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内经逐句

 天闻tqxkqtreua 2018-08-06
2.3内经逐句-夏三月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之前我们讲过春夏秋冬和生长收藏的关系,那么,这个春天是生发的,要以使志生,上一次课也讲到最核心引领的是“志”,志是最重要的。那在夏三月当中,又提到了“若所爱在外”,我们说春天要以使志生,夏天要使志无怒,到秋天呢,要无使志外,不要使志太外化了,要稍微往回收了,就和这个生长收藏相关。但是生长收藏是四样嘛,中间还有一个化,这个化就加在了夏秋之间,上次我们也提到过这一点。那么生长收藏的是什么,是阳气。生发的是靠阳气来生的,长的也是靠阳气,收的时候呢,其实也是阳。那么藏的时候呢,还是在藏阳。化的时候呢,从上一代到下一代,我们讲过嘛,花就是化字上有个草字头,这个字意思说化在植物上或者在花上,这个事情的表现就叫做花。一开花就会结果,完成了一个传承的事情,就是化的涵义。 夏三月此谓蕃秀的意思是说很多的植物都茂盛,之前在群里说过为什么叫百年树人,和品德相关,和修身也相关。我们曾经在群里讨论过,我们吃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属于木品的,如果木品非要寻一个根的话,它是水品的,天地人,人在天地的中间。所以这个中道是属于人的,人要走的道路应该是中道。金木水火土,最下面是土,再上面是金,金的再上面是水,再上面是木,再上面是火。这个排得非常有意思。最下面的水呢,水是五行当中正中的,这个也是和中道相合的,但是我们吃的东西都是属木的,属木的这一块是在我们所吃的东西当中,那吃的东西有什么特点呢,好比我们人,以水为中道,但是呢自己要稍微上进一些,所以人的一生当中,工作也好,都是要求人来上进的,你是以水为本,但是要吃很多木。我们吃的很多都是木,有人问,那肉属不属于呢,金木水火土,其实肉也是和木最相关的,有这么一个联系,顺带提一下。木的最大特点是正直。一棵树,能成才,有建树,都是讲百年树人树的过程当中衡量的标准,能够成才,成才的话就是很直,很正。如果一棵树长歪,这棵树没法活下去了。树呢就必须要要求它长正。到人来讲,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力不正,那么这个人可能就不在人的范畴之内了。像北方有些树,像榆树长不直,就很难用才,就是因为榆树老长歪,还有歪脖柳树,这种树一般会有很多结,木匠要用它的时候非常不好用。做栋不好做,做梁也不行,如果劈成靶也不好劈靶,所以呢,对树来讲是一个正直的要求,其实对人来讲,也是一个正直的衡量标准。我们看,春夏秋冬虽然讲的是志,夏三月中蕃秀的蕃就是指草木非常茂盛,尤其是木。草和木的关系,有一个词可以理解:草民,明白这个意思吧?百年树人,树的是木,树的本义,如果看说文解字,是植树的意思。植树的时候,一个人拿着个手把树扶在那,然后培一些土。植树的植,一个木字一个直,和我们刚刚所讲的正直是一样的。植树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树直起来。所以这些地方都是相互关联的。此谓蕃秀里面也讲了一个秀,上次我们也讲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的时候我们会说,一个人太有个性、太有本事了,有点像木秀于林,一定会受到打压或者挫折。我们知道这种打压和挫折,要这样来看,木秀于林,秀的是什么呢?秀的是它的智,秀的它的义,仁义礼智信的义。木所秀的东西其实是它的一种风姿,风必摧之,摧的是利益方面的,所以人们讲在这个问题上,会有一个双重标准,实际上木秀于林和它做了多大的事业,有多么的成功,这个利益方面的关系其实是不大的。一个人的木秀呢,其实是它的一个精神品质方面的,道德品格方面的一个秀。但我们有时候用世俗方面看这个人好像没那么成功,但实际上可能是两回事。 天地气交。夏天的时候天地气交,这个气交指的是什么?夏天有一个最普遍的现象:下雨。