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怎么办?放进急诊监护室,先治着。”张医生简单的给出了答案。 看着这位已经92岁高龄,被疾病缠身的老人,人不如狗的想法又一次占据了张医生的大脑。 “老人家,你还能记得孩子的电话号码吗?”张医生趴在老人耳朵边反复询问。 这位老人只是摇头道:“都死光了,没有人了!” 负责老人的住院医师赶忙补充汇报:“老人长期住在养老院,养老院说每年都会有人付钱,但没有见到过老人的子女。” “那么是谁在向养老院付钱?总不会又好心人年复一年的为他付钱吧?”张医生知道老人的家庭情况或许很复杂,但肯定不会如同老人自己说的那样。 “养老院的人呢?是他们将老人送过来的吗?” 查房队伍中有人回答:“养老院的人交了两千块钱后就不见了,我让他们在抢救室门口等待着,结果却找不到人了。” 虽然类似这种孤寡老人的情况多次出现,但依旧让张医生觉得有些无奈和悲凉:“先这么治着,一切按照正规流程走。等查完房后我在汇报领导,联系养老院。” 下面的几个年轻医生也满是无奈,按照常理来说病人应该被收进病房住院治疗,但是病房不愿意收治。 “凭什么不愿意收?不能一直放在急诊吧?”查房队伍中有新来的嘀咕着。 “这样的病人病情复杂,随时都有可能恶化乃至死亡。没有人家属,没有人照顾,没有人付钱。放在手里就是一枚定时炸弹!” “原本病情就是这样,继续发展下去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吗?既然没有家属,又怎么可能是炸弹呢?“ ”你可以这么i理解,老百姓可不这么认为。他们只认为是好好的病人怎么给医生治死了。再说,还没有经过警察调查,谁能肯定他没有子女?就算没有子女,难道连一个侄儿侄女都没有?现在需要照顾付钱的时候,他们一个人都不出现,等到老人死亡的时候,就会蹦出来哭天抢地了!“ 正在翻看老人医嘱单的张医生已经不耐烦了,他对着正在小声嘀咕的这两位喊道:“赵医生,你说什么呢?如果要说些同病情无关的话,请你们脱下白大褂到外面说去”。 听见张医生的话后,两个人同时低下了头。 查完房后,张医生找到了养老院负责人的电话号码。 电话那头是养老院里的一位女性负责人,通过她,张医生又了解了更多的信息。 十三年前,老人被一位中年男性送进了养老院。 至于这位将老人送进养老院的中年人同老人到底是什么关系,已经无法明确了。因为已经有将近十年之久没有人来探望过老人了,虽然每年都有人付钱,但老人总是对别人说自己家人已经全部死亡了。 “你们就没有查过是什么人为老人付钱的吗?”张医生依旧有些不能置信。 这位负责人有些不好意思的辩解道:“老人也就是最近两三年才开始生病的,所以我们也没有追查过。养老院里这样没有家属的病人有很多,如果每一个人都要查的话,也不太现实。” 她说的不错,养老院里确实有很多生活凄凉的孤寡老人。 但是,这位病情复杂的老人很明显还有着关系密切的家属,只不过从来没有露面罢了。 就像年轻医生说的那样,让张医生担心的不仅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 让张医生忧虑的还有:已经十年未露面的家属,如果不尽早联系上,可能会给自己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 张医生曾经有一个梦想:只潜心负责治病救人,不用顾及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厚,他越来越发现这只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乌托邦罢了。 人不可能离开社会,治病救人也不可能离开人情世故。 治病不可能只是单纯的针对某一个器官,救人也不得不考虑到患者和家属的情感。 特别是当知道自己不久之后可能会变成一条狗之后,张医生的心理又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想法。 几个小时后,民警便给张医生带来了好消息:替老人付钱的正是老人的女儿! “老人真是胡说八道,明明有女儿,非要说家里人死光了。”听见民警带来的消息后监护室里的医生护士们都有不自主的有了一种轻松的感觉,因为这意味着不久之后老人就会被收进病房。 张医生来到老人的窗前,看着护士正在给老人喂饭。 “我们联系上你女儿了,等她来后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 听见张医生的话后,满头白发的老人停顿了一下低声说:“我不想麻烦他们,都忙。” 护士和张医生四目相对,会心的笑了,在心里不由自主的想:“不想麻烦家人,就要麻烦医生护士吗?”。 其实这种将家庭矛盾转移为医患矛盾,将个人问题转移成社会问题的情况常常发生,在每一个类似这样的故事背后,就会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临下班的时候,老人的女儿来到了急诊。 