,又如次予有三贫秽行。即多年积蓄尘垢于予身,自然皮生苔。恰如帝因多加树株,多年积畜尘埃,自然皮生苔,如是予多年畜积尘垢于予身,自然皮生苔。如是予心不生‘噫嘻!予手拂拭此尘垢。’又‘或他人手拂拭此尘埃。’

 

舍利弗!于此予又如次有嫌厌行。即进或退,予甚深注意,而于一滴之水,亦唤起予之怜愍心,愿:‘予于小生类之恶道,不得杀。’

 

于此,予又有如次之孤独行。即予或住于闲林处,若见有牧牛者、或牧畜著、或采草者、或采薪者、或樵夫,予由森林至森林、由密林至密林、由低地至低地、由高地至高地逃行。其故为彼等不见予,又予不见彼等。

 

恰如住闲林之鹿,见人即由森林至森林、由密林至密林、由低地至低地、由高地至高地而逃行。如是,予或见牧牛者、或牧畜者、或采草者、或采薪者、或樵夫,予由森林、密林、低地、高地至高地之逃行。如是予有孤独行。
       
舍利弗!予追走母牛,牧牛者行他处去时,于牛槛中,四肢匍匐而行,于幼乳牛食犊之粪。而又,予自己粪尿未终之间,而食自身之粪尿。如是予有大不净食。
       
舍利弗!又,予入恐怖丛林而住。于其处,于可畏怖之丛林,实使我畏怖,谓:‘不论何人,未去贪欲者,若彼入丛林,几乎皆身毛竖立。’

 

舍利弗!予于寒冷之夜,从降雪之季月前第八日、后分第八日止,夜宿露天,昼在丛林。又于酷夏最后之月,昼于露天,夜在丛林。如是予此可惊叹,而生未曾闻之偈:暑日及寒夜、独处怖畏森、裸形无火坐、默者愿成果。

 

舍利弗!又,予卧于冢间,铺死尸之骸骨为床坐。其时牧童近之唾予、放尿、投尘、塞树皮于予耳。予对彼等不起嗔心。如是,予于舍心而住。

 

舍利弗!或沙门、婆罗门抱如是说、如是见。即:‘依食清净。’彼等言:‘我等以枣果度日。’食枣果、食枣果粉、饮枣果浆、造种种枣果而食。予亦称,唯食一枣果者。

 

舍利弗!汝或生念:‘实其时,枣果硕大也。’其实不然。其时,虽有枣果如今日之所见,要唯食一枣果,予之身极衰瘦。其因少食,予之肢节,恰如阿氏提加草、草节,又如伽罗草节。

 

又因少食,予之臀部恰如骆驼之足。因少食,予之脊柱恰如纺锤之连锁凸凹。因少食,予之肋骨如经年堂屋折碎之椽。因少食,予之眼球深陷眼眶之水光,可见如深洼。予因少食,予眼窝之眼光,可见如深洼。

 

因少食,又恰如取切未熟之苦瓜,因风热而凋萎皱缩,如是予之头皮,因少食凋萎皱缩。如是,因如是少食,予之腹皮,密着于脊柱时,‘触及予腹皮’即触到脊柱,‘触及脊柱’即触得腹皮。

 

因如是少食,予‘行粪或尿’而于其处,头向前倾倒。舍利弗!又予慰藉身体,以手摩擦肢体,以手掌擦肢体时,因少食,予身毛腐蚀,与根皆从身脱落。
       
或沙门、婆罗门抱如是说、如是见。即:‘依食有清净’彼等云:‘我等以腰豆度日。’…‘我等以胡麻度日。’…‘我等以粳米粒而度日。’彼等食粳米、食粳米粉、饮粳米浆、造种种粳米而食。

 

舍利弗!予亦称认,食一粒粳米者。汝或生念:‘实其时,有大粳米。’其实不然。其时最大粳米,如今日所见也。舍利弗!食一粒粳米,予身极度衰瘦。如是因少食,予之肢节恰如阿素帝伽草节,又如伽罗草节。

