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情去旅行 2018年7月,海宁中学与宁波李惠利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了为期八天的“人文山西、生态大同”研学旅行活动。以下了李惠利中学朱林祥老师的研学心得。 回顾本次研学活动的总过程,有必要作一简单小结,或能为以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一点参考。 一、充分的行前准备是圆满完成研学活动的首要前提 一直以来海宁中学地理组在孙月飞老师带领下,教研工作成果累累,成绩斐然,孙月飞老师及地理教研组名声远扬,早已成为学校的一大品牌。近几年来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求多次开展了省内的研学旅行活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研学旅行经验。与前几次相比,这次的山西研学活动路途更远,时间更长,参与学科更多。为圆满完成本次活动,孙老师几个月之前就开始策划活动的整体安排并与山西晋行记研学中心取得联系。山西的晋行记研学中心是一个由山西阳光国旅与山西谦益和文化公司共同成立的研学机构,主要承办专家讲座、成人游学、文创产品及青少年游学。研学中心长期接待北方几所中学的研学活动,但其重点在历史学科方面,中心的地理研学指导人才较缺乏,而孙老师带领的地理组老师真好能弥补这个欠缺。经过孙月飞老师与晋行记研学中心的反复协商,最终设计出山西太原至大同的研学线路与项目,最终证明这条线路及其沿途的研学项目是合理可行的,为研学的圆满完成迈出了第一步。 编制一本具有教科书意义的研学手册又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工作。中学生研学旅行是新生事物,手册的编写没有现成的范本,只能结合具体的研学项目自己摸索着来。可喜的是在7月20日中午的开营式上同学们终于拿到了崭新的“人文山西,生态大同”研学手册,虽然只有薄薄的42页,但这是一本编排科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挺有“范儿”的研学手册。开篇序1是“安全与纪律”,把安全、纪律教育放在第一位,对于远出研学而言是必须的。序2是“课程简介”,指出这次研学的课程名称、主要内容、研学线路、研学导师,其中研学线路以表格形式列出研学的时间、行程安排、用餐与住宿,研学的进程清楚一目了然。序3是“物资准备”,涉及出行生活物品准备和研学中需用到的手机APP安装,值得赞赏的是这里也是用表格形式,让学生在空格内打钩来确认是否完成需准备的任务,对粗心大意的同学大有用处。后面有目的地山西省的简介及相关地图,其中“山西文化符号图”生动形象,难得一见。它把山西省的古今自然人文景点、特产、著名人物、重要地名等用不同字号、不同颜色字体密密麻麻地“镶”在山西省为轮廓的图中,使学生对山西的文化分布能更直观的感知。然后以课时形式按研学进程编排研学内容,每一课时内容先提供必要的“资料”,然后提出研学考察后需完成的几项“任务”。任务的精到设计最见功力,也最花心力,因为这决定着这次研学的广度与深度,决定着研学成果的多少。最后的一个课时是“制作‘美篇’分享”,并罗列四个“往期精彩”。手册最后列有参加这次研学活动的所有同学的通讯录,还有颇具哲理的“结束语”。可以说研学手册是研学活动的“指南针”,是圆满完成研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同学们如果能认真利用这本手册一定会有大收益的。 行前的准备工作还包括提前建立“山西研学教师群”、“山西研学群”、“山西研学家长群”、“李中山西研学学生群”及“李中山西研学家长群”,华东海老师学期结束前召集的研学动员会等事项。
二、旅途安全是实现研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 把出行安全放在所有研学活动的第一位,安全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是最基本常识。无论在活动开展前、开展时,学校的领导、带队的指导老师、地陪的导游以及家长们都对学生多次强调过安全注意事项。特别是出发前的告诫作用更大,杨红苗副校长7月20日在育才校区出发之际语重心长地对李中同学专门作了安全方面的教育,特别指出每个同学不论什么情况下不能擅自“单独行动”。开营仪式上孙老师和潘老师也强调安全方面的要求,一路上郭砚导游也不断叮咛学生要注意旅途安全,带队老师们紧跟学生随时提醒更不必说了。这次山西研学旅行能顺利平安完成,与以上对安全工作的反复强调离不开。 研学手册的第一页——序1就是“安全与纪律”,阐述周到,重点突出颇值得参考,在此有必要转引如下: 一、应急事故处理⑴ 旅行前 ①如遇特殊情况,如部分人员身体不适,则向带队老师汇报,并为其请假; ②若有同学会晕车,提前做好准备,同时了解其是否对晕车药过敏,不过敏者提前半个小时服晕车药,对晕车药过敏者,食用可以预防晕车的相关食品。 ③所有学生将带队教师电话记在小卡片上,随身携带。 ⑵ 旅行途中 ①人身安全。万一发生意外,及时向有关部门求助,如打 110、120 等,同时维持好现场的秩序。 ②行车过程中,保持车内秩序,不能乱跑,不能把头伸出车窗外。 ⑶ 研学中 ①迷途及解决方法。同学们在旅行途中要保证不脱离队伍,维持可互相看见的原则。如若迷途,则要求先镇定精神,拨打老师电话,告知情况,然后停留在原地,不要再乱走,就算有体力也不要自行寻路! ②摔伤、滑伤。针对此类问题,要准备云南白药、气雾剂、邦迪、万精油等,若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将联系景区负责人向附近诊所、医院求助。 ③饮食安全问题。要求不得随便购买路边的小吃等问题食品、饮料。一旦出现问题,及时与当地医院等医疗部门联系,及早解决病患。 二、研学旅行过程中的纪律要求 ⑴ 研学旅行过程中,带队老师和各小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时时注意班级成员的动向,确保活动安全、顺利的进行。 ⑵ 所有班级成员按照指定时间准时集合,在研学过程中不得擅自离队,如有紧急事情,需要向带队老师报告,得到允许后方可离去。 ⑶ 研学过程中全体成员必须遵守基地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注意安全提示,争做文明的研学者。 值得一提的是20日乘坐去上海火车站的地铁期间发生的有惊无险一幕。因为上海火车站所在的地铁站人员进出特别多,上下地铁的秩序也不太好,地铁开门的时间又很短,使个别学生不能及时在火车站的地铁站点下车。发现情况后老师们与还在地铁中的学生及时取得联系,经回乘会合再分批过火车安检,此时离火车出发时间已很临近,幸运的是最后都乘上了去太原的直达快车。这是一次生动的“安全教育课”,为后面研学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三、指导老师的专业能力与敬业态度是研学活动成功的重要保证 成功的研学活动离不开老师必要的指导,在整个研学活动过程中,老师们与同学一道考察现象分析成因,结合课本共同讨论,体现出老师们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可贵的敬业精神。这次活动按参加研学的学生人数分成五个小组,五个指导老师各带一个小组,每组7至8人,这样既便于管理、指导又便于分享、比较。五位老师中我最年长,研学的各项活动中出力也最少;来自山东潍坊中学的闫娜老师是一位热心于地理科普,在公众号和个人微信上写了大量地理类文章的年轻女老师,这次她带的小组里还有她刚读小学活泼可爱的儿子。其他三位是来自海宁中学的男老师,黎新龙老师是三位中年级稍大的,他细致周到而又敏锐独到,他带领的小组由初中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组成,其中包括他已读初中的儿子,这些同学与高中同学一样参与各项研学活动,汇报时的成绩也不错;潘仁吉老师是校团委书记,干劲足口才好组织能力强,该校的团委建设已多次荣获省级先进,潘老师也经常介绍团组织建设的经验;孙月飞老师是三位中年龄最轻的,也是一位在地理学科建设方面热情最高、投入最多、贡献最大,学科专业综合能力极强的稀缺型老师,年级轻轻的他在省内外中学地理界已享有很高的声望了。 孙老师为人亲和,思维敏捷,同学们都亲切的叫他“飞飞”或“飞哥”,同学们在PPT课题汇报结束时打出的画面往往是孙老师被抓拍的“表情包”。研学过程中孙老师担负着研学总指挥的责任,每到一地之前以及现场考察中都会对同学们来一通必要的发问、解释、总结。在“禹王洞”让学生思考“石球”的原因与演变;在“土林”指导如何观察分层,为何其中一个土层呈白色状;在大同火山口拿起火山石指导大家观察性状,提到的很多是大学地质学中的知识,当看到有些黑色的火山石外面被包裹了一层“白衣”,想搞清它的成因与成分,还当即联系大学老师进行讨论,这种执着的敬业态度无疑对学生们也是一种教育。 山西研学活动期间安排了两场研学课题汇报会。汇报内容、主题不限,要用PPT摆事实,讲道理,时间为5分钟,所在小组派主讲人汇报成果。由于限在晚饭后的一、二个小时内完成,各小组成员一时进入“头脑风暴”状态,相互配合力求汇报尽善尽美,但从实际效果看不尽人意,有特色有见地又讲的好的难得一见。孙月飞老师在各小组汇报后当即作了专家级点评,不仅肯定了各组的优点、特色,更可贵的是中肯而详细地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他能敏锐发现各种问题又能剖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同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的汇报会一定能极大的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两天后的第二次课题汇报质量就有明显的进步,说明学生学习的潜力很大,也说明孙老师指点迷津起了大作用。
