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全中看传媒(ID:gquanz123456) 当前,不少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党报负责人,希望在新一轮党报改革时把党报定位为公益一类,即完全回归财政由财政拨款,而不要再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运作方式。 针对这种观点,我们不得不问的是,党报是否不能正常经营了?党报完全回归财政效果会好吗? 党报正在逆势上扬 在互联网的猛烈冲击下,市场化传统媒体的“二次销售”商业模式已经坍塌,经营收入断崖式下滑,已经深陷亏损的泥沼而不可自拔。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级党报无论发行收入还是广告收入都在逆势上扬。 首先,通过提高发行价格可以大幅度提高发行收入。党报的主要发行对象是党员,党费是征订党报的一个重要来源,而近几年来,党费严格按照缴纳标准足额缴纳,有较为充足的资金来征订党报,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各地党报纷纷提高发行价格。 例如,《光明日报》的全年征订价为360元,河北省党报的平均发行价格为525元。对于地市级报纸来说,如果其发行价格提高到600元/年,如果发行达到6万份,其每年发行收入就达到3600万元,即使扣除掉发行费用和印刷成本,也基本上够养一个小团队了。 其次,广告收入也在大幅度增长。在市场化报纸发行量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当地党报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升,对于广告尤其是政务广告的吸引力大幅度增强。 尤其是在十八大之后,各地政府的宣传支出的口径大大收窄,而党报的专版广告是最好的承载工具。根据实际调研显示,近几年来,市场化能力强的党报不仅广告收入大幅度上涨,而且广告价格也突飞猛进。 可以看出,在目前的情况下,党报完全可以通过提价等方式来实现良性循环,而党报运营不好的只能说明自己能力差!当然这种情况能够持续多久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完全回归财政必然导致传播能力下降 当前,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激活传统媒体的活力,而完全回归财政则必然导致活力丧失,进而失去核心竞争力而导致难以履行自身的职责。 首先,必然造成人才大量流失。目前,党报员工的薪酬水平普遍高于当地的事业单位,且幅度不小。如果报社划归为公益一类,则员工的薪酬水平要与当地的事业单位拉平,就导致员工的薪酬水平出现下降甚至大幅度下降,而结果必然是高素质的员工大量流失,进而导致党报的传播力大幅度下降。 其次,必然造成党报活力急剧下降。党报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弊端,而事业单位尤甚,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事业单位体制所造成的,所以当时之所以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就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来激活僵化的体制机制。而一旦完全回归财政,采取的是完全的事业单位体制,活力则基本丧失。 第三,市场化能力越强的媒体且传播力越强。纵观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市场化能力强的市场化媒体的传播力显著高于市场化能力强的党报,市场化能力强的党报的传播力显著高于市场化能力弱的党报。 综上所述,在人才大量流失和活力丧失的情况下,党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必然大幅度下降,最后可能只能落得个被抛弃的下场。 当然,我们也要指出的是,党报不完全回归财政并不是说党委和政府不给党报大力支持,在党报正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不仅要给财政支持而且还要大力支持,而核心是不能废了“企业化管理”这条市场化的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