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赏析积累(三)

 宛平2008 2018-08-09
诗词赏析积累(三)


14、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此词写于词人贬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在朦朦月色中隐没。北望桃源乐土,也失去了踪影。此刻,因受党争牵连而流放的秦少游,正被幽闭在郴州的一所旅舍内,漠漠春寒,惹人愁闷。斜阳下,杜鹃声声,“不如归去”的啼鸣,凄厉辛酸,令人倍增伤感。“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情状,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屡遭贬谪,内心凄苦、前途怅惘的心境。下片写远方友人的殷勤致意。“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亲友问讯理应欣喜为是,但身为贬谪之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今时困苦处境的哀歌。一个“砌”字,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好像还可以重重累积,终如砖石垒墙般筑起一道高无重数、沉重坚实的“恨”墙。结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字面上看,似乎是即景抒情之句,写词人纵目郴州的山水,抒写怀乡思亲之情,但由于句中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字,无情的山水就变得有情有意了,好像词人在对着郴江述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却为什么要背井离乡流入潇湘呢?又好像词人的“反躬自问”,慨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语意丰腴,耐人寻味。

15、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词人先从整个村庄写起。村庄的周遭,层层绿树环绕;村子里的池塘,水已涨得与池岸齐平了,显然这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接着“倚东风”两句,是描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兴趣正浓地信步漫游村庄,欣赏着春天的风光,表现了词人喜爱农村景色的神态。“小园”二句,写词人在漫游中为一座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看上去园子才那么一点点大,但却像收入了全部春光。那么,有哪些春色呢?“有桃花红”三句,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正是这些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才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词的过片“远远”四句,词人移步小园转向远处一带的围墙,在墙内隐现出茅草小堂。在墙外小桥流水不远,飘扬着一面青色酒旗,显然有一家小酒店就在近旁。这几句颇似辛弃疾《鹧鸪天》词中:“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的意境。“偶然”二句,写词人突然萌发了酒意,赏春也须酒佐兴,然后乘着一时的兴致,再步行着翻过东边的小山岗。词的歇拍“正莺儿啼”三句,承上两句意脉,即翻过小山岗,“柳暗花明又一村”,另有一番景象:莺啼燕舞、蝴蝶采蜜忙。它们最能代表春天,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光。

16、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本词写闺中春愁,全词大意是:漫漫的轻寒涨入了小楼,无奈清晨的阴冷,好似深秋画屏上云烟淡淡,水流涓涓,景色清幽。自在飘飞的落花轻盈似梦,天边迷茫的丝雨细密如愁,闷闷无聊卷起珍珠帘儿挂上小银钩。上片侧重渲染环境的凄凉索寞,以景衬情;下片刻画女子淡淡的闲情,不用重笔刻画而人物形象却很鲜明,结句更是把一多愁善感的美女形象凸现出来。本词之妙,在于不正面刻画人物,主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揭示人物愁闷凄苦的心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自在飞花”两句对仗工稳,谓飞花似梦,细雨如愁,联想巧妙,比喻新颖。自在飘飞的落花轻盈似梦,天边迷茫的丝雨细密如愁,闷闷无聊卷起珍珠帘儿挂上小银钩。全词用语轻盈,清淡优雅。

17、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的大意是: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中的芳草萋萋迷离,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满城飞舞,就象梅子黄时的淫雨无有尽时。全词抒写了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上片写相恋与遥想,下片写满腹怅惘。词人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他失意迷茫而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时人赞赏。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                                                                           

18、凤栖梧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词,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执着眷恋之情。上阕写春景,拟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作者倚立在危楼之上,和风拂面,极目远眺,一片春愁随着青青芳草,直铺天边,一开始就点出了春愁。“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雾霭渐生,草色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谁会理解这位默默无语、满含着春愁凭栏者此时的心情呢?下阕接着写春愁之深,“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他登高凭栏观春色,不能解春愁,只好打算放纵行酒,一醉忘愁,但即使豪饮高歌,强求寻欢,却依然无法排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消瘦得衣带都显宽了,而他忠贞一心,毫不后悔。这最后两句写得朴实无华,却流露出了感人至深的悲壮之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推崇不已,认为“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柳永善写抒发情意的慢词,这首词柔婉、清雅,意韵深长,感情真挚,显示了他深厚的文笔功力。

19、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人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将迷人的杭州胜景展现在读者面前。上阕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列殊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下阕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生活游赏的场景。“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千古丽句,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看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而起投鞭南渡之心。“羌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的乐生场景,“千骑拥高牙”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的游乐场景。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

