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苦夏杪,七月节, 暑去凉来,晨起白露。 一叶知秋,寒蝉凄切。 荷香雨,暑溽退,枕簟滑,秋月如霜,流萤几点。 荷花残,莲子生,清风至, 青山点硃,阡陌留香。 “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 今年立秋:8月7日(農曆六月廿六),21:30:34。 秋日斑斓,独爱靛青。 枕一席新凉,卧看天阶夜色,红烛流萤。 恰逢旧友来访,明月作伴,飞萤为舞。 仙乐怡情,小酌微醺, 见愁容倦色亦觉美,叹事烦心忧亦随风。 从此不再苦夏长,向晚小院沏茶忙 。 - 待夜凉、人散, 灯火阑珊,明月如霜,佳音如梦。 万重青山秋生起,一镰勾月入江中。 - 立秋有三候: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 - 风起,暑去凉来, 此时风温变而凉气始肃。 最好的风, 便是执一把蒲扇,轻摇, 望空中明月,明月如霜,秋意凉。 - 二候|白露生。 - 最喜山间清晨, 人迹罕至,只我一人在此。 看朝雾起,白露生, 看空山草木疯长,林间清泉泠洌。 欲滴未滴, 是露凝了霜,道尽秋意寒凉。 - 三候|寒蝉鸣。 - 秋风微凉,寒蝉始鸣, 鸣着丰收,也鸣着对世间的离别。 喜悦也好,悲伤也罢, 大抵不过是花开花落终有时, 大抵不过是万物四时皆有序。 - 秋是澄澈的。 春季漫天柳絮,夏天水气氤氲,寒冬雾霾迷蒙, 无论哪个季节都似隔了一层朦胧, 叫人看不真切。 唯有秋是干净的, 清晨的雾气散了, 便是一尘不染。 - 一叶梧桐落,方知秋已至, 秋色在叶间流淌,浸染了人间。 拾起一片夹在书里做了书签, 偶然翻动书页, 惊觉那秋早已留在了指尖。 - 不过进入夏末时节, 叶凉蒂生,寒蝉低鸣,悲伤如梦。 夏落虫莫,青草深黄, 逢秋寂廖,落木潇潇,碧霄云上。 残月如勾,寒光又照小西楼, 空庭院,蒲叶小扇又摇风。 - 今看日历,不觉已是立秋, 身处江南,酷暑依旧。 虽说离登山,看红叶, 吃栗子的日子还有些遥远, 但“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日子也总算有可期了。 古代逢立秋,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 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 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 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 民间戴楸叶以迎秋,很是时髦。 阖家同食蒸茄脯、饮香薷汁、咬秋等习俗也不可或缺。 今夜守着一颗树,任彩云追月忙, 等到一片落叶方可入眠。 - 桐报秋,木槿荣,蓼红菱实。 鸡冠报晓,紫薇映月。 诗云:梧桐满院连阴绿,引得新凉到枕边。 - 立秋一定要啃个秋的。 “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 《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 “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过去人们在立秋前一天 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 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 夏天,粗茶淡饭即可。 立了秋,秋风起,胃口开, 便有“以肉贴膘”的风俗。 你看那桌上, 烤肉炖肉红烧肉,一碟毛豆,几杯清酒, 人们在稻花香里听着蛙声,说着丰年。 不同于仲夏之夜的静谧, 秋就是要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 虽已立秋,可天却也还是有些燥热的。 此时煮上一盅赤豆小元宵, 放凉了就着勺蜂蜜来吃, 便能尝出点秋的滋味。 若是傍晚时分, 还能配上缕略有凉意的晚风, 好不闲适。 - 人生亦如秋, 有沉淀一年丰收的喜悦; 亦有秋风萧瑟别离的哀伤。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看得透彻了,也就淡然了。 立秋,试着在悲喜间活得通透。 - 记忆裡的立秋, 晚上乘凉的风已有丝丝凉意, 所以,过了立秋,就再也不能在院子的席子上过夜了。 歇在梨树下,壁虎在墙上游走, 竹子的影子在它身上晃来晃去, 鸟也没有声音了, 最吵就是蛙,好像要把白昼叫醒。 此时夜来香开得盛; 偷摘隔壁探牆而出的石榴,不过只能看不能吃。 柿子还青涩,等待红透; 长长的丝瓜纷纷垂挂下来。 萤火虫在河边飞舞, 绚丽的画面只能停格在梦里了。 - 都说春短夏长,苦夏炎炎难熬。 然而也只有炎夏才会有耀眼的白光, 澄淨的蓝天,高厚的云峰, 斑驳的漏影,还有夏味清欢⋯⋯ 回忆起来也是个浪漫深刻的季节。 再见了,夏天。 总要有些故事随风, 有些美好入梦,还有些长留在心中。 - 四季一秋, 小园登楼。 弹指芳华, 心上无秋亦无愁。 找一个靠山傍水的地方度过一个整年, 二十四种不同的节气一一看过。 这样,可以吃时令的食物,淋当季的雨, 泥泞的时候也可以光着脚, 看到溪水可以抓鱼,看到森林可以捕鸟。 一个节气,时间了了, 但里面的每一秒都精巧, 抵得过天上一颗星辰的永恒。 - 立秋后,是诗情画意的七夕节。 农历七月也称兰月,七月初七晚上称为兰夜。 一个兰香清姿的女儿节, 拜祭织女、乞巧斗巧,瓜果架下,满室生香。 灯火阑珊处,有情人耳鬓厮磨,鹊桥相会。 - 所谓早立秋凉嗖嗖,晚立秋热死牛, “秋风洒衣裳”是全然感受不到的。 但秋毕竟来了,阴风萧瑟的下半年业已豋场。 秋是六气十八候渐进过程。 立秋后五天才凉风至,再五天,草尖覆满白露了。 秋气为白,故天色会越变越浅, 地气会越变越浓,大地成为调色板。 到处暑节气天地将肃,就要给神界的亲人送寒衣了。 只是这秋老虎热起来也是不可小觑。 - 立秋后,虫子也多了起来, 《周书·时训》说: 立秋之日,凉风至,后五日,白露降,后五日,寒蜩鸣。 寒蜩即寒蝉,立秋后,蝉儿还能多叫一段时间; 《易通·卦验》说: 立秋腐草化为萤。 都市里萤火虫是无缘得见的; 《春秋考异邮》说: 立秋趣织鸣。 往年蟋蟀如家虫,现如今却也绝缘了。 立秋过后,蝉开始逐渐不闹腾了,蛙鸣也没了气势, 夏虫们也开始寻找自己的梦乡, 世界慢慢变得安静下来,反而有些孤独和惆怅。 - 关于立秋或秋天的美文,可以找到一箩筐, 在刘翰眼里,秋天是: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 在許渾眼里,秋天是: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 在司空曙眼里,秋天是: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 当然还有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 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 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 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 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或在破壁腰中, 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 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 立秋,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立秋里,“贴秋膘”总是少不了的。 秋风起,胃口开,又想补偿夏天的损失, 便有了“贴秋膘”一说。 也就是说体重减少才有资格贴秋膘, 否则也当祛湿养脾胃,千万别吃撑。 - 相信立秋之后,又会有多少餐桌上推杯换盏,其乐融融。 平淡的日子里,美食总会是一个不错的调剂。 立秋晚上吃个西瓜,啃秋,炎夏结束,秋天真的要到来。 - 文字编写|目录君 設計支持|伯仲舍 图片|网络 东方的。生活的。最美微杂志。 欢迎您的來訪 |
|
来自: nathan_sha > 《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