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辨别拓片的真假及如何保存拓片

 爱艺术_爱生活 2018-08-07

随着收藏的最后一片“洼地”--- 拓片被广泛关注,拓片收藏骤然升温,大量的资本进入拓片交易市场,拓片价位节节攀升,拓片这种古老的收藏品种再度焕发出强劲的活力,一张拓片换一处四合院的历史将再度重演。但伴随着拓片市场的火爆,假冒伪劣也充斥市场。本中心【收藏大讲堂】从即日起分别邀请在颖拓、平面拓、高浮雕拓、全形拓方面的代表人物,给大家分别讲解相关鉴别知识,请大家及时关注。

【收藏大讲堂—-拓片鉴别第一节】我们邀请享有盛誉的颖拓代表人物、本中心高级顾问崔隽川先生为大家讲解相关鉴别知识。以下文字是根据崔隽川老师现场讲解整理。

我本人主要从事颖拓的绘制,对颖拓了解一些。谈不上精通,今天让我来为大家讲解颖拓,有点赶鸭子上架。我尽我所能给大家一起交流吧,不当之处还请在座的老师指正!

什么是颖拓呢?颖指笔尖(颖是古人对笔尖的别称),颖拓就是用笔画出来的拓片,也称为“画拓”,要求不露画的痕迹,看着像拓的一样。颖拓是笔拓的一种,响拓也是笔拓的一种,有关响拓,朋友们可下去查阅相关资料,这里不特别介绍了。

据我考证:颖拓源自于发轫于元代的中国画种锦灰堆(又称八破图),古时所有锦灰堆作品中必画拓片入画,因锦灰堆主要描绘书房的破旧物件。权贵之家和书香门第均觉不登大雅之堂,一直受“冷遇”。到了清末,金石学热,拓片收藏不断升温,很多人求之不得,金石学家从锦灰堆中得到启发,开始画拓片,颖拓就此锦灰堆中脱离出来,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这门艺术一面世,便高、大、上,受到当时众多权贵、藏家和学者的热捧,收藏者众,一纸难求,市场价值极高!

我个人偏向于颖拓是画,因为它源自于画(锦灰堆)。但现实中,众多业内人士把它当做拓。我想把颖拓放在拓中也有其道理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颖拓是修复古旧拓片的一种方法。二,对不宜触摸的文物用传拓方法不能进行的,可以对临实物,用颖拓方法实现。三,对于流失海外的文物和遗失的文物,仅有照片和图样的,用颖拓对临能再现其风貌。其中第二、第三是传拓方法完成不了的。按这些方面来讲,颖拓归入拓的家族无可厚非。但它又是一种画,把它当作画来创作,作者可以不遵照原器物,用艺术的手法对“模特”(原器物)进行叠加和删减或“凭空”想象,用自己的艺术感悟创作出不同形式的画作。这是一种罕见的画种,如果把颖拓当画来对待,就市场而言,那价值就高了,虽然现在拓片收藏升温,但想达到清末民初时期一张拓片换一处四合院还有待时日,抛开所拓器物的珍贵、稀缺性,现在当代名家名手的拓品超过十万元的几乎没有。但看看当代的画家,一幅作品上百万、上千万的还真不少。物以稀为贵,因为罕见、稀缺、加之创作难、耗时长、“产量”少,随着收藏市场不断升温,所有藏家都在挖掘新的“宝藏”,颖拓(画)很快在市场上会有强劲的表现,同时颖拓会反过来带动拓片收藏的进一步升温。综上所述,我认为这样解释颖拓较为贴切:“颖拓是中国画中罕见的画种,也是传拓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