20、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全词大意:黄叶满地,秋色连波,水波映着群山,蓝天与白水连在一起。碧绿的春草不知人事,向远处延伸着,直到斜阳之外的天际。思乡的情怀令我忧伤,旅居塞外更令我惆怅。日日夜夜都寂寞难耐,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苦捱着时日。明月映照之时,千万不要到高楼凭栏独立,因为望乡而又回归无计。闷酒进入愁肠,只好化作一串思乡的眼泪。这情景,多么令人伤悲。词的主旨在于抒写乡思旅愁。“碧云天,黄叶地”二句,高低俯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天地之间的浓郁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词人摄取“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四组意象,构画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色图。如此秋色又笼罩在一片斜阳暮色之中,黯然消魂之情已不言而尽寓其中矣。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

21、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和“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征人见之闻之,又怎能不百感交集?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归也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之时所闻;霜满地是不寐之时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22、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全词大意:来到城的东郊,感觉风光越来越好。丝绸皱纹般的水波粼粼闪光,迎接着游客的船棹。春柳如烟笼雾罩,远处的轻云飘浮。枝头上盛开的红杏春意渗出,闹出春机盎然。平生只恨遗憾太多,欢娱太少,何必吝啬金钱,轻视快乐?为此我端着酒杯规劝斜阳,多停留在花丛间,让欢乐更多人间常驻。这首词是歌咏春天的名篇。上片是一幅生机蓬勃、色泽鲜明的早春图。开始写春游,地点在城东,开头总括,后面三句是“风光好”的具体描述,但不是纯客观描述,它处处有人的感情:湖面微波荡漾,似在迎着游客的轻舟;绿树含烟,春天清晨的微寒是“轻”的;红杏枝头饱含春意,竟然“闹”起来了。的确,它既写出了真景物,也写出了真感情。“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一向为人所传诵的名句。其中绿杨即绿柳,绿柳如烟,状其泛其淡绿之时那种若有若无的绿色,如头上的红杏,如火如荼,颇为耀眼。行笔至此,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跃然纸上。“闹”字写出杏花争鲜斗艳之神,也表现出作者的欣喜之情,境界全出。全词体物精微,笔触细腻,生动别致,它既写出了真景物,也写出了真感情。

23、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得床上人惆怅无眠。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将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下片写赏月后的体味与希望。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受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态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传唱至今。

24、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要听风穿树林,树叶带来风雨之声,这一切无所谓,我依然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徐行。穿着草鞋,拄着竹杖,比骑马坐车更加一身轻松。谁怕风风雨雨?我漠视这些,一生任凭烟雨迷蒙,与我同行。冷冷的春风又把我吹醒,微微感到有些寒冷。斜阳的山头却来迎接我。回头望去,我来时淋雨的地方,一片萧条,归去时又一片平静,也没有什么风雨,也无晴。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时作,从中我们能看到他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上片“一蓑烟雨任平生” 句,将词人一生的坎坷磨难以及泰然自若的生活态度尽行囊括。下片“也无风雨也无晴”丰富了词的主旨,展示出词人处变不惊、不随物悲喜的超脱。“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界中风雨阴晴变化莫测,不要管他,如果不在乎风风雨雨,也不必盼什么天晴了,这就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深刻含义,也是本词思想意义的深刻性之所在。本词构思新巧,以微显巨,从遇雨之吟啸升华为人生之超旷,表现出一种听任自然,不怕挫折,乐观旷达的胸怀。

25、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上片为时令背景。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然而燕子低飞,绿水环绕,芳草从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小插曲。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导致了一场感情风波。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或许有过多次类似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是而起。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苏轼说自已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能出”。这固然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湛深,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这首词写景、记事、说理均极自然,佳人行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来,但一经慧光所照,寓庄于谐,就顿成妙解,发掘出其间的哲理内涵。这真是苏轼作诗词的一大本领。

2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见景生情,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人民的血泪,想到沦陷的中原,禁不住产生了江山易主却无法收复的悲痛。这首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这一错误政策的不满,抒写了他关心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上片从江水落笔写怀旧之情。作者着眼于四十年前金兵侵扰江西时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并由此而联想到沦陷的中原地区长期未能收复,曲折地揭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形象地反映了作者的这种心情。下片即景抒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体察细腻,感受深刻,构思新颖,饶有诗意。这两句说明,青山可以遮断人们的视线,但却阻拦不了人们对中原沦陷地区的关怀与想念之情。暗示南宋统治集团可以设置重重障碍,把祖国分裂成南北两半,但却无法阻挠人民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末尾两句以鹧鸪的悲鸣反映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这首词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善于通过具体景物烘托复杂的内心感受。暗示复杂的斗争形势,形象鲜明,语言简洁,含义深刻,耐人咀嚼。

