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彩红:有一种自律,叫快得起来、慢得下去

 江山携手 2018-08-09

很多人在适合迅速执行的事情上拖沓懒散,而在适合沉淀积累的事情上浮躁不堪。 

他们属于快不起来、慢不下去,很难达到自己期待的结果,如果不及时改变自己,他们只能累并焦躁着,甚至自暴自弃、随波逐流。

当一个人能够在行动上快得起来,心态上也能慢得下去了,他的生活就能够达到劳逸结合的平衡,既遵从了自己的意愿,又保证了足够的自律,平衡的关键就在于,懂得当快则快,当慢则慢。

当快不快,不仅会堆积纷繁的待办事项不断打破你的节奏,还会使人错失良好的机会;当慢不慢,则很难沉下心来去做事,更不要提摸索出自己独到的门路和体悟。

一个人快得起来,他便不会给自己太多时间挣扎、纠结、拖延,也避免了因此而引起的自责、痛苦和挫败感,他会用敏捷的思想、执着的行动一点点向自己喜欢的状态靠拢。 

一个人慢得下去,他便不会耐不住孤独、受不了欲速则不达的煎熬,更不会因为身在此心在彼而惴惴不安,他愿意去沉淀积累,洗尽铅华依旧人如少年,也会定下心来享受难得的悠闲。

任何事情都有轻重缓急,但是即便知道一些事情很重要,我们还是会在强大的惰性控制下选择拖延。 

中国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目前,80%的大学生和86%的职场人都患有拖延症。即十有八九的人被拖延困扰。 

遇到机会,我们习惯于掂量要承担的相应风险,反复权衡,以至于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纵然我们知道工作和休息同等重要,但还会为了生计等原因不断透支自己的身体,不肯慢下来,直到身体发出警示的信号。 

说勤奋,我们可以忙个不停,甚至会晚上加班到凌晨两点;说懒惰,我们非得被截止期限催着,才能像上了发条一样运转起来。 

说上进,我们意识到想学的太多了,愿意学各种提高的课程、看相关的书籍;说打退堂鼓,学着学着,我们就开始焦虑、浮躁,越看不到成果越想回到舒适区。 

说改变,我们制定了大大小小各种计划,每想到坚持下去会有多大收获都会兴奋不已;说顽固,我们很快就变成三分钟热度,用所谓的计划没有变化大、计划太束缚来麻痹纵容自己。 

而涉及到沉下心来、耐住性子做事,或者全身心放松,太多人根本做不到。 

颠倒了快与慢,人生犹如在冰火两重天中穿梭轮回:拖延与烦躁为伍,瞎忙与焦虑同行。 

要想活得漂亮、过得潇洒,必须辨析清楚做事情什么时候要快起来,什么时候要慢下去。 

当事情错综复杂时,要迅速梳理其脉络,追根溯源,抓住最本质的东西,从根本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你就不会做一些简单重复、日积月累也不会有多大提高的事情,避免了低效的勤奋。 

当方法并不明朗,想想自己的目标,不断调整和优化行动方案,直到分解成一系列具体的小行动,固定时间段迅速执行。 

在行动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精进,不断提高;在休息过程中就要全面放松,什么都不用去想。 

在生活中养成快得起来、慢得下去的习惯,你会成为高层次自律的人,张弛有度,在忙碌与悠闲间轻松自如地切换。 

不管做什么事情,告诉自己:快得起来,不纠结;慢得下去,不焦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