大家基本了解了颖拓,接下来我们讲如何判定颖拓的真假和伪劣。

任何一门艺术,一旦市场有需求,就会出现假冒伪劣,颖拓也不例外。我先给大家讲两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然后我们再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作为一名颖拓画家,我也购买颖拓作品,不仅为了收藏,更重要的是研究和学习别人,来提升自己。一次在网上碰到一个卖画的,他向我展示几张“颖拓”作品照片,看照片我认为比我画的好的太多了。报价不高,我没多想,就选了一幅我认为最好的作品,汇钱后请他尽快寄过来,然后每天都期盼能尽快收到作品,当收到作品那一刻,我十分激动,赶快打开。打开以后我傻眼了,这哪是颖拓啊,纯粹的墨疙瘩堆砌且无生气,别说像拓片了,与“拓”离的十万八千里。十分气恼,上当了,就联系这个卖画的,怎么拿修饰过的照片糊弄人,人家回话没有做任何修饰,不信你可以自己拍一张看看,我当真拍了一张照片,真的是,无话可说,算学习了一把。这是我碰到“伪劣”颖拓的一例,作者不懂颖拓技法,凭空臆造画法,弄出来这不伦不类的“颖拓”来。

还有一次,与一位书画收藏的老友交流,他给我发几张刚买的“颖拓”照片,绘制的是青铜器。我一看非常亮眼,光影效果和墨韵都好,而且“笔笔”细腻,隐藏的很好,看不出笔画的痕迹。十分喜欢,就央求匀给我一张,老友爽快,很快寄给我一张,打开一看确实漂亮,但看第一眼的同时就感觉不对,马上仔细观察。原来是刻板拓印的,根本不是什么颖拓,完全是刻板后用拓包完成的,(注:这种方法现在全形拓中常用,但全形拓高手对此也嗤之以鼻,因为这种方法脱离了原器物,虽然造型准确、形式精美,但与原器物两张皮,失去了全形拓的意义)。这是典型的假冒颖拓,卖家很精明,抓住买家不懂颖拓,或者弄不清颖拓和全形拓区别,高价兜售。

通过这两件事情,我总结两条:

一, 颖拓不能看照片,必须看原作,辨别颖拓的优劣和真假,仅从照片很难判断。

二, 越精美的作品越要仔细,颖拓毕竟是笔画出来的,仔细观察,与拓包拓出来的还是有区别的。就如男扮女装的反串艺术,纵然再相像,你仔细观察还是能从语音、喉结、手指、肤色等处看出问题来,千万不要因为“精美”过度打了眼。

接下来我们详细说一些颖拓的造假手段和辨别方法

一,直接印刷,现在印刷技术十分先进,在宣纸上印制已是十分简单的技术。只要仔细观察,还是能轻松辨别的。第一,手感,无论哪种印刷品,表面凸凹感都是一致的,有的根本就没有,真迹有很强的凸凹感,且高低不同。第二,看背面,印刷品一般都不透墨,颖拓因为是绘制的,作者不可能在用笔时用力均匀,肯定有透墨的地方,尤其是轮廓线透墨非常清晰(这一点极其重要,无论鉴别哪种造假方法,这都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下文不在一一详解了)。

二,直接拓印,刻板拓印或沿轮廓用拓包拓印。这种方法也很好鉴别,除上述提到的看背面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帮助鉴别,就是看笔触,毕竟颖拓是画出来的,再好的颖拓画家,不可能能笔笔藏锋,肯定有露锋的地方,而拓包是没有笔触的。

三,半印刷半手工绘制或半拓印半手工绘制。这种方法稍微有点难辨别,你从背后看可能也有透墨和若隐若现的轮廓线,颖拓用笔着墨很难与印刷出来或者拓包拓印出来的墨色一致,做到天衣无缝的混合很难,主要看精细程度,颖拓是用笔画出来的,其精细程度与拓包和印刷相比,还是有点的“粗制”的,没有印刷和拓包出来的“精细”和规律。印刷是整个面全部一致的精细,拓印会因拓包大小的不同,小区域、小面积的精细一致,但拓包再小,也没有笔尖小,它的“局部面积”又会比笔尖出来的大,所以他们混在一起是很难做到天衣无缝的。这点看似很难,你观察的多了也就变的简单了。

四,要多熟悉画家的作品,颖拓入门技法基本是一样的,但画家在长期的作画中,各自又有自己心得和体悟,进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貌。自己独特之处是秘不示人的,他人极难模仿。

颖拓的造假手段和鉴别方法很多,这里主要就讲这几点,时间关系,其它就不一一列举了!

