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想不到!“50岁后可能是人生最佳工作状态”,你是否需要重构自己的年龄感?|中外管理观察家

 中外管理传媒 2022-11-22 发布于北京

采写:史亚娟    编辑:李靖

本期观察家:李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妈,你才70岁,出去打份工吧!”

近日,一位自主创业者的言论刷爆了朋友圈。面对很多人的不解,这位创业者说道:“相比帮子女带娃、跳广场舞这些单调乏味的退休生活,其实老年人也需要忙,在力所能及的工作中找到存在感……”

养老就是被动地等待生命的终结?退休之后,想出来重新找份工作、体现自身价值的老年人,如今不在少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认为,从国内外经验来看,鼓励退休的银发人员再就业早已成为一个有效手段;但在国内推广老年群体再就业,关键在于完善机制设置,用一种更加弹性的方式,把老年人的优势发挥出来,不成为社会的负担。以下是李玲教授的论述。

1

50岁是职场女性的最佳年龄段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过的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老龄化考验,只是中国的问题更加严重。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人口老龄化是成本还是收益?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是成本,所以才会有“突围”。这其实很可怕,因为把老年人当做成本看的话,就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退休金的支出,一个是医疗费用的支出。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老年人确实是一个负担,因为国家要支付养老金,医疗支出又是无底洞。

老年人是成本还是收益?按照传统的定义,老年人都是成本。但是我想,是不是应该重新定义一下“老年”?把 60岁、65岁就称为老年人,那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定义。美国的养老金制度是罗斯福总统在1935年大萧条期间定的,那时人的平均寿命只有60岁,所以把65岁定为可以拿养老金的年龄。但是今天呢?今天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是76.7岁,美国也是77岁、78岁。如果还按原来的年龄,就不太恰当了。所以尽管现在美国也在延迟获取养老金的时间,但依然是67岁,与当年没有太大的区别。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也在重新定义老年人,将60-74岁定为年轻的老年人、75-89岁定为老年人,90岁以上定为长寿老人。

我就属于年轻的老年人这个层次,我是60后,已经快退休了,我的同学们大多已经退休了。一般情况下,女性工作到55周岁就能退休了。我在研究老龄问题时,常感到这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本浪费!

作为女性,我自己的感受是,过了50岁以后,可能是最佳的工作状态,一方面孩子大了,不用操心了,家里该搞定的都搞定了;另一方面,过去那些诱惑也没有了,现在年轻人面临着各种诱惑,但对于过了50岁的女性来说,这些都没有了,此时会感觉工作就成了一个必需品,为了让生活更有意义而去工作。50岁是女性最佳工作年龄段,是时间、精力最充沛的时候。遗憾的是,我们很多同龄人大多已经退休在家了。

2

老年人不是社会的成本,而是收益!

怎样才能把老年人变成收益呢?我认为讲老龄化不能只盯着成本看,而要把老年人的优势利用起来。

大家知道改革开放40年,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效,就是因为我们充分利用了人口红利。这个红利就是指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勤劳而健康的老一辈。如今,这批人正在渐渐老去。但我们能不能利用他们的二次人口红利呢?也就是说,45-59岁的人、60-74岁的人,其实完全是有工作能力的。如果是这样,你就不能把他们当成老人养起来,变成社会的负担。

我的同龄人以及我父母那一辈,本来工作好好的,一退休就开始无中生事。因为没有工作的压力了,过去那种大家庭里还可以抱抱孙子、忙忙家务;但现在很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儿女们现在还没有生孩子,甚至还没有结婚。这些人退了以后也是没事干,就开始跑医院,把看病当成了职业。或者被弄到医院一照一查,这病那病就折腾开了。

实际上,我们不应该把老年人变为一种成本,而是要用创造性的方法、更加弹性的方式,让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开发人口的二次红利,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增长的一个新动力。

3

老人创业:有比年轻人更多的社会经验、社会资源

怎么用好老年人?其实国家已经开始行动。最近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这非常好。

大家知道,过去搞体力劳动,人到60岁以后真的就干不动了。但现在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因此对很多职业来说,老师岗位要资格老的,医生也要资格老的。但在现在很多职业里,男性干到60岁就要退,女性干到55岁就要退……接下来怎么把这些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我很期待下一步不仅有银龄的老师、银龄的医生、银龄的科学家、银龄的工程师,还要有银龄的社工和志愿者。

辽宁省已经说要支持老年人自主创业了。我觉得太对了。年轻人创业的风险太大了,为什么?因为你还没有踏入过社会。如果一个大学生刚毕业,甚至没有毕业就去创业,那你怎么能够成功?我要打一个问号,或者说即便成功了也是一种偶然,因为你对社会根本不了解。而退休的或者即将退休的人,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也有社会资源,他们去创业,可以领着年轻人一起干,帮年轻人避开各种陷阱和风险。所以老年人完全可以自主创业,甚至去开创不同的职业。

我最近就在想:将来退休后就不再研究医改了,也不再研究经济学了,人一辈子都搞一件事儿,好像还没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看了《我不是药神》后,我想以后也去写写电影剧本,医改里有那么多的故事。而社会就是要鼓励老年人退休后去做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同时又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4

企业不妨用“银龄志愿者”机制让老年人创造价值

还有就是“银龄志愿者”,我们怎么才能创造一个机制,不让老年人与年轻人在就业上成为一个问题。因为老年人不退,哪来的工作岗位?大家可以一起想想办法。比如,国内的干部有一个“退二线”的说法,处级干部50岁退二线,副厅、局级干部55岁退二线,但他们其实并没有退休,只是从管理岗位上退下来了。

同样的方法,能不能用在企业老职工身上?这既不叫退休,也不同于现在的“返聘”,就是从一线退下来了,但还是可以继续工作。只是他必须把原来的位置、原来的编制腾出来,这样年轻人才可以进来。但老职工依然是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的,在关键时刻辅导好年轻人,成为“银铃志愿者”。这些其实都是组织内部的机制设计问题。

(注:如语音与文字不一致的,以文字报道为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