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州“城中最佳处”在哪里?有诗赞叹“每经过此立多时”

 yang102 2018-08-04


“包家门外柳垂垂,摇荡东风满雁池。为是城中最佳处,每经过此立多时。”


这首写于南宋的诗,是有“永嘉四灵”之称的诗人翁卷,对温州城里一处风光的赞赏。


是的,这个地方,就与这首诗的名字一样,名叫雁池。


很多温州人,现在对雁池与雁池坊这个名称,已经很是陌生。但是说起五马历史街区的蝉街乘凉桥一带,想必大家都会恍然大悟地“哦……”一声。在南宋年间,雁池,曾经是文人墨客们眼中,温州城的“最佳处”。



郭璞造城开雁池  玄机悟道于此


雁池的由来,最早是与郭璞造城联系在一起的。据明嘉靖《温州府志》记载,温州在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决定修建郡城时,恰巧郭璞客寓温州,故请他“为卜郡城”。郭璞在城内开伏龟、雁池、浣纱、潦波和冰壶五个水潭,各潭与河相通,最后注入瓯江。于是,温州城“山分九斗,水城阡陌”的建筑格局从此形成,并影响至今。


▲永嘉大师证道歌


传说唐代时,永嘉大师之妹玄机便悟道于此,每当凌晨清景或逢明月之夜,诗兴之余,总是要在水清如镜的池塘边吹奏玉笛。那优美的乐曲和悦耳的笛声,招引来一群群大雁从天而临,围歇在池塘四周,倾听入神。雁池之名由此而来,此情此景,想来颇佳。


宋代才女留下名句


在北宋知州杨蟠规划的三十六坊中,雁池坊坐落白鹿城之西南隅,大致范围应该在如今南起小高桥,北至蝉街,原乘凉桥一带。


▲1940年代的蝉街


根据南宋《永嘉谱》记载,市区小南门河流入城内汇为一方池塘,名曰雁池。南宋绍兴年间,温州太守李光临水建阁,登高怀远,成为一郡胜赏。


据说宋代乐清白石的著名才女钱文婉游屐至此,留下一时名句:“两岸绮罗春纵目,一天星月夜凭栏”。钱文婉是宋代名儒钱文子曾祖姑、“乐清三贤”之一进士贾如规伯母。明《永乐大典》载有她的《登白石山》一诗,而除了这首诗,钱文婉辑诗300余首的《箫台集》三卷,只留下她题咏雁池的名句。有钱文婉的珠玉在前,雁池在当时的“城中最佳”也就名副其实了。


▲1877年,南门外


雁池坊原有一桥,青石扶栏、悬池而筑,掩映在柳荫花间,实为人们乘凉小憩的好地方。到了明代,随着人口繁衍,邑人因此将雁池坊改名为乘凉桥并一直沿用至今。


“永嘉四灵”有两位住在雁池坊


从南宋到清初,雁池坊门前流水,户限系船,花柳饰岸,荷花飘香,当年应为城区最为休闲的游览胜地。清《乾隆温州府志卷四,山川》有载:'永宁河,在府治南,为一城水口,由永宁门内过敬亭桥,而西为雁池。'


▲当年古城的水乡风情。


雁池之词,名美意佳,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借题发挥。


南宋中叶,当时的永嘉郡出了4位诗人,即徐照(灵晖)、徐玑(灵渊)、赵师秀(灵秀)、翁卷(灵舒),他们承袭了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等人的诗风,追求清新刻露之词,描写野逸清瘦之趣,满足于啸傲田园、寄情泉石的闲逸生活。在当时的诗坛极有反响,又因四人的字号上都带着一个'灵'字,故被誉以“永嘉四灵”。


雁池风光有多美好?四灵中,有两位就住在雁池坊内,一位是徐照,另一位是徐玑。


徐照居“永嘉四灵”之首,年纪也最大。他终身布衣,未尝仕进,一生甚至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曾访友到过江西、湖南等地,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乡过田园隐居生活,居宅在城内风光秀美的雁池,据说他家的旧址,在今蝉街温八中对面处。


不向山中住,城中住此身。

家贫儿废学,寺近佛为邻。

雪涨官河水,鸿惊钓渚春。

夜来游岳梦,重见日东人。

——徐照《移家雁池》


而他们的好友、“四灵”之一的翁卷游览此处,赞雁池杨柳垂岸,春风摇荡,“每经过此立多时”,评定是“城中最佳处”。据后人研究,包拯的曾孙曾迁居于雁池坊一带,或许诗中的“包家门外柳垂垂”,便指的是这个典故。


小船停桨逐潮还,

四五人家住一湾。

贪看晓光侵月色,

不知云气失前山。

——徐照《舟上》


这是徐照的一首题为《舟上》的诗。据说诗中所描述的,就是旧时的雁池坊,这样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场景,如今看来,真是很多人的“理想家园”了。



▲古城水乡风情


“雁池”于20世纪70年代被填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