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以载道丨被贪心害死的小虫 也是人的缩影

 文冠厚朴 2018-08-06

导读

《尔雅·释虫》篇中记载了一种叫做“负版”的昆虫,晋代著名的博物学者郭璞在为《尔雅》作注时,也不知道这是什么虫,所以注曰“未详”。


但到了唐代,文学大家柳宗元却发挥想象,描写了一种叫做“蝜蝂”的昆虫。


所谓“蝜蝂”,其实就是“负版”,两个词的发音是一样的。柳宗元是这样描写这种神秘的昆虫的:“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益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其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终坠地而死”。


在柳宗元的笔下,蝜蝂被描述成一种可怜又可悲的昆虫。它善于背负东西,爬行时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疲惫到极点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一旦恢复了气力,它又会像原先一样抓取东西。更为致命的是,蝜蝂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


于是,一方面背上的东西越来越重,另一方面爬的也越来越高,最后的下场只能是高空坠落而死。


毫无疑问,柳宗元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为这种神秘的昆虫立传,而是想以它为喻,告诉世人一个浅显的道理。


所以柳宗元接下来写道: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



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


若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


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柳氏的这句话,说的恐怕不仅仅是他那个时代的人吧!


文以载道

文以载道丨刘备的遗嘱:惟贤惟德 能服于人

文以载道丨欧阳修教子: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文以载道丨是什么让家里看起来很高级?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