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说起来比较复杂,也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我这里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有些知识读者先可以认同它,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收看本人在今日头条上的《易经新论》连载,从周期、双周期,事物运动状态、易经重卦的得来等几方面入手才可以彻底的明白。 先说易经的八卦是一个周期,是按坤震离兑乾巽坎艮的顺序运动的,其中坤是出发点,是最低的一点,乾卦是运动的最高峰,当然是最高点,然后是运动的回归,回到出发的坤点,如图1、4所示。所以一个周期就是八卦的一个完整运动。 然后说易经重卦的得来,重卦是上下的各三爻组成,每个三爻是八卦中的一种形式,三爻共有八种变化形式,也就是八卦的一个周期,所以上下三爻各代表一个八卦的周期。这样就产生了上下两个周期的形式,如图2、8所示。 再说事物的运动,一般的运动都是主体的运动与外界的客观事物运动两种形式,外界的客观事物运动是主导的,决定性的,而主体的运动是从属的,被制约的,所以将双周期上面的周期定性为外界的事物运动,将下面的事物运动定性为主体的运动。“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上面的周期是外界事物的运动,是显著地变动的状态、是激烈运动的状态,是否定的形式,所以定性它为整体否卦,下面的周期是相对静止的状态,是顺利发展的形式,所以定性为整体泰卦。 下面的问题就比较简单了,乾是天,坤是地,上面周期的乾与坤的组合是在整体否卦的范畴,所以它体现的是否定的形式,它是天地否,如图2、8所示。下面周期的坤与乾的组合在整体泰卦的范畴,所以它体现的是肯定的形式,是相对静止的形式,是顺利的形式,所以它是地天泰。这就是天地否,地天泰的科学、哲学的解释。 如果没有基础知识看到上面的解释可能比较困难,所以有时间的话还是看 一下《易经新论》的连载,应该会有帮助,而且应该不仅仅是在这一个问题上。有不同意见可以商榷。 |
|
来自: BalanceLin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