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筱咪咪,笑咪咪,笑眯眯

 好办法 2018-08-09

现在汉字的写法都有规范,稍有差池就有较真的朋友指出:“侬写错别字了!”老底子做人规矩大,写字倒没那么讲究。古代人留下来的墨迹尺牍汗牛充栋,仔细品读,“错别字”不少。有的是为尊者讳故意写的,有的则是约定俗成就那么写了。我认为写字以让人看懂为主要目的,如果是印成铅字准备留诸后世的,“文章千古事”您千万注意校对。如果只是把想说的话记录下来,写几个异体字、错别字,无伤大雅。别的不说今天说一说“笑眯眯”的这个“眯”字,现在准确的写法是“眯”,如果写成“笑咪咪”,就要算错别字了。什么道理我不懂,大概中国人讲究笑不露齿,笑么,眼角含笑就可以了,咧开嘴哈哈大笑,不大有礼貌。当然这是我的调侃,从前“笑眯眯”这三个字,随便写。有位著名滑稽演员就叫“笑咪咪”。


筱咪咪(一作笑咪咪,1914-1997)


笑咪咪正式的艺名叫筱咪咪,原名张金生,1914年出生,无锡人。根据1997年出版的《上海滑稽戏志》记载,筱咪咪少年时曾在姚公记机器厂当学徒,学过文明戏,1935年改演独脚戏,艺名张呆童,次年拜任咪咪为师,改名筱咪咪。1950年参加蜜蜂滑稽剧团,1975年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退休。余生也晚,筱咪咪的现场表演没有机会看过,只是听说过这位前辈,知道他有位大名鼎鼎的徒弟:筱声咪,筱声咪原名阙荣生,艺名中的“筱”字和“咪”字都来自于筱咪咪。可能是年龄关系,我印象中筱咪咪大多在滑稽戏中演配角,担任主角不多。


筱咪咪艺术照


读到这里可能朋友们会问:你说了半天笑咪咪,人家明明叫筱咪咪,和“笑咪咪”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筱咪咪有一段珍贵视频,是和袁一灵合作的独脚戏《绕口令》,这个段子电视里播过,电台里也经常播,其中“侬只面孔像只轧瘪特的柿饼”,以及“六十五岁和六十八岁究竟谁先出生”,都是老上海人非常熟悉的梗。这段视频前面有字幕,写得很清楚:“笑咪咪”。


笑咪咪、袁一灵合作独脚戏《绕口令》


看完这段视频,我还有另外一个想法和读者朋友分享。现在很多人推广标准上海话,写法要准确、读音也严格。如果以现在标准上海话来衡量袁一灵的上海话,一点不标准,带有浓重的苏州口音。比如“六十五”,袁一灵读作“六赊五”,这是典型的苏州方言,上海话并不这么说。但我想没有人会怀疑袁一灵的上海人身份。当年的上海人宽容地包容了“老苏州”袁一灵,现在又何必人为造出一条语言鸿沟来隔离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呢。管他标不标准,管他是否夹杂各地口音,能说,就是上海话。看懂,都是中国字,没必要搞得太一本正经。不信您再看一遍这段独脚戏,两个机位拍出来的色温是不一样的,但那又如何呢?影响两位老艺术家的艺术魅力了吗?


最近我还写了

你知道自己是谁吗?

小龙虾是黑暗料理?不存在的!奥匈帝国的国宴有它,茜茜公主也爱吃

江湖看客再看上海

我见过世间最美的坟墓

民兵大摆地雷阵

原来,1988年已经过去30年了……

果戈里《钦差大臣》和它的中国 版本

浊世消磨一整天│香港书展

图说一百年前的上海

江北夫妻相骂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艰难度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