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创作的“五勤”——“东子小说创作讲座”第五讲

 醉卧沙场H 2018-08-06



本讲核心要点

1. 腿勤(走出去)

2. 嘴勤(常打听)

3. 眼勤(多观察)

4. 脑勤(善思索)

5. 手勤(勤动笔)

 

今天是第五讲,东子要跟大家谈的是小说创作的“五勤”

我有过10年的新闻从业经历,记得我在学新闻的时候,老师讲过这几个“勤”。有了这些,才能写出好的新闻报道,成为一个好记者。其实,无论是记者还是作家,虽然写作方向不同,记者主要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对基本事实的叙述,小说则是在事实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和进行人物塑造后形成。表现手法不同,但两者有很多共性。

结合我最初学习新闻写作的体会,以及这些年的创作体验,特别是最近两年写小说的一些切身感受,跟大家谈一谈小说创作的五勤

“五勤”,就是腿、嘴、眼、脑、手”,也就是腿勤、嘴勤、眼勤、脑勤和手勤。我按顺序把这几个“勤”给大家说一说。

先说腿勤“腿勤”就是要走出去,我们写小说,不能总在家闷着,只靠看一些小说理论、文学概论,或者是看着别人的小说,然后就动笔写。这样的小说,是不会接地气的。一个作品不接地气,它就很难有生命力。

还有,就是我常说的一句话,大家也都知道,生活是创作源泉”。你得有生活啊,你总把自己圈在家里怎么能行呢?我们生活的面儿不同,特别是有些人由于工作性质原因,他的接触面很窄。不像我本人,中国除西藏外,所有省、市、自治区我都去过,国外也走了些国家。而且中国的天南地北,最贫穷、最落后、最富有的地方,包括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各个方面都有接触。所以,相对来讲就更丰富一些,就有东西可以写。

我所倡导的腿勤,就是我们的小说创作者要经常走出去。作家都熟悉一个词叫采风采风就是腿勤的表现之一,采风一般情况下是集体性的活动。除去这类的活动,我们自己也要走出去。我本人善于和陌生打交道的,无论走到任何一个角落,不仅是国内,即便到俄罗斯到以色列,即便我不会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和俄语,但尽量通过翻译,翻译不在时我就用肢体语言,来和大家做个交流,做一个了解。

其实,哪怕只是随意走走,也会有收获的。无论是广袤的原野,还是贫瘠的乡村,或者是繁华的都市,都会有些见闻入脑入心。大家知道说写作和拍电影都得体验生活,不走出去怎么来了解生活呢?你没有这种的生活素材,又怎么下笔。

走出去是第一步。小腿迈开后,总不能闭着眼睛走吧,闭眼走容易撞树、撞电杆上啊。这是笑谈了。这就需要我们边走边看,要多观察。也就是“眼勤”。

留心处处皆文章,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的作品除却亲身经历外,都是一些生活当中见到的人和事,别人可能不以为然,但我感觉这事不错,于是就写了。留心就是要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看到的尽量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儿嘛。再一个,我们的手机能拍照,拍些照片。我现在就是这样,有时在行文的时候,对着照片,对那个环境描写就更真切一些。凭单一的回忆是不够的,这是我的一个体验。所以说,我们要用眼睛多观察,然后你用笔记一记,再拍点儿图片资料。这些图文资料,作为素材的积累,为你下笔做准备。

不光是用眼睛看,嘴还得说,就是还要“嘴勤”。你走出去了,只看,一句话也不说,或者只是被动地回答问题,而不是主动的去向他人了解问题,那你又能有多少收获呢?我们走出去,到任何一个环境里,没人的地方就别说啦,你对着大树说它不会理你。只要有人,你就得和人家聊一聊。比如我,有时候到郊外的田间地头,跟农村的大哥、大嫂子聊一聊,到校园和孩子们聊一聊,到军营与部队的官兵聊一聊。通过聊天,知道了很多不知道的,想要知道的,这就是创作素材的来源啊。

