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抓住早教培养孩子可塑性,莫要哀叹“伤仲永”

 木子水夕如月 2018-08-08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相信很多人对《伤仲永》这篇文章都有所耳闻,文中的仲永五岁能在完全没有知识基础的前提下作诗,天赋比一般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每个孩子的可塑性都很强,但是如果后期没有抓紧教育,那再优秀的天赋也会被埋没。


研究指出,儿童的可塑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一般认为儿童早期的可塑性最大,如果在这个时期失去了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将会给儿童以后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早教在最合适的时间培养孩子的可塑性,让孩子避免这种缺失。


一切的可塑性前提都是来源于大脑的发展。


大脑的发展不光是指大脑大小上的变化,也不光是脑细胞数目的增减,还包括最重要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又叫突触



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突触的数目甚至超过了成年人。接下来则遵守“非用即退”的原则,经常用到的保留下来,不常用的则渐渐消减。


神经元连接和修剪的过程就是塑造孩子大脑的过程,特别在孩子处于 0~6 岁早期发育阶段,后天的学习与经验对于这样的修剪过程非常重要。


早教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尽可能帮他建立有用的神经元连接,最好是形成强大的神经网络。


早教可以通过环境和具体行为的刺激,强化某些神经元连接,促进某些脑网络的发展,这样孩子的大脑会更高效。



科学家认为,孩子的各种技能,是自下而上建立的,初步技能是高级技能的基础。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地基,然后竖柱子,然后建墙壁,屋顶留到最后修。


感官技能可以算是孩子的地基,语言和运动有点儿像柱子,高级的神经认知技能是墙壁和屋顶。


早教的学习以感官系统为主,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感官的刺激,来帮助孩子认识世界。


早教能够提供给孩子一个自由且多元化的环境来帮助孩子发掘自身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孩子的可塑性。



孩子就象河水的源泉,活泼而无拘无束,一旦被导向某一方向,就能转变它的流向。


人与人之所以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在后天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


在幼年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会在未来漫长的一生中发挥重要的影响。



精彩回顾|2018全国托育(婴)发展文化交流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