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武帝内朝的尚书、中书、侍中的职权划分如何?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18-08-06

汉武帝为了集中权力,于是开设了“中朝”或者叫“内朝”,于是政务的权重从“三公九卿制”转移到了“内朝制”。“内朝”自然有内朝的属官,比如题主所说的尚书,中书,侍中等官职,但是,这些官职有的是属于“加官”性质,不是常设官职,比如侍中。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

侍中,作为一种汉代“加官”,也代表着一种殊荣,因为有了侍中的加官便可以出入禁中,只有皇帝的亲近大臣,才有这种荣耀。《通典》里记载,侍中的职务相当于周公戒成王立政之篇里提到的“常伯”,“常任”的职务。到了秦代,设置五个可以往来殿内东厢奏事,向皇帝传递消息的职务,于是“侍中”一称,开始沿用。汉武帝设置了“侍中”,就是想要把一些亲近的大臣,招入内朝为之所用。于是,卫青,霍去病都是曾经得到侍中的加官。由于侍中所任都是亲近的大臣,到了“三省六部制”的门下省,就是汉代“侍中寺”发展而来,长官成了丞相的代名词。

(三省六部制)

尚书,原来是在朝廷中发放文书的大臣,为少府的属官。到了汉武帝,选拔了一些尚书,侍中进入内朝,成了帮助皇帝处理公文机要的亲近大臣,不过,随后尚书就被汉武帝设置的中书令所取代。但是,尚书一职却因为汉武帝的废置,后被汉成帝复置,反而在日后成了最权重的部门。到了成帝以后,尚书从掌管图书,秘书工作,到建立自己的部门体系,也就是分槽,这也是六部的前身,一直到汉光武帝时期,成立了尚书台,成了位卑权重的部门。到了三省六部制时代初期,尚书省是最重要的机构,权重超过中书,门下二省。

(担任武帝中书一职的司马迁)

由于,汉武帝的内朝时期,尚书作为皇帝的秘书性质,常常跟随皇帝身边。但是,汉武帝常常要在后宫游玩,觉得不是很方便,于是废置了尚书,设置了中书一职,领尚书事(此时,领尚书事和录尚书事是有根本区别的),让宦官来担任。但是,说到宦官也不尽然,因为担任汉武帝中书职务的,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算是阉者不能说宦官,他就是太史公司马迁。正是因为汉武帝对秘书职务的改造,从此管理文书,机要之事从尚书转移到中书系统,到了三省六部制,成为了发布政令的重要机构,中书省。随着唐朝对权重最重的尚书省打压,到了宋元,明初时期,中书省成了朝廷行政的举足轻重的部门,直到被朱元璋废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