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学者中医的几种途径(完结篇)

 玄冰生孙洁 2021-04-08

讲述/文稿统筹:孙洁

文稿整理:王红宇、陈宏芸、汤琪 

文稿校对:岑秉融      编辑:亦徳

今天我们来看看如何从《伤寒》入手学中医。

那么如果是从《伤寒》入手呢,也是一样的。可以直接读白文,实际上很多伤寒家都建议说,学《伤寒》要从白文入手

原因很简单,就是现在我们伤寒注家的这个书大概有一千多册,有700多个作者大概写了一千多册。一千多册书就是一千多个观点。

你想想看,如果说你要是入手的时候就看注家的话,是不是很容易就迷失掉,为什么?A注家是这么说,B注家是那么说,会难以解释。

那读白文不存在这问题,你的解释就是王,你怎么说就怎么是。所以入手先读白文,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方法。

那么有了自己的一定的想法和理解以后呢,再来看注家就不会被注家牵着鼻子跑,对吧。

看注家的时候还要有所选择:

如果说是重理的话,就是希望能把道理搞得很清楚的,特别喜欢研究道理的,这样的这个读者呢,可以从《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以及我们现在通行的各种教材来入手,他们讲道理都讲得非常的好。

那么有的人呢,就比较实用,就是说我就只要知道这个方子怎么用的就好了,那么这个道理的问题,不是说不讲道理,但是我们可以优先级向后搁一下。

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呢,可以从方证入手:

现在讲方证讲的比较多的,比方说这个南京的黄煌老师,他是讲方证的;还有这个胡希恕老师的书,那么他跟方证不一样,但是呢他不会花太多精力去讲道理,而是讲这个方的具体运用的一些法则,那么可能看起来也会比较的舒服。

再还有呢就是古人有很多关于这个伤寒的这个类方的书,就是把方子按照各种原则分成类,然后主要就是研究这个方的运用的。

这一类的书也蛮多的:《伤寒来苏集》、《伤寒贯珠集》等等,都是比较经典的,还有这个《伤寒论类方》、《伤寒论类方会参》等等。

这样的书太多了,任何一本书都是很好的书,因为能够传到今天都是经历过时间的考验的,那么我们选一本仔细的读它,应该都会有收获。

我特别要指出的是:

不管是从《内经》入手,还是从《伤寒》入手,最终都要走到对方去,是四大经典都要通读,不是只读一本书,否则的话就容易出现偏颇。

入门的途径来说,系统学习的方法大略就是这三种:四小经典入手、教材入手和经典入手。

那我具体选用哪种途径来进行系统学习呢?还是取决于我们最初讲到的这个学习目的。

1

如果说你只是想养生,那么就按照我们之前的兴趣点的那个学习方法就可以了。

那么除非是已经是,我知道有一些比方说老年人,他在老年大学里他学中医已经学了一轮两轮三轮,甚至已经读了十年了,他想进一步深入,那你可以再去看一些四小经典,甚至看一下《内经》《伤寒》这个都没问题。

2

那么如果说只是一个中医爱好者,只是喜欢中医,并不是说一定有很明确的目标说我要养生或者要把哪个病看好,那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倒是建议可以从这个四小经典和经典入手。

因为作为爱好者的话,他可能功利上的这个因素会比较少一点,那么就沉浸在文化之中,可能别有一番风味。

3

对于那些最终可能要走上专业的道路,包括现在确有专长的呀、成人教育的呀、师承的呀或者就是我们的这些学生,学校这些中医专业的大学生,那么我是建议咱们教材不用说了,因为上课你学的就是教材,对吧?

4

那你要想进一步的深入还是直接从经典入手比较好。

但是读经典呢,会非常的枯燥,不管是读《伤寒》还是读《内经》都非常的枯燥。

怎么办呢?在读经典的同时,可以泛读一下四小经典。因为四小经典里面所有的内容,其实在教材里面都已经有了,那么我们泛读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那么除了四小经典以外,也可以在学经典的同时,读一些比较轻松有趣的医案和医话。不但可以增加我们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呢,也能开拓我们的视野,活跃我们的思路。

明清以后的一些医案比较容易懂,方便初上手读。比方说《洄溪医案》、《诊余集》,还有《醉花窗医案》,这个都挺不错的。

那么明清以前的医案,其实你就看这个《名医类案》就很不错。其实他已经是收的非常的全了。还有一些是医案的合集,比方说这个《古今医案按》、《奇证汇》也都也都挺不错的,即使说不为了获取知识,读起来当小说看也挺好玩的。

那么有些医话对我们了解中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说这个《冷庐医话》啦,《潜斋医话》啦,还有这个《景景医话》啦。

这样的书就非常的多,大家可以选一两本自己比较喜欢的。什么叫喜欢?就能够看得下去,不觉得枯燥的书来进行读,那这样就可以了

基本上这个中医的我认为的这个常见的入门途径吧,就是这一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