接下来我们讲颖拓的优劣。

谈到优劣,这是个很大的概念,各人理解不同,见解也不同,就其风貌来说,有的作者偏重金石感觉、有的偏重于“创意”、有的偏重于温润细腻、有的偏重于气象......很难用一个标准衡量。我想我们还是从技法上来讲,大家更容易理解一些。

郭沫若称颖拓为“别开生面之奇画也”,我派生一下这句话,古今中外的绘画都注重线,中国画更注重线条,而颖拓恰恰“无线”,要与拓相像,我想这就是颖拓的神奇之处,从这一点来看,颖拓第一要求不能露线,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要求就是不能露出笔触。颖拓要求不露线,也不能露笔触,否则就明显看出来是画出来的,不像“拓”了,也就失去了颖拓的意义了。

从传拓上来分析颖拓,我们把传拓看作母体,颖拓是子体。传拓要用布做的拓包着墨,拓(扑打)在紧紧覆盖器物的纸上。因为布有天然的纹理,本身就有微妙的凸凹,所以呈现在纸上自然黑白相间。颖拓所有技法都围绕这一要求进行,就是“墨要透气”,忌出现大小不等的墨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墨疙瘩(注:某些风化剥落效果出现的墨块与此不同)。更不能墨团堆砌。但很多人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发现没有生气,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墨韵”,有呆板、僵硬之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死气”、“燥气”。古今画颖拓的不少,懂此理的不多,所以颖拓第三要求墨要透气,有墨韵、没有燥气。

达到以上三点要求,我觉得就是一幅“及格”的颖拓了。到这一步就很不容易了,至于达到如黄宾虹所言“颖拓犹画,亦应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传统美学观念审视之”这般有情怀的境界,就看作者的造化了。

今天该讲的我已经基本讲完,最后说明一下:今天给大家的讲解,几乎全用大白话,很少引用专业术语,目的是为了让各位简单明了的理解,能听的明白。但也有用词不当,臆造术语,请大家理解,谢谢大家!

拓片的保存方法

文/周佩珠

一、拓片的保存方法

将各种器物,经过上纸上墨,拓印成拓片。但这项工作还不能算是结束了,而更重要的则是如何保存这些拓片。

拓好每一张拓片后,首先应该将刻石或器物出土的地点、时间、名称,是碑阴、碑阳或碑侧,及时用铅笔在拓片的右下角写明。如果所拓的只是石窟雕刻、墓室画像石或造像碑中的某一部分,那么还应该将其在整体中的具体部位记清楚。这些记录虽然字数甚少,但是它却关乎着拓本的价值。

类似碑帖、墓志和画像石的大幅拓片,揭下后应将拓片上下对折,按档案袋的大小(大16开)折叠,放入袋中保存。小件拓片可直接入袋。无论大小拓片入袋后,必须在档案袋上注明该拓片的名称和拓片的张数,并编号入库,登记入册,以便曰后查用。在博物馆和图书馆里,拓片还必须按规定编制庋藏卡片和分类目录(按时代,也可按地区),以供读者选用。

二、拓片的装裱

(一)全拓的装裱

为了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在博物馆陈列或展览中,一些实物必须靠好的形式来体现。

