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南海边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海产丰富。 人们饭桌上,最多的就是那些来自大海馈赠的海鲜。 提起海鲜,许多人会想到高昂的价格。 其实在一个普通的海边小镇,海产的价格并不昂贵,许多常见的鱼虾和青菜猪肉价格差不多,除了一些很少见的品种。 家乡的菜市场,有一条短短的鱼街。 每当下午三四点的时候,从海边赶回来的鱼贩子们和买鱼的人们,就会挤满这条小小的杂乱的街道。 每次回老家,天天去市场买菜,最喜欢逛的就是鱼街。 看看今天有些什么海里的生灵,路过我们家乡的海,被不幸的捕获了。 因为季节性鱼类的迁徙,某些时候会有大量的同种鱼类上市,价格会非常便宜。 于是鱼街里,每每呈现出变幻无常的趣味,每天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和惊喜。 在鱼街,逛累了,有时会坐坐,和鱼贩子们聊聊天,讨论一下行情和生意经,不知不觉和他们混的很熟。 这满是鱼腥和污水的小小一段鱼街,就是他们每天工作和奋斗的事业场。 每天的吆喝、议价、讨论、争吵、成交,就是他们的工作内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就这样忙碌地逝去了。 家乡的海鲜虽然不贵,但家乡的人们吃海鲜的却非常挑剔,特别是对海鲜的新鲜程度。 如果海鲜使用冰块冻几个小时,口感就会大为逊色,价格也会下跌一半。 对这种新鲜程度的苛刻要求,也使得鱼贩们异常忙碌,他们大都使用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每天到海边等待出海归来的渔船和即将收拢的大网。 然后看货、议价、谈判,成交之后,匆忙的把新收购的鱼虾蟹贝装在扁圆的竹框里。 这种竹框是特别设计过的,口宽底浅,通风透气,可以有效防止海鲜的腐败。 一阵海边忙碌之后,鱼贩子们开着摩托车,海边飞驰直到市场,然后开买。 这样才能满足挑剔的顾客的要求,买到较好的价钱。 从事鱼贩这一行工作的,多数是中老年大叔。 不需要太多的本钱,海鲜这种货物本来就是每天进货每天清货的,但是需要对海产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同时也要善于经商的种种技巧。 他们在家乡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属于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的一群。 他们也会为一些小利而高兴,也会为一些损失而懊恼,也会有时骗骗顾客以次充好,也会合伙一起哄抬鱼价,也会仗义执言打击对手。 在和他们聊天的时候,常常会想,如果不是因为读书离开了故乡,也许我也会是他们之中的一员罢。 所有的职业不过是谋生的手段,所有的生命不过是一场过客。 就像海鲜,种类繁多但是滋味相似。 鱼贩子们虽然大多口才甚好,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在叫卖和谈判上,但其实却属于沉默的那一群。 就像千千万万被遗忘的大多数人,他们只有在缴税的时候才会被税务所偶然想起。 他们每天的工作充满戏剧性,但又单调乏味。 他们常常奔走在海滩、乡间和市场,但不会像海边的一个游客感叹景色的美丽,对于海边的美丽阳光能避则避,不会对日光浴有什么兴趣。 他们生活不算很好,但也不差,虽然平凡却很乐观地活着。 有些人我已经认识了许多年,从我小时候就在这条鱼街上从事卖鱼生意。 许多年过去了,他们还在这里,连鱼街的位置和长度也未曾变改。 或许这就是他们的事业罢,他们在花一生的时间在做好它。 他们的眼神,常常会让我领悟。 那领悟就是:对待人生,就像对待美味而易于腐败的海鲜,我们唯一能做的,是赶紧烹调。 因了这种眷恋和回忆 小林这几天 花了很长的时间 画了一张很长的 家乡海鲜图: (请右转手机看长图) 【海上奇鲜图】 创作时间:2018年8月 尺寸:600cm*35cm 以下为全图局部及跋文: (现在已经敢不打草稿,就直接往画上瞎编写字,佩服自己胆量) 今人若说龙虾,至美者莫过青龙。 此物生于珊瑚之海,其文灿烂五彩,故又名锦绣龙虾。行若君子,动如脱兔。 西人喜以芝士焗之,肉质弹脆,诚海国之上品也。 国人亦以此为奇珍,常刺身而待佳客,骨壳尚有余鲜,不忍弃而入之为粥,味亦甚美。嗜海货者,无日不念之。 颜值无双,鱼蟹皆见而逊色也。 余自幼生长于南海之滨,幼时家贫,求一粥饭而不得,唯以红薯佐之海鲜,以求一饱,生活甚艰,思之泪落。 后至城市谋生,米价贱而海鲜日贵,望之而不可得,得之而不甚鲜。 家乡所产三点小蟹、红衣大眼鸡、九肚小杂鱼,本为渔村寻常海物,至今竟贵为佳肴,真真恍如隔世。 思乡而不可及,念鱼而不可得,惆怅莫名矣。 新鲜之鱿鱼,恰如二八妙龄女郎,娇嫩不可方物。 待时随日去,便腥老无味。纵有驻颜之术,亦是鱿鱼干风味。 须知人生苦短,便须惜念芳华,勿待韶光早过,空拍骰肉。 鱿鱼之道,亦人生之况味。 海中贝壳,其美者甚多,世人独爱生蚝。吾国海域处处皆见,然不同之地,味亦有异。 若是佳味上品,生食最宜。于烛火摇曳下,其肉作珠光之润,咬之而膏香喷涌,奶味浓郁,甘味沁脾,蚀骨销魂,余意久存而不散。 若是新鲜出海之物,连壳启之,海水之味仍在。柠檬汁数滴,无需多余佐料,便可大朵快颐。 若以炭火烧之,清水蒸之,风味便为一变。然佐料仍需俭省,万不可暴殄天物,切切~ 大海之鲜,缺一虾便觉不足。 自古之海错图志,至今之日常食肆,无虾则不成宴。 吾国之虾,以明虾对虾为多,然虾之野生,方觉其味。 今之内陆,俱为基围养殖,肉软无味,尚不及河虾滋味。故人云不过尔尔,若于海边食得真味,方可作大改观。 昔言东海之鱼,大黄鱼可称极品。 旧时江渐近海时,鱼尤丰美,惜近年捕之过度,已成稀缺。偶获则价若黄金,可惜可叹。 此鱼肉嫩味鲜,甘平滋补。清蒸油煎,皆尽其美。江南喜以此作松鼠黄鱼,是一等名菜。又可制成鲞,亦是乡愁一种。 其鳔厚肥,其肝亦美,故江浙之人,无日不思之若渴。然野味已难得,空余回忆梦境。 因爱而生痴,美食之事,绝非谋一温饱,其中情感,由口腹而入心,快乐随之,心性随之,不可唐突也。 戊戌夏末,立秋将至,帝浣夜深写此卷于玩墨斋窗下 关于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