这个嘴勤,就是要多说。这个”,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问”,是做些相应的了解。要更多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然后向对方收集这些问题。比如到农村,今年的年成怎么样啊,粮食价格如何呀;到了大学,再问一问,现在就业情况如何,考四、六级难不难。还有其他的,比如最近发生什么事没有,有什么新鲜有趣的事……这些问题都靠嘴勤,多打听多问。

还有一个是脑勤。脑勤,我们通俗的理解就是善思索。我们是一个缺乏思索的民族,这一点我感触特别深,大家知道我有些教育作品。这些年,我也经常给家长、教师,包括校长做些讲座。我就感到中国的很多家长、教师根本就不善思索,有的老师教一辈子书,甚至当校长当教育局长了,还一味地认为考高分只能通过苦学死学,而没考虑到像东子倡导的活学乐学,同样可是使学生获得高分。

通过大量事实得出,我们很多中国人是缺乏思索的。思,是思考;索,是探索。一是探索精神不够,二是不善于思考问题。而作为作家,这两点必须具备。要勤于探索,善于思考。探索是一种精神,什么是探索呢?你以前没写过小说儿,尝试去写,这就是一种探索。要探索,就要敢尝试。探索的前提是先思考。我常说要勤学多思,可现在很多人,包括一些作家,不勤学也不善思。这是我们的一个短板。

刚刚我说了,我们走出去,走出去之后,要勤打听、多观察。你的见闻,不能直接成为小说,要经过提炼,然后才能形成作品。提炼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所以说写作者要脑勤

人的大脑就像刀一样,刀不用就生锈了。只有用,它才更锋利。我自身有深切的体验,我女儿是95后,现在也从事传媒工作。我有时有了新的创意、新的想法,会第一时间跟孩子沟通。孩子说我这思维太鲜活了,有时把她都给甩在后面了。要保持这种鲜活的思维,我们绝对不能让大脑生锈,不生锈的办法就是不停地思索。我有这样的习惯,每天睡觉前,要回顾一下今天我都做了哪些事情,按计划哪些做完哪些没完成。然后,明天我又该做哪些事情,不仅是明天,包括这一个周,最近一个月甚至这一年。这些习惯的形成,正是我多年勤学多思的结果。

前面我谈到了,要腿勤走出去,嘴勤常打听,眼勤多观察,脑勤善思索。我简单做个总结。前面这“四勤”,目的就是为了最后的手勤。无论你走多远,你打听多少事,你观察多细致,思考多久,如果不动笔,那都等于白扯!

就像我常说似的,你即便读到博士,不应用,那也白费。所以说,前面的“四勤”是为最后一“勤”做铺垫的,打基础的。具备前面的“四勤”了,那我们该到第五勤——手勤!

目前,我们群里有十几个人还从未提交作品。我侧面了解了一下,什么情况呢,是因为感觉拿不出手。我说这不可以啊,咱老话说了丑媳妇儿也得见公婆呀,况且我看也不一定丑吧。做一件事,你没有去做,无从谈起成败,做了才有成败之分。换个通俗的解释,就是如果这事情不做,成功的概率是零;你做了,就大于等于零!

所以说,手勤就是要动笔写,要勤写勤练。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是作家、记者的,都是勤勉创作,坚持不懈才越写越成熟的。

在此,我要告诉那些还没有提交作品的群友,如果你长时间不提交作品,那可能就得劝退了。不提交作品,只是做看客,那不行!我们都是“东子小说创作群”的主角,你不是群众演员,你也不是观众。

好作品说改出来的,你不写怎么改。所以,大家要有勇气来写,不要惧怕失败,写得好不好,是我们的水平问题,而写不写则是态度问题。相对来讲,后者更严重。

最后,我再简单做一个小结,小说创作的“五勤”,如果都具备了,你就可以动笔了。再综合,小说创作的其他前期准备,你的小说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样的话,就会渐进佳境,越来越好……    

本文由 吴 强 根据录音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