我们有一句话叫做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易经》当中啊。所谓云行雨施中的云行就是指地气升腾上天,这叫做云行。天气下降就叫做雨施。所以天地气交就是指天地之间的云雨之象。万物华实,万物好理解,华呢就是和花比较像的,花呢是像草一类的花,但是华呢,下面是个十字,上面还是化,所以是指木的化,所以讲的是华。所讲的果实呢,就是化之后必然会结果。所以万物都会开花结果,所以说万物华实。夜卧早起。这个我们讲过了,有早卧早起,早卧晚起等,我们已经把规则告诉大家了。这个夜卧早起也好,早卧早起也好,也是追寻一天当中的阳气。因为一天当中,太阳有时候出来得早,有时候回去得早,所以这个时候就是在让人尽可能的和阳气相应,相接触,那这时候春夏秋冬,我们每日每夜的阳气会积累得多一些。但这个阳气一定要明白,是中正平和的东西,当你冷的时候,有阳气的话,阳气会使你暖,当你热的时候,阳气也会使你的热平下来,阳气是一个中正的气,但是它会有偏煦暖的部分。这个和什么相关呢?人和哺乳动物很有意思,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呢,所有的这些恒温动物的体温都是在三十六、七度左右,因为按道理来讲你可以再高一点,也可以再低一点,但是所有哺乳恒温动物体温都在这个范围内,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鸟类的温度是最高的。而鸟类的温度,我们知道在易经八卦当中离卦为火,表示南方,表示热,也表示鸟类的意思,这里面也有一个联系在。所以这里讲了夜卧早起之后,讲了无厌于日。到了夏天的时候日照的时间特别长,就是一年当中最长的时候,这个时候和太阳的接触可以多一些,但是任何事情都要致中和,都要有个度,你如果说大太阳的时候你如果去晒一下,像我们有次和大家去踢足球,结果中午12点踢完足球回来就中暑。中暑的话就叫做洞泄,中寒洞泄,夏天的时候阳气是生发的,有一个经常讲的例子,冬天的时候井水要比夏天热,夏天的时候井水是凉的,因为阳气都生发出来了。所以在这种时候,夏天的时候如果特别多的晒太阳,生发过度之后就使得中寒,就是使得自己的内部处在一个寒的状态。而这种寒呢,往往采取一个什么办法呢,用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喝下去的时候大家如果喝过的话,一股辛辣之味从嗓子进入到腹腔里。这个时候用的就是辛散的功用,所谓辛散就是把寒气发散掉,如果能发散掉,啪出一身汗,这个中暑的症状就会减轻很多。有些人中寒之后如果没有用这个方法,可能会拉一次肚子,用洞泄的方式把这个寒气排出去,也可以得到缓解。这是夏天的,其实我在想,现在是冬天,大家可能想知道冬天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看时间,如果够,就把冬三月拿出来讲一讲。使志无怒。又讲到以前春天的时候以使志生,到了夏天的时候使志无怒,那我们这个时候就知道怒,有点像一朵花,怒放的时候这个景象,如果有了怒的时候,借用《道德经》的一句话,叫做物壮则老。当你看到一件事情最雄壮的时候,到了最巅峰的时候,那其实也可以判断出来了,等待的马上是这个事情的衰老,一个向下的过程。所以这个人到了夏天,生发到一定程度呢,不可过,过犹不及,这个时候如果把所有的能量全部集中爆发出来,本来说开五朵花的,非要开十朵花,意味着你透支了,透支了就一定要偿还。所以说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使华英成秀。又回到此谓蕃秀的这个秀,使所有开出来的花要慢慢的结果,所谓的秀就是指要结出丰硕的果实来,开花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漂亮,更主要的是为了结果。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这个若所爱在外这一块,涉及到了夏天最根本的一块,这个爱呀,爱是一种外化的东西,是一种奉献,是一种由此及彼的东西,而不是由彼及此,而不是拿来很好,别人对你很好,然后说这是我对别人的爱,这不对,是吧?