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殊发塔 | 我不懂平等,错过了你

 timtxu 2018-08-08

五台山南禅寺骑狮的文殊菩萨及胁侍菩萨、金刚群像

元魏·大孚灵鹫寺,每春三月,设无遮斋。不简道俗,不别贵贱男女乞儿,悉令饱足。

元魏即北魏(386-534),大孚灵鹫寺每年三月时都会举办无遮大会,不管你是修道人也好,在家人也好,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男人还是女人,只要你来,都给你置办斋饭,让你吃饱。



大孚灵鹫寺即现在五台山台怀镇的大显通寺。


于食等者,于法亦等。

这是为了修平等门,于食平等的人,才能真正于法平等。


因为修行呢,最初是要修对治。一般而言,在我们烦恼粗重的时候,都是修对治法门。再后来你慢慢烦恼很淡薄的时候,要真正趣入解脱门的话,则唯以平等大会而得解脱。所以,平等门的修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修行。你修不好平等门,就没办法证入不二法门。修平等是修不二法门的一个方便。


无遮大会
兼容并蓄而无阻止,谓之“无遮”。无遮大会是佛教举行的一种广结善缘,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都一律平等对待的大斋会。玄奘《大唐西域记》谓古印度“五岁一设无遮大会。”中国的无遮大会始于梁武帝。


有贫女,莫知所从,携抱二子,一犬随之。身无余资,翦发以施。

有个贫女来了,带着两个孩子,还有一只狗。


参加无遮大会,可以来吃斋饭,同时也可以参与布施,等于有机会供千僧,这是个很好的机会。这个女子也想布施,但是没钱,看看身上有什么值钱的?嗳,头发!她就铰了一绺头发来布施。


未遑众食,告主僧曰:“吾有急务,遽就他行,请先分我食。”

还没到大家吃饭的时候,她对主事的僧人说:“我有急事得快点走,能不能先分我些吃的呢?”


僧可之,与馔三分,意令二子俱足。

僧人挺替她考虑的,就答应了。是人都有份,她和两个孩子共三个人,就给了她三份。


女曰:“吾犬亦当得食。”僧勉强与之。

女子说:“那我带的狗也得吃啊。”法师这时候就有点勉强了,但也同意了。


女曰:“我腹有子,更须分食。”

她说:“我肚子里也有个孩子,她/他也该吃啊!”


僧怒曰:“汝求僧食无厌,在腹未生,若为须食。滥饕(tāo)之心,乃至此乎!”

这个僧人实在忍不住了,说:你太过分了吧!你根本就不是僧人,有什么资格来求僧食!我们这是寺庙拿出来普施的,你就拼命的要!


他本来还不论贵贱男女、不拣道俗的,现在火大了,开始分别了:你不是僧人!肚子里的孩子还没生出来,怎么也要吃呢?!你的心就像饕餮一样,不知道饱足!


贫女被诃,即说偈曰:“苦瓠(hú)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无著处,致使阿师嫌。”

贫女被呵责,就说了一首偈子,叹自己命苦,总那么倒霉。三界都没有住处,就像个乞儿一样,来讨个饭,都被出家人骂了一通。



苦瓠是一年生爬蔓草本植物,形似葫芦,味苦,性寒,有毒。《本草纲目》记载:“苦者如胆不可食,亦不堪啖。”

即踊身虚空,化菩萨相,犬为狮子,儿为二天童子,云光缥缈。

她跃入空中,现出菩萨相,带来的狗变成了狮子,两个儿子成了两个天童子。


复说偈曰:“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尽,其如憎爱何!”

她又说了一个偈子: 你们不是要学平等吗?但你的心却随着境界漂来漂去。当我们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是能够带着色身走的,连身体都带不走,带着这个憎爱又有什么用呢? ——这就是告诉他:放下吧!别把这些太当真了。身体都不是你的,憎爱有什么用呢?


时会千人,悲泣向空曰:“大圣,愿示平等法门,我等奉行。”

当时参加无遮大会的千把人,一看是菩萨,都哭了,急了,向空中说:“请您开示平等法门,我们愿意一辈子这样修行。”


《维摩演教图》中的文殊菩萨,传北宋李公麟画

空中偈曰:“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

于是菩萨在空中说了一首偈子。


“持”就是守持。为什么要说守持我们的心要像大地一样呢?大地有几种义,一个是载荷义:皇帝踏过它,猪马牛羊踏过也好,在上面盖宫殿也好,大小便利也好,它都不会有任何怨言,都是平等;一个是生发义:平等生发一切,不会说我长草但不长树,它不会这样,能长养一切功德;还有不动义:因为要是地都动了的话,房屋和高山什么的都要倒了。


平等、承载——你能够承载的话,就相当于能够忍辱,能够平等。


心和水火风也要一样,都是取其平等义:水平等滋润一切,水大的时候,平等冲毁一切,不会只冲这个不冲那个。火也是一样,不会说只烧黄金不烧白银,只烧草木不烧其他,不管什么丢进去,都被一把火烧掉。

这是叫你的心不要安立这种分别、对待、取舍,所以为“无二”。一切分别取舍都是安立在二法对立之上。你一起“二”的话,就入了对立的生灭门、分别门。不二法门是没有这个“二”相的,是一视同仁的。


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明白“心如虚空”的意思。心如虚空,虚空是普遍、遍一切处的;而且是无碍的。你有二法,就有障碍,有对立、能所的话,就不能普遍。


因为有二法,我们会见众生见佛见种种分别。法身佛见法身佛的话,是没有相见、能见、所见的。没有对立的“你的相”、“我的相”。在报化身上会有这相,但法身不会。

会主自恨不识真圣,取刀欲剜其目,众遮乃止。

施食的这个主事僧非常惭愧,大圣现前,他居然将之看作贫女,是自己瞎了眼,所以取刀要把自己眼睛挖出来。众人硬把他拉住。


即以贫女所施之发,于身起处建塔供养。

于是他就将贫女布施的头发,在她“踊身虚空”的踊身处起了塔供养,就是五台山的文殊发塔。你现在去朝五台山文殊发塔的话,就知道这个塔建在当年她升天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