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友兰:意义源于了解,境界源于认知!天地境界才是最大的格局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18-08-06

人生的意义从何而来呢?是什么?每个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为何如此不同?对于这些问题,今天咱们一起来听听哲学家冯友兰是如何理解和对待的。

冯友兰认为意义源于了解,任何事物,我们对它了解了,便有意义,否则便无意义。了解越多,越有意义,了解越少,便没有多大意义。

冯友兰:意义源于了解,境界源于认知!天地境界才是最大的格局

他指出,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有自觉,人能自觉,同样地,假如我们能够了解人生,人生便有意义,倘使我们不能了解人生,人生便无意义。每个人由于对人生的了解大都不同,因此,人生的境界便有分别。境界的不同,源于认识的差异,这犹如旅行游山一样,一位地质学家和一位诗人虽同往游山,但带来的经历和观感却大不相同,因为前者一直在沿着自己的专业在考察,后者也一直在顺着自己的诗意在畅爽。

人生的境界,分四类:

1,自然境界

2,功利境界

3,道德境界

4,天地境界

(四种境界的论述,哲学诗画前一阵已经给大家详细分享过,在此不予赘述)

冯友兰:意义源于了解,境界源于认知!天地境界才是最大的格局

中国所谓的“圣贤”,应该分开来理解,“贤”指道德境界的人,“圣”指天地境界的人,一般的芸芸众生,不是属于自然境界,就是属于功利境界。达到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很容易,但要进入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却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只有努力,才能了解,了解以后,才能从小我的世界超脱出来,为宇宙全体而服务。

《中庸》中说:“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意思并不是帮助天地刮风或下雨,而是能够在天地之间生长的都是化育,能够了解这点,则我们的生活行动,都可以说是“赞天地之化育”;如果不明白这点,则我们的生活行动,只能说是“被天地之化育”。

圣人能够了解天地的化育,所以能顶天立地,与天地参齐。草木和低级之人无知,所以只能被动地跟随天地。

冯友兰:意义源于了解,境界源于认知!天地境界才是最大的格局

所谓“迷则为凡,悟则为圣”,做圣人或达到天地境界,一方面说很容易,因为一旦开悟了解就可以了;但另一方面说也很难,因为处于尘世的迷雾,万千事物表象的遮蔽,还有对小家和小我的执念,以及人在认识上的局限等等,我们很难做到真正的了解和开悟。

结语:对人生了解,人生就有意义。对人生不了解,人生就没多大意义(麻木无感的活着)。对人生了解、参悟的越多,其人生被赋予的意义就越多越广。反之,就越少越窄。一个人真正的贫穷不在于没多少钱,而在于他的精神缺少意义或信仰的支撑,对世界的了解很浅很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