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写靠山功专书缘由

 hhs179 2018-08-06

靠山功全称【虎背靠山功】,其功法极度卓越。求武学者可藉由习练而得功体训练与炁贯末梢、四肢百骸之效。求养生健体者,可得鼓荡全身之用,外强筋骨膜髓,内壮五脏六腑,进而使羸弱病体逐渐充实。相信目前成千上万习练者已经得其益处,不需诸罗遁叟再更多说明。
截至目前为止,全世界尚未出现任何一本专论靠山功的书籍,导致从理念到动作的完整训练体系,至今无法得以完备梳理并流传后世。因此诸罗遁叟决定撰写此书,将【虎背靠山功】的一切完整的记录在书中,并配合广传与手把手的线下培训指导,让这门卓越非常且体用兼备的好功法,得以完整的世代流传。
经过仔细慎重的规划与架构思考后,【虎背靠山功专书】在去年开始进行写作,今年2018年2月初几近完稿。但就在进行二度完稿审核时,诸罗遁叟决定废掉原本所写的内容与架构,从头再来,重新再写一本。
【郑子太极拳理拳法】这本即将在四五月份出版的书(原本春节后出版,但出版进度延误),一样经过二度作废重写,因此我也习惯了。
原本【郑子太极拳理拳法】的写作结构很像古人,但后来我决定现代人就用现代的笔触跟语言来撰写,同时搭配让读者成为书中第一主角,得以融入情境一步步学拳,因此开辟以小说体裁来写作的方式。
【郑子太极拳理拳法】别出心裁的成为第一本,以小说体裁的方式来进行郑子太极拳架与太极拳理拳法教学的武学书籍。
【虎背靠山功专书】第一版的写作也出现了跟【郑子太极拳理拳法】一样的问题,书写内容太过高深,太过教条刻板,会给生活在五十年后之时空环境的人留下阅读障碍。
大多数作者写书是为了给现在的人看,而诸罗遁叟写书是为了“未来之人”。因为现在诸罗遁叟还活着,能正确传授【虎背靠山功】的师叔伯虽然垂垂老矣,但至少也都还健在,完整无误的传承尚且不是问题,但未来就不必然。
因此虽然我不知道未来之人的生活、观念、用语、思维是怎样的,但诸罗遁叟仍然必须不断揣摩“未来人”的各种可能性,尽量采用他们不会解读错误的语言跟架构来撰写,避免出现我们现代人阅读民国前书籍的巨大问题。
为何诸罗遁叟会有如此想法?这或许是自小钻研国学典籍跟中国传统文化之人,会具有的共性思维吧。
【虎背靠山功专书】第二次的改版,我决定以记叙文的架构来撰写,将诸罗遁叟跟学友们于网络上相遇,进而相知相惜,开始为他们讲授靠山功,建立靠山功微信群、举办金华见面会,直至目前成千上万人习练的所有过程全盘在此书中写出来。
玄奘写“大唐西域记”,刘鄂写“老残游记”,以及类似徐霞客游记,都以记叙文的方式为世人留下精彩详实的宝贵资料文献。
有为者亦若是,诸罗遁叟想学习古人,想在这第二本书做出一样的创举:
第一本【虎背靠山功专书】、第一本详细记载活在二十一世纪之人藉由网络传功,进而走入千家万户的功法教学书籍、第一本游记体裁的功法教学书籍。
这本专论【虎背靠山功】就是以这样的发想,在二月初时几近完稿。
但现在我又将其再度作废了。诸罗遁叟想让这本书再更有意义一点,因此必须进行第三度的改写,全盘天翻地覆的改写,一切重头再来。
原本书籍的写作只聚焦【虎背靠山功】,但在经过这数个月的观察后发现,将【伏虎疗膝功】与【呼吸吐纳法】加入同一本书里,对所有人的价值会更高。
原本此书的定位是【武学书籍】,但现在诸罗遁叟会将写作的定位方向确定在:从武学习练者到一般百姓的养生保健,从人人都值得且应该习练上述卓越功法的角度来写作。
原本我一直在犹豫【伏虎疗膝功】与【呼吸吐纳法】并不属于【郑子太极完整训练体系】的一环,如果写在书里是否会名不正言不顺,是否会有违师门的教导?是否会让此书的流传背负原罪,是否反而会形成过多杂音?
但经过长久的自我批判与思考,这样的问题可以在书写内容中予以完整详实的说明清楚,以便解决门派传承过程可能发生的争议与混淆。
如果有朝一日,【广传基本型虎背靠山功】+【伏虎疗膝功】+【呼吸吐纳法】能跟广场舞一样,能跟走路健身一样的普及,那对世人的健康才是最好的贡献。才能真正往【让每个人少占用一张病床】的理想前进。
因此这三度改写的【虎背靠山功】书籍会以如下方式来撰写:
1、仍然采用记叙文结构,将诸罗遁叟跟学友结缘于传功的过程,一一写出;
2、按照真实的时间跟阶段,呈现当时所传的功法与内容,并在书中予以做更深度的功法教学剖析与说明,并且加上诸罗遁叟所作的各种详细分解示范;
3、当书中谈到该阶段教了什么功法时,就同步放上二维条码,让读者可以即时的扫码聆听或观看该时段所分享的真实完整语音与视频教材;
4、届时目前为止,有很多学友热心的拍摄视频跟语音分享。这些值得大家参考的教材,会一律以二维码的方式放在书中,供未来的读者扫码学习。
这些热心贡献的学友,未来不见得能是、会是、可以是得以具备传承资格之人,但他们对广大学友做过的贡献,诸罗遁叟会议这样的方式来安排。只要书籍流传一天,他们的生命就会随着书籍不断延续。他们的生命与贡献,将会流淌在未来后代习练功法的每个人身体与心目之中。
但在书中我仍然会清楚的写明,所有最正确的理念到动作,必须以诸罗遁叟为标准,但学友们的拍摄可以做为学习过程的辅助教材跟参考。因为这些拍摄学友的过程,会是读者未来的某个阶段。这也能让未来研究功法史之人,得以有完整的历史脉络寻根。
5、学友真实案例心得分享,这已经有不少学友撰写并且公布过他们的真实心得,但现在诸罗遁叟觉得要采用更直接的方式。除了文字心得外,也会公开征求学友自行拍摄视频,在镜头前讲述他们习练这三种功法的过程与体会,以便让读者扫码观看,更让善心分享之学友得以跟随此书:留声、留影、留形。
这或许是现代人“留形住世”的最好方式。
这本书会有诸多内容涉及学友们病理的探讨,很有可能按照法规,出版社会难以出版。如果真遇到这样的情况,届时诸罗遁叟会跟出版社讨论。真出版不了,或是会被删除过多重要的真实内容的话,那我会改用自费出版或自行印刷的方式来进行。
多年后,微信这些工具可能不复存在,未来的人会看不懂。但无妨,这种工具描述名称并不重要,届时留给后人用他们的时代常用的软件工具名称来代表即可。
武者所言所行,必须抱有流传后世之心,必须极其谨慎。拿掉自己无谓的虚荣心,尽量以毫无学问的大白话解说。不故弄玄虚,不给今人与后人留下困惑与迷茫,此乃武者气质之重要关键之一。
全盘重写的这本书,诸罗遁叟准备再度以一年十二个月的时间写作,以便累积更多学友的案例与网络分享教材。
至于何时出版,我会跟出版社讨论。但内心的想法是,等到【郑子太极拳理拳法】问世的一年后,再行出版。
【前日文章】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长按三秒关注
【心炁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