她也已经是是一位老人了,两鬓已经斑白,额头的皱纹里书写着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不易。 “他是你的父亲吗?”张医生率先打破了沉默。 她并没有回答,只是点了点头。 虽然能够明显看出她的心情很差,但张医生还是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我把患者的病情告诉你吧?”。 没想到的是,她根本没有听下去的意思:“不用说了,我都明白。这么大年纪,随时都会死,这些病都是治不好的。你就告诉我两点就可以了:要说积极治疗的话,需要多少钱,能有什么效果?如果不治疗的话,还能活多久?”。 这两个问题让张医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因为他根本不知道答案,也根本无法准确回答这两个问题。 她看着张医生,张医生看着她,彷佛时空静止了。 “具体需要多少钱,我也不知道,这要看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能有什么效果更不好提前判定,如果都有明显的效果,那不久人人都可以长命百岁了吗?要是放弃治疗的话,生命力顽强的多活一段时间,生命力弱的少活几天。”张医生觉得这真的是一场艰难的谈话,因为家属明显想放弃治疗,自己说的任何一句话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毫无破绽。 她却不肯轻易放过张医生,而是很诚恳的问张医生:“这么说吧,如果你是家属,你该怎么办?”。 张医生笑了,因为他想到了与自己形同陌路的妻子,对自己越来越不关心的父母,总是叛逆的女儿,还有自己即将变成一条狗的事实。 “如果我是家属?”张医生有些莫名的激动起来:“如果我是家属的话,不会十几年不露面,不会将自己的责任推卸给别人。” 场面再次尴尬起来,张医生甚至已经做好了被她抨击的准备。 但这位同样头发发白的女儿却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说出来让张医生沉默的故事: 老人说的不错,他的家人都死光了:老伴死了,儿子死了,儿媳妇带着孙女改嫁到另外一个城市了。 老人说的又错了,他的女儿并没有彻底放弃他:五十多年前,他收养了一位无父无母的养女,就是这位每年定时给养老院付钱却从不露面的养女。 当初收留养女,完全是养母的意愿。而,这位老人在年轻的时候不仅有着家庭暴力,而且五毒俱全:吃喝嫖赌抽! “我妈妈就是被他逼死了,如果不是看在妈妈的份上,我根本就不会来医院!”她哭着说道。 原来在养女嫁人不久之后,养母便在一次同养父争吵后服毒自尽了。 从那个时候起,她暗暗发誓:这一辈子都不会在理会他!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大哥突然去世,再也没有人能够为他养老了。 于是,十三年前,她的丈夫,老人的女婿,将老人送进了养老院,并且这些年来一直定期付钱给养老院。 这便是隐藏在全家都死光了背后的故事,这便是人世间最真实的无奈和纠结。 介绍完病情后,张医生带着她、她的丈夫、她的女儿一同进入了急诊监护室。 老人正在使用无创呼吸机以帮助通气,看见养女一家到来后坚持要去掉呼吸面罩。 “你们都忙,怎么过来了?”说着老人竟然哭了。 她有些不耐烦的说:“我不是来了吗,不要哭了,该怎么治就怎么治!” “我不想麻烦你们的。”老人就想犯了错的孩子一样辩解道。 在告知了风险之后,她最终做出了决定:将老人留在急诊输液治疗,如果病情发展到不可挽回,便放弃任何积极抢救。 “张老师,经过治疗后老人已经有些好转了,如果现在放弃的话有些可惜了”负责老人病情的年轻医生忍不住感叹道。 他说的不错,虽然老人已经92岁高龄,虽然已经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但如果积极治疗的话,未尝不能延续生命。 但,残酷的现实却是:我们决定不了自己的出生,也决定不了自己的死亡。 我们唯一能够渴求的便是:哭着到来,笑着离开! 虽然没有过多的言语,但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仍然出现了。 虽然已经出现嗜睡,但面对突然出现的养女一家,老人或许最终能够瞑目了。 在急诊监护室的角落里,张医生静静地看着整个房间里的景象:有人昏睡着,有人呻吟着,有人恐惧着,有人沉默着.... “这便是人生的最后结局吗?”张医生一边摸着自己手臂上越来越密集的金黄色体毛一边喃喃自语着。 未完待续........ 完了,完了,多嫂电动自行车被偷了! 我要回家扎小人去了! 万恶的小偷,四肢健全,干什么不能混口饭吃,非要做偷儿! 害得我又要忍受一系列的狂风暴雨了! 前文回顾:
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一点! 作者简介:最后一支多巴胺,急诊内科医生。2015/2016/2017年度优质头条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