2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本篇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透出欢快喜悦的心情。下片笔锋转入写雨。“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想快赶路或寻地避雨。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明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8、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象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犹如凤箫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寻找她千百次,都见不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稀落处。这首词上片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出那个不慕荣华、甘守寂寞、孤高淡泊、超群拔俗的女性形象,从中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本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2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借古讽今,字面上在颂扬孙权,实际上却委婉地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上片“何处望神州,……不尽长江滚滚流。”大意是: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长江,多少兴亡事情已经过去了。下片“年少万兜鍪,……生子当如孙仲谋。”大意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30、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词写了想象中的军旅生活。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古代的瑟有五十弦。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这词里的“五十弦”,当泛指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指演奏。“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相传三国刘备在荆州遇厄,“的卢”马载着他一跃三丈,越过檀溪。“作”即“如”。“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中原。这不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这首词题是“壮词”,前面九句的确可称得上是壮词,但是最后一句使全首词的感情起了变化,使全首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前面九句是兴高采烈、雄姿英发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

31、水龙吟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盈盈翠袖,揾英雄泪。

       楚地一片清秋,水光连接天边,秋色无边无际。我向远山望去,山都皱着眉,仿佛在向我倾述着无限怨恨。面对着落日,我一个人独立楼头,听着南飞鸿雁来来往往的声音。我这位江南的游子啊,把吴钩看了又看,将楼上的栏杆都拍了数遍,可又有谁能理解我心中的情意?不要说鲈鱼脍得鲜美,西风吹,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我更不愿像许汜那样求田问舍,我羞于见人,怕被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小看。可惜时光年年,大好年华在风雨中白白过去,就连树木也是如此老去。想到这里,我不禁伤感不已,落下眼泪。好心的佳人用红巾绿袖,为我擦掉英雄泪。这首词借登临周览以抒发抑郁悲愤之情。词的上片借景抒情,“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写出了没有人了解他雄心壮志的苦闷。词的下片借典抒怀:他决不愿学晋代的张翰,为了贪恋家乡鲈脍味美就想归隐,更鄙视像三国时的许汜专为个人打算而不管国家大事。只可惜时光流逝,恢复中原已是无望,他的忧国心情也一天深似一天。词中深刻地表达了他的这种悲愤情绪。下片连用三个典故,正反两面见意,用张翰之典,既有故乡难归之慨叹,也有不忍置国事不顾而隐居的责任感,这正是作者性格的两个重要方面。许汜之典,对那些只知购田买房自私自利的官员表示极大的鄙夷之情。结尾六句抒发举世皆浊我独醒,世无知已之深慨,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遥相呼应,章法谨严。本词写尽英雄失路之感,如垓下悲歌,动人心魄。全词借景抒情,意境悲壮而深曲,或比兴,或用典,贴切灵活,豪气浓情,沉郁淋漓。

32、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薄雾浓云遮蔽了漫长的白昼,忧愁压抑着我的心头,终日里阴阴沉沉,我的心情愁苦烦闷。刻有兽形的铜炉,香料已渐渐燃尽。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到了夜半时分,纱窗玉枕,感觉到了一阵阵的轻凉侵身。黄昏后独自一人在东篱下自斟自饮,轻淡的菊花香气充满衣襟。莫要说此情此景不令人凄然伤神,当秋风吹卷门帘的时候,突然发现屋里的人比外面的黄花菊更加消瘦。这首词写词人在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上片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开头两句渲染寂寥无聊的环境氛围,天气阴沉,香已燃尽。词人不再续香,衬托出心境之不佳。“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的原因。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该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的。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下片前两句倒叙黄昏独自饮酒赏菊的凄凉,扣住“重阳”。末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以菊花之瘦比喻人之瘦,本来已很新颖,再用人比黄花还瘦的夸张笔法,更出人意表,成为千古绝唱。

33、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词章。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故历来为后人称颂。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在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在风雨交加的寒冬黄昏中孤独地开放着,这正是诗人不幸遭遇的形象化。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化为尘泥,依旧保持着清香。

34、忆王孙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芳草萋萋,仿佛也忆念着在外的朋友。我凭倚在高楼,望着柳外的天空,黯自伤怀。杜鹃的叫声悲悲切切,令人不忍再听。天色临近黄昏,无情的风雨吹得梨花满地,我只好关上院门。本词抒写闺中女子春日盼归的意绪。词人并不刻画具体事件和感情波澜,只用主人公望中所见的一连串意象来表达浓郁的感伤意味:萋萋芳草、楼外柳色、杜鹃哀鸣、雨打梨花。尾句出现一种封闭的态势,令人感到窒息而苦闷。全词纯取春日景物,采取映衬的手法,刻划出思妇的闺怨之情,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