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玉也普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收藏玉石,佩戴玉饰的现象比比皆是,人们对玉也是日益喜爱,对玉文化的探究也是日益深入,今天【一空说玉】就给大家讲讲原始时期的玉文化——红山文化。 ▲ 红山文化玉器(故宫博物馆藏) 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的农业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于1921年被考古学家发现。1935年开始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6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 ▲ 红山文化玉器(故宫博物馆藏) 红山文化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70年代起,红山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 红山文化玉器(故宫博物馆藏) 据目前统计,博物馆和考古部门所藏传世及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总数大约在300件左右。有玉猪龙、C形龙、玉箍形器(或称马蹄形器)、勾云形玉佩、玉璧、玉镯、玉丫形器、玉匕形器、玉玦、玉臂鞲、玉枭、玉龟、玉蝉、玉凤、玉人、串珠等。其中玉龙、玉猪龙、勾云形玉佩是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玉器。 ▲ 红山文化玉器(故宫博物馆藏) 古人视猪为一种吉祥之物,具有祈求吉祥,护身的作用。在各种祭祀活动中,以猪作为人神之间媒介物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它既可能是氏族部落的图腾,也可能是祭司的法器,还可能是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物。 ▲ 红山文化玉器(故宫博物馆藏)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代表,其形制极富猪的特征,它体蜷如环、肥头大耳、圆眼有皱、口露獠牙,头尾之间的缺口未完全断开,头部有一圆形钻口。该猪龙通体抛光,浑厚圆滑、线条流畅、造型生动,是红山文化同类玉器中形体较庞大、形制最规整的件。 ▲ 红山文化玉器(故宫博物馆藏) 红山文化中最出名的是 “C型玉龙”,它用整块墨绿色软玉雕刻而成。体蜷曲呈“C”字形,昂首扬颈、弯背卷尾、吻部前伸、鼻端截平、梭眼上翘、头似猪首、颈鬣上卷。龙背重心处对穿一孔。 ▲ 红山文化玉器(故宫博物馆藏) 该龙除龙头部分用浮雕和阴刻的手法表现眼、鼻、嘴外,龙身上下光素无纹,通体磨光,使其看上去如蟒似蛇、生气凛然。它可能是红山先民的神灵崇拜物或氏族部落的象征及保护神,也可能是祭司祈天求雨的法器。 ▲ 红山文化玉器(故宫博物馆藏) 随着红山古玉的出土,把中国的文明史提前了3000年。红山玉器最早用于祭神、敬神和上天沟通,这意味着当时社会已出现宗教神权,意味着当时社会已经有了一人独尊的等级制度,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最终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是“中华文明8000年”的古老佐证。 ▲ 红山文化玉器(故宫博物馆藏) 文章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