你只要对别人有爱的话,是一种奉献,尤其是父子、母子,尤其是母爱,就是奉献。用自己身上的肉,生出一个孩子来,然后又把青春的年华,好的东西,全部给这个孩子了,全部以一种奉献的方式表达爱。同样的,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也是一种爱,我们之前讲过《左传》当中颖叔考的故事,纯孝也,他能够孝顺自己的母亲,也能够施及庄公,纯孝也,其实也是一种奉献性质的爱。若所爱在外,我们知道爱是和人相关的,所以叫做仁爱,仁义礼智信,这个爱,就是和仁挂钩的。我们知道,还有一个词,也是和爱相关的,叫做热爱,有了这个热爱,仁爱之后,我们知道,它所处的位置是心,因为有热心一词嘛是不是?心肝脾肺肾,有热心一词,但是没有热肝、热脾、热肺、热肾,没有这些词是吧?如果肺热,那就绝对是病了,对吧?心本身就是热的,那没有关系,心本身就是以热心、热爱,以这种所爱在外的方式来存在的。所以这是这个若所爱在外与仁义礼智信相关的,这个对应的,我们可以稍微提一下,比方说,肾相对的是智,到了肝,相对的是义,肝胆相照,我们很快就能大义凛然,义气联系在一起,心对应的是仁,肺对应的就是礼,因为有礼节、节约、约束,有一个收的东西在其中,另一个脾呢,对应的就是信,坤卦厚德载物所对应的就是脾的这个信。此夏气之应,这就是夏天所对应的一个东西。养长之道也。养成啊,生长的一个道之所在,这个养呢,养的是这个阳,所长的呢,长的是这个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阳气很难长,我们吃肉长的是身体,吃肉没法长出志气来。但是你可以养一下自己的心性,养一下自己的神,这些东西都属于阳的。这里面涉及到阴阳的概念,我们同学们可以慢慢的来学习,因为阴阳的概念需要花一些时间来学习,慢慢来啊。这是讲阳长之道。春生夏长,夏长出来了,夏天最重要一点呢,就是指的生长、阳长。逆之则伤心。我们也讲过了,春天逆了春气就伤肝,夏天逆之则伤心,秋天逆之则伤肺,到了冬天逆之则伤肾。秋为痎疟,后面又讲了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天,心是属于手少阴心经,又讲到少阴,伤了心之后,这个病真正出来的时候,就好像说你夏天得罪他了,秋天它才开始报复,秋天痎疟,就是疟疾,打摆子,通常说的。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知道,如果你夏天受了寒,留在身体里,到了秋天的时候,如果伤了肺,肯定会有一些咳嗽,对吧?这个是非常常见的。今年2013年我甚至见到整个一群人都在同一时间,大家坐在那里咳嗽的声音此起彼伏,那是在秋天。当然,不学中医,可能不太会在意观察这些东西。奉收者少,这个收,秋天的时候秋收秋收嘛,能够使它收下来的东西就比较少啦。到了冬天的时候,这个冬至,不是说到了冬至那一天,是说到了冬天,就成为一个很重的病症,它讲了一个病的发展,这里可以借鉴的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会明白,如果你学过了,你就会明白,其实所说的病来如山倒,其实不是这样一回事,这个病,它的形成三个月、六个月都是满正常的事情,如果以后具备了中医的素养之后,再去观察这个病的时候,就会知道,不要就看今天怎么样,昨天怎么样,要往更远的地方看。一般来讲,一个关键点就是七天,七日之内究竟在什么时候有过这种受寒啊,受气啊等等这种状况。这个七很重要,七从哪来呢?从易经的复卦中来,七日来复。那么,看《伤寒论》或者《内经》里面讲一些病症的传变,很多时候也是讲的七天。我们从四气调神大论里面来看,两季是一个节度,三季又是一个节度,一般很少讲这种跨年的,很多人的病有时候是经年累月而成的,春天没有照顾好,到了夏天又没有照顾好,到了秋天又没照顾好,到了冬天又没照顾好,一年过去了,到了第二年又继续这样的恶化,这种情况呢就要小心一些,为了更长远的利益做打算。这个就是今天讲的夏三月。(整理者:张子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