 

又因少食,予之臀部恰如骆驼足,予之脊柱恰如纺锤连锁之凸凹,予之肋骨恰如经年堂屋折碎之椽。又恰于深井之水光可见如深洼,如予因少食,予眼窝之眼光,可见如深洼。又恰如取切未热之苦瓠,因风热而凋萎皱缩,如是予之头皮,因少食而凋萎皱缩。

 

又如是因少食,予之腹皮密着于脊柱,予‘触及腹皮’即触到脊柱,‘触及脊柱’即触得腹皮。又因如是少食,予‘行粪或尿’而于其处,头向前倾倒。如是又予一面慰藉身体,以手掌摩擦肢体时,因少食,予身毛臭腐与根,皆由身体脱落。

 

舍利弗!以如是行、如是道、如是难行,予以超越人法,并未到达特殊最上智见。其为何故?此乃未达圣慧。若达此圣慧,依解脱之圣导而随其行,正引导苦灭也。
       
舍利弗!或沙门、婆罗门抱如是说、如是见,即:‘依轮回而有清净。’于此长久轮回之间,予未得离轮回界。然除净居天外,若轮回至净居天,予不会再来此世界。

 

舍利弗!或沙门、婆罗门抱如是说、如是见,即:‘依出生有清净’。于此长久轮回之间,除净居天外,予出生过一切生存地。又,或沙门、婆罗门抱如是说、如是见,即:‘依住而有清净。’于此长久轮回之间,除净居天外,予住过一切生存地。

 

舍利弗!或沙门、婆罗门抱如是说、如是见,即:‘依祭祀而有清净。’然而,于长久轮回之间,予尝遍祭祀,不可有得。尔时,予为真实的贵族灌顶王或大富婆罗门。

 

又,或沙门、婆罗门抱如是说、如是见,即:‘依火祀而有清净。’然而,于长久轮回之间,予尝遍修火祀,不可有得。尔时,予为真实的贵族灌顶王或大富婆罗门。
       
舍利弗!或沙门、婆罗门抱如是说、如是见。即:‘若人年青时其发漆黑,充满血气、幸运,于人生之初期者,其时达最上智慧辩才。然若人高龄年老而衰,既达人生之终,龄倾达八十岁、九十岁或百岁时,彼之智慧辩才退坏。’

 

然而,其实不然。舍利弗!予今高龄年老而衰,达人生之终,年龄既倾至八十。于此,予之四众声闻弟子,应有如次,即寿百岁、生百岁,具足最上之忆念、最上之行道、最上之精进,可达最上智慧辩才。

 

恰如训练有素,乃而熟练之弓术师,以轻矢容易射越棕榈之阴叶,如是彼等极善忆念、极善行道、有极坚固之精进,如是有成就最上智慧辩才。

 

彼等声闻众,对予反复寻问四念处,由其寻问,予为彼等解说,依予之解说,彼等而忆念、不再问予。于饮食嚼味之时,粪尿之时,除睡眠疲劳外,不得问答。

 

舍利弗!彼如来说法不得尽,彼如来说法字句不得尽,又彼如来之问答不得尽。故彼等四声闻众,寿百岁、生百岁、经百岁而死。若汝等置予床而运,如来之智慧辩才亦不变。

 

舍利弗!若世有论者,或对人能正确语:‘无碍智之有情现于世,为众生利益,为众生幸福,为世间之爱愍,为人天利益幸福者,其对于予,是正语也。”
       
尔时,尊者那伽沙蔓罗,立于世尊之背后,以扇扇世尊。尊者那伽萨曼罗,乃白世尊言:‘可惊叹哉!世尊!未曾有哉!世尊!实闻此法门,予之身毛竖立。世尊!此法门为何名耶?’

 

世尊曰:“是故于此,那伽沙蔓罗,汝忆持此可身毛竖立之法门。”如是,世尊说已。尊者那伽沙蔓罗,欢喜信受世尊之所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