有些陈列品,如石刻和青铜器的文字或花纹,就必须依靠拓片这一表现手法全面地表现出来,通过艺术处理,才能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参展的拓片必须经过精心的托裱。拓片的托裱是一种专门技术,它与字画的托裱是有区别的。石刻上的文字和纹饰都以凹凸不平和黑白不同的变化呈现在拓本上。在托裱时千万不能将其刷平展开。如果刷平展开就会使字和花纹变形,原物的本来面目就会失真,则是大错误。

托裱对拓片有着保护作用。拓片使历代名迹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成为我国非常珍贵的民族二化遗产。如:我国古代的著名学者欧阳修,曾把他收集的商周青铜器铭文、汉唐石刻拓本2000多余件,装裱成轴,多达千卷。在徽宗宣和末年,编成了一部30卷的《金石录》,当然对这些拓本长说也是一种保护。

在对拓片进行托裱之前,首先要对拓片进行仔细的观察,确定方案后方可实施。因为传拓时是把纸刷在字和花纹的里面,这里面的纸即已伸开,到了拓成揭起时,虽然宣纸有收缩性’但伸耳的部分绝不会恢复如前。

尤其对新拓片,在托裱之前,把它折叠起来,用纸包住,不要压得太实,避免文字紧贴。放进蒸笼内蒸20一30分钟,使墨胶牢固地定在拓片上,不至于在托裱过程中因湿水而脱墨。

具体托裱方法是把要托的拓片反铺在台面上,在上浆水时,不能用大排笔,只能用两三管小排笔或大毛笔。用羊毫笔蘸浆水,在刷浆水时,一定按拓片纹饰或文字的结构,用笔慢慢刷抹。拓片有皱纹的地方,让它原样皱着。浆水上湿点关系不大。将托纸覆上后,用鸡毛帚轻轻一扫,稍等一会儿。将吸水纸铺在旁边,把上好托纸的拓片提起,放在铺好的吸水纸上,用棕刷刷实,起吸湿作用。然后在托好的拓片四边刷上稠浆,在下边贴一小纸条作启口,上墙。待数日干后揭下,裁剪整齐即可。留边应宽,以便书跋题笺。

在托裱立体图形拓片时,其方法与上述托裱整张拓片方法相同,只是应将青铜器铭文的全文粘附在立体图形上端的某一位置上,要合乎章法。这样,才能成为一幅完整的立体图形拓片。装裱成轴后,可作为艺术品欣赏或珍藏。

(二)册页的装裱

装裱之法因人所好不同, 目的不一,其装裱形式也就不一样。在唐宋时期盛行剪裱本,也就是将拓片剪成条分页装裱成册页。如敦煌石室发现的四种碑刻古拓,仍保留唐代的形状,为剪裱本。有些人把好的字剪下来进行装裱,则是为了以之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

此方法要求拓片的字数和行数,必须依照原石刻的文字顺序,其跳行空格、损泐之字均不能剪弃,也都应尽量剪裱。每页有若干行、抬头、年月、落款以及首尾附题小跋的位置均应画好样式;文词必须连贯,方可剪成条,再分条装裱。装裱册页多用罗纹纸镶嵌,洁净古雅。册面可用织棉或缂丝糊制,也可用楠木或红木制作。

碑帖拓片或仅垫薄纸一层,每一层接缝处,以纸黏合,循环舒卷,称之为经折裱。

如果字比较大,可一页一字,或一页二字,贵之绫绢。绫绢易脱落,以纸为佳。

碑帖拓片也可装裱成书籍形式,线穿成册。本虽便于观赏,但也有它的弊端,年久易脱胶,装成推蓬式册页。其四边如欲包边,切不可用华穿线一边,每页垫纸条,使厚薄均匀。只是剪裱特别容易遗散。

三、拓片的保护措施

拓片能否保存更长的时间,同其所处环境的酸度、微生物、温度、干湿度和气体都有直接关系。古纸可延长寿命主要归之于它所含的碱性物质。然而在现代却要面临着纸自身的分解,因为现今纸浆在混合过程中使用了亚硫酸和次氯酸溶液,经过强力的化学作用加以清洗和漂白,这些遗留下来的酸性残余物会直接破坏纸的纤维,很容易造成纸张的腐蚀和朽坏。因此,如何去酸成了保存纸张的主要问题。由于古纸在化学上存在的优点,在今天江西、安徽二省,某些造纸厂仍沿用传统方法制造宣纸。