四、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协作精神是达成研学成果丰硕的直接因素 为扩大研学旅行的成果,孙月飞老师在小组编制时有意把李惠利中学学生与海宁中学的学生分组混编在一起,这对一些同学提高交际能力提供了很好机会,也可考验两校学生间的协作互助水平。为方便小组成员联系各组建立了微信群,经过前一、二次的研学活动,大家渐渐熟悉起来,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21日的“禹王洞”考察对同学们是一次不小的考验,不但刚开始上山时近70度的长石级给来自平原的同学们来了个下马威,喀斯特溶洞内骤降的温度,奇陡的道路,狭小的门洞,滑溜不平的地面等种种不利情况,促使同学们“患难见真情”,自发的相互提醒相互照顾。海宁中学的学生觉得我年龄大不方便行走,为照顾我特意还让我走在前面,体现了该校良好的精神风貌。 在研学活动过程中,每个同学积极参与,主动配合,认真听讲,遇到不懂的及时向老师提问或网上查询,体现了优良的研学作风。“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本知识总是有限的,大自然才是最好的教科书。同学们走向大自然不仅可重温、验证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能获取新知识,形成新能力。研学活动需要同学们分工合作相互协调,互相启发共同思考,单靠小组内一、二个同学是完成不了任务的,即使完成效果也不会好。这次的研学同学们都全程参与,没有消极旁观的人,当然因个人能力和特长上的差异,可能各人贡献力不同,但这并不严重影响大家在研学活动中得到的收获。 两校间的研学合作,也使同学们收获了友谊。一起的野外考察一起的课题汇报一起的文艺展演,让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特别是在课题成果汇报合作以及大同古城的“城市猎人”活动中,为了小组能取得好成绩,大家配合更默契了。山西之行虽然结束,但是两校的同学间这份珍贵的友谊一定会继续发扬光大。在回程的路上及回家之后,同学们和老师们在微信群里的交流更多了,话题也更轻松了,大家似乎还沉浸在难忘的研学之旅中,实在难得。 总体来说,山西研学之旅颇为圆满顺利,要说遗憾的地方就是原来计划考察的两个非常有意义的点没能去考察。一个是闻名中外的被誉为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的悬空寺,因为7月22日那天当地下大雨访悬空寺不太安全,又考虑到路上开车耗时太多会影响学生的正常作息和研学进程,最后不得不取消。另一个是大同“晋华宫”的“井下探秘游”,这对同学们来说是从未有过的一次“探险”体验,这个井下游项目虽已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但这个煤炭基地仍在正常的开挖生产,去研学的那天正好遇上井下货物输送,矿方认为不便下井参观,最后只能参观地面上的“煤炭博物馆”,不免有些遗憾。由此可见,在外出研学活动中应始终把安全摆在第一位,学生研学区别于科学科考,没有安全作保证的研学活动不值得提倡。 反思自己在研学活动中,深感由于知识老化与能力不足,与其他几位老师相比,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实在太少,免不了要影响学生研学的成果。当然这样具有一定深度的研学旅行反过来对我而言是有很多收获的。因为有这次活动结识了地理同行,结识了久仰的孙月飞老师,感受了海宁中学浓厚的地理特色,感受了年轻同行对地理教育事业深厚感情、冲天干劲。因此也要感谢学校这次委派我带学生研学远行。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省旅游局、省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以‘学天下、行天下、成天下’为主线,以‘行走家乡、览胜祖国、放眼世界’为路径,建立符合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研学课程体系”,“要精心设计学校研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纳入学校年度教育教学计划,建构‘走下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向未来’的研学旅行课程模式。”相信中学研学旅行的热潮不久以后就将来到,而海宁中学领先时风已经早走了一步。我在他们地理教室的研学旅行简介上看到几句精彩的话“积校园跬步,做地盘主人,迈人生远足”,说得真好!就以此作为本小结的结束吧。 2018年8月4日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