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禹锡一首诗写出水的至清尽美,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

 渐华 2018-08-08

水是无形之物,上善的境界。清风拂过,碧波荡漾;载物覆舟,飘摇随性。静则波澜不惊,可以至清至柔;动则激流翻滚,可以排山倒海。

编辑

王勃在滕王阁潇洒挥毫,“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苏轼于赤壁滩醉后狂书,“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唐代诗人刘禹锡与白居易互赠诗文,也写到了水的至情尽美。

编辑

叹水别白二十二 唐代:刘禹锡

水。

至清,尽美。

从一勺,至千里。

利人利物,时行时止。

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

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

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编辑

作为唐代重要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刘禹锡的诗歌成就很高。他的多数诗文都创作于贬谪时期,因此逐臣之悲、怀才不遇便成了其创作的重要主题,骚怨情怀是其主要的情感寄托,同时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也贯穿始终。

可是这篇诗文却很有道家的味道,值得细细思考。老子曾说上善若水,首先水性柔弱,符合道家无为的思想;其次,水甘居其下,不争不抢,水往低处流的特性满足道家的人生观。第三,水能滋润万物,万物离不开水,水又淡然面对,不居功自傲。

刘禹锡的仕途坎坷,曾经多次被贬谪,可是每次他都乐呵呵地上路,到了贬谪地也能沉着地安顿下来,无论条件多么困难,总是保持一种恬然自得的态度。他与白居易患难与共,两人虽远隔千里之遥,却经常诗文互赠,共担风雨。

刘禹锡曾写信给白居易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诗人心中虽然怨苦,语言上也流露出凄悲,但是精神上从未被击垮。所以白居易虽然也处在人生的低谷,还是耐心地安慰这位老友,“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多次情感的沟通,刘禹锡也不再消沉,更懂得了彼此应该互相勉励,共同扶持。于是刘郎想到了水的精神,从开始至清至美的一滴水,到只有一勺的规模,慢慢汇聚成河,然后奔至千里。

编辑

沿途经过多少险滩暗礁,也遇到无数的天灾人祸,可是它不屈不挠,不争不舍,以滴水穿石的毅力,让沿途变得山清水秀,让万物得到滋润和涵养。可是它自己却从不攀高,反而一路高歌下行,浩浩荡荡地号召并聚集了无数的小溪和小河,奔流到海不复还。

编辑

刘郎又想到了自己与白居易的多年交情,虽然很难见面,但是心与心的距离却很近,从来都没有被巴山楚水隔断过。他们之间没有金钱、地位和名位的争夺,只有诗文的交流和精神的互勉。就像一杯淡淡的白开水,清澈见底,饮之甘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