破坏纸质最常见因素是霉菌和昆虫,特别是在中国南方温暖湿润的地区,最适宜菌、虫害的生长,且蔓延很快。不仅使纸张性能变得脆弱,还极易遭受虫蛀的危害。另一方面纸张的纤维都是有机物,在制作过程中大多还要加入动物胶和淀粉,在装裱拓片时所用的各种糨糊原料,这些都给霉菌和害虫生长提供了条件。在气候潮湿的江、浙一带,旧拓本很难保存下来就是上述原因造成的。所以,拓本的保存必须经过消毒处理, 以达到防霉、杀菌的目的。

消毒的方法:一种是直接用杀菌、杀虫剂进行熏蒸。常用于纸张消毒的熏蒸剂有麝香草粉、甲醛蒸气和环氧乙烷气体等:二是利用防霉药纸。将这种纸夹在拓本中,可起到防霉、杀菌的作用。

另一种方法是将拓片放入档案袋里,在外表标明拓片名称和时代。在外面再套一无色透明的塑料袋封好。既防虫,又防潮。因为纸张本身易吸水,过量的水分会使纸张性能减弱,所以必须注意防潮。

在干燥的北方和西北地区,主要危害纸张的因素常见的是昆虫。传统防除害虫的方法是化学处理纸张法:拓片在装裱过程中,黏着剂是不可少的,在黏着剂中添加特制的草药可改进拓片的防虫效果。唐朝曾将草药及化学品加入黏着剂中,如花椒、苦棟、黄铅、白芨及蔓生百步的鳞茎等。在装裱时,先以花椒熬汤,滤去花椒,待凉,将白面粉逐渐轻轻掺入,不必搅动。过夜可搅匀,澄清后,倒掉清汤。另在糊内加硼砂、水扬酸、二氧化锌和樟脑,再加水,至气味清淡为止。糨糊用火煮熟,多加搅动,不能使之成块。即成防腐防蛀剂。在装裱拓片时取乳香水略和防蛀剂搅匀就可。防蛀剂不可过浓。过浓,糊易脆化,有伤纤维。刷糊要均匀,多刷。褙纸用皮纸。这些年正是发展工业造成污染最严重的年代,即使是收藏在室内的文物,也难免遭受污染的危害。有些拓本或绘画作品出现一层灰色,就是空气污染的结果。

二氧化硫和空气中的氧气、湿气形成酸性很强的硫酸,进一步造成酸雨。这些气体和强酸会严重损害石刻、古建筑、壁画、纸张和绘画。尤其在潮湿的南方,除湿度和含硫的废气以外,人类制造的废气中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氮。这种气体溶于水中会形成和硫酸同样强的酸性物质一一硝酸。除了造成与二氧化硫相同的危害以外,还会腐蚀水解纤维素,破坏力也是很强的。

所以,为拓本选择适宜的存放环境,是保护拓本的首要问题。要设置测量光线、温度以及相对湿度的工具,控制库房的温湿度。在放有拓本和字画的柜子里,必须放入防虫剂,如樟脑、雄黄和黄蘖。要重视环境因素对纸张的危害,进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对纸张的影响,存放的环境必须保持洁净。

拓片收藏的另一方法是:将拓片夹置在两片五色透明的有机玻璃当中,四周用胶纸粘封起来。即方便陈列,又便于观瞻,还可使拓片保护在一个封套中,避免触摸磨损,并且可以安插排列在架子上,有利于管理。当然如此保存的拓本不可能太大。一些博物馆在保存拓片和织物残片时就已经使用了这种方法。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