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经典每天学一点:大黄附子汤与临床运用

 真诚快乐c9ehmt 2018-08-08

大黄附子汤是仲景治疗“胁下偏痛,发热,其脉弦紧,此寒也.当以温药下之”的名方。临床用之得当,有立竿见影之效。


大黄附子汤由大黄、附子、细辛组成,方中大黄泄下通便,附子、细辛温阳散寒、止痛。大黄和附子是该方的主药,同时也是该方的精妙所在,故仲景以之名方。附子辛甘大热,人气分,兼入血分,其性善走,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大黄苦辛大寒。入血分,兼人气分,“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有犁庭扫穴,攘除奸凶之功”。大黄与附子配伍,寒热并用。气血并调,附子善走之性,可增强大黄的通腑泻下作用:大黄之苦辛大寒.可制附子之刚燥。从而减毒增效。扩大或加强了单味药的疗效。


“六腑以通为用”,“大肠者,传导之官”。腑气通泰,则脏腑安和,气血运行正常,气机升降有序;腑气壅滞,则浊阴不降,清阳不升.必然影响脏腑的安和及气血的运行,进而加重原有疾病或引起疾病传变。运用大黄附子汤后,随着便秘的解除,绝大多数患者全身症状迅速好转。血压、血糖、肾功能等指标亦明显改善,故《本经》指出大黄有“安和五脏”之功。其机制与下法较其他治法,具有更为广泛而快捷的宣通脏腑经络.调理气血阴阳等全身作用有关,也与大黄、附子等药物“无所不至”、“无坚不摧”的特性,以及配伍后的减毒增效有关有关。


根据中医标本缓急理论,疾病过程中,一旦出现大小便不利.不论其为标为本,均为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治以通利大小便为当务之急。正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说:(先病而后)“大小不利,治其标;大小利,治其本。先大小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张介宾注解“大小不利,治其标”说:“即先有他病,而后为大小不利者,亦先治其标。诸皆治本,独此治标,盖二便不通,乃危急之候。虽为标病。必先治之。此所谓急则治其标也”。这是对诸病二便不利,以通利二便为先的论治思想的深刻论述,也是疾病过程中,一旦出现或伴有阴结,即应考虑运用大黄附子汤的理论依据。


大黄附子汤是治阴结便秘的专方,而不是其他疾病的处方,无论任何疾病,只有原发或继发阴结便秘时。才考虑运用大黄附子汤。加减太多、太杂。在治法上已不属于“当以温药下之”者,另当别论。


病例某男,43岁。2005的5月28 日一诊:大便燥结如羊屎。伴自汗、口苦、口臭近1个月,加重1周,舌淡青,齿痕明显,苔自润,脉促。BP 140/80 mmHg。患者阵发性心悸20余年,轻度劳累或情绪紧张即发作,1992年诊为“风湿性心脏病”。2001年10月5日突然头昏跌倒,神志不清,住某省级医院经抢救脱险。后遗左侧肢体偏瘫,左手腕关节以下肿胀呈握拳状。住院期间脑CT:“前额、顶叶大面积梗塞”。出院后经多方治疗,效果不理想。2004年4月开始用中风再造丸和补阳还五汤加味,水丸治疗,心悸明显好转,肢体功能有所恢复,但左手腕关节以下肿胀无改善。至2005年5月初,出现上述便秘症状。拟大黄附子汤加味,3付。


处方:附片30 g(另包,先煎),生大黄10 g,细辛l0 g,桃仁15 g(冲),升麻3 g。2005年6月2日二诊:药后大便每日1次,口苦、口臭已除,且左手腕关节以下多年肿胀得以消除,神情甚佳。舌脉l司前,BP 130/80 mmHg。此后改用原中风再造丸治疗.大便一直正常,肢体功能继续好转。


本例患者口苦、口臭为虚火浮游之象。大便燥结和舌脉为寒实内结、气血不畅之征。主以大黄附子汤温阳通便,加桃仁活血下行,润肠通便,佐以少量升麻升清气,行阳道。桃仁与升麻配伍,一上一下,以调畅气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