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梦绘画艺术作品展

 泊木沐 2018-08-09

马梦简介马梦(国家二级美术师雕塑家)

国家二级美术师,建设部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四川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雕塑协会会长助理、成都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会员、四川省民间艺术协会会员。

最 后 的 移 情



 我相信这样的说法,人们对于艺术家的了解,不仅是一种熟悉,有时甚至是一种陌生。抑或这种陌生恰恰是幸运的契机,至少我对于画家马梦的作品是从陌生开始的。

作为日趋卓然的中国画家,早年就读四川美院雕塑糸现在的雕塑家马梦所能留给观众的确乎有许多回味,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中心是,人们处于这一传统俗成的画种前,却有意无意地产生一种新奇、隔离的未知感觉,一个直接的印象便是,这是怎样画出来的?——陌生的笔墨性,陌生和制作术,陌生的秩序感,陌生的格式塔……,当然这种陌生说明了新奇的魅力背后是更多的期待。

在我看来马梦的代表性“荷”之图式,时常缘于前后两种心理需要,一方面将“荷”视为大象化境的象征对象,能够唤起作者对于东方传统精神的无尽才情;另一方面“荷”的外形、肌理以及其穿插藏露的组合关系,又可以激起作者对于形式本体的风格需要。这种图式的内在离合,证明了作者的创作活动必定要实施一系列变格手段,以觅求其绘画语言的风格支点。

如果本土固有的造型媒介指代日笔墨,异城舶来的造型媒介指代日架上,那么两者的整合互融并非是一种简单的中性结合,它必须割舍各自所熟悉的因素,西学东渐,中体西用的宏观文化形态,并未给每一个艺术家个体以现成选择答案,抑或人们的陌生正在于此,而其中的艰难求索自有作者深味。当他的荷花、山水等图式出现的时候,预示着作者以一种新的创作方法证明了他的风格变通,而这一切,又是以淡化传统丹青的“移情”思维为初衷的。

《秋塘》800x800cm 近十年来的创作探索,证明了马梦和许多有为的中国画家一样,经历了由形象的绘画嬗变为绘画的形象,由图式的移情需要转化为图式的本体需要的过程。具体而言,其形式尝试发生了两种重心转移:以皮本,纸本的科学的制作处理代替现成的笔墨物化;以笔墨的设计的秩序构成代替直接的勾画运行,——抑或我们由此体悟到一些作者所谓“在熟悉中求陌生”的道理。“优厚的传统固然是极为难得的营养和财富,但它也不失为一种沉重的枷锁,对它神往的同时也有迷茫,明者应是取其之精,破其之固。真正的继承在于发展”。

我们继续彼此间的对话,风格历程的回顾使我感到一位中国画家中年蜕变的苦心孜孜。事实上,马梦早年并非学花鸟、山水出身。199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马梦,其学院生涯是雕塑糸度过的,系统而扎实的艺术功底,曾使得他早期的雕塑创作为雕塑界所称道。但在近来的丹青生活中,他却另辟蹊径,基本放弃了上述技艺的稳定和固守,而转向更为“陌生”的笔墨形式世界之中。

《月影虫声》800x800mm 当代美术的多元特质,常常使得优秀的画者及其画作,难归何宗何派,何家何流,马梦作品亦不例外。假定其为新风格的彩墨绘画,那么其形态取向和价值取向又何以启获呢——寄情山水,得娱花草,适意自然,反映了传统而来的中国画者意、象、言的过程,始终伴随着一种特殊的统觉活动:将自我情感转移于客体对象之中,达到客观化的自我享受,其终极是以笔墨程式将悟性掩蔽物性,以诗化图式将心象消融物象,这样终极可显的封闭形态一旦增殖为高度程式化和经验化的状态,那么主体创作的步骤和方式就有失之精微,濒临减殖的可能。这种文化形态的互为制约,证明了随着文明的进程和科学的发展,人们的视觉形态必须相应调整其内在的语言结构,不断扩充其视觉信息容量,以示其还原物性,平行物象的实证价值和开放特质。同样,中国画的笔墨媒介业已拓展为新型的纸本平面载体,其内在机制也无法摆脱科学的规范和材料的利用,以感应和同构于现代生活的心理节奏和生存方式。

“我现有的这种创作方法,唯其独特,正在于它是现时代科学发展的结果,使得中国画的创作过程脱离一些作坊色彩”。

对话终于打消了我的某种陌生,画家的尝试是难能可贵的。近年来,中国画的创新成为画界热点,程式变体、笔墨抽象,书画结合等等多种科学选择确是收益非凡,但马梦所作的努力却是另有一功。他似乎依然保持着一种清新淡雅的画境幻觉,但不是以笔墨律动、气韵把握去换取人们陈旧的格式塔心理,却以新型的平面结构秩序和视觉讯息唤醒观众未有的完形意识,在笔墨过程不断精致的同时,不断加强其中物料效能和肌理质感的再生意味,在新材料的再运用,旧材料的新组合等方面,富有一种错觉意识和想象空间互生互容的理性智慧。可以说,传统的文化思维和现代艺术手段,在马梦的画作中产生了独特的契合。

这抑或正是笔者的陌生之处。

这抑或正是作者的交汇之点。

终于,荷之图式系列不再全然是移情的象征。人们可以从客观化的自我享受中发现其主观化的客体享受;可以从这一固有画种反科学的科学手段中发现其无科学的科学精神。我们由此将感谢画家,因为他的作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艺术中所觅求的是获取幸福的可能,并不在于将自身沉潜到外物中,也不在于从外物中玩味自身,而在于将外在世界的单个事物从其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抽取出来,并用特有的形式使之永恒,通过这种方式,人们便在现象的流逝中寻得了栖息之所”(沃林洛《移情与抽象》)。

《微雨小尚》800x800mm 据说,在佛学典义里,荷花开放意味着世界起源的造就。

然而这样的符号意味,同样也造就了画家前所未有的图式心理,使得画作和观众始终保持着基于“陌生”的间距。

据说,马梦曾以“清高静逸,雅俗共赏,简洁奇巧,化衍天成”自题。然而这样的风格面貌,同样也唤起了观众回归自然的心灵补偿,使得画作和观众又始终保持着基于“熟悉”的亲切。

不管怎样,这终将是一次“眼睛的节日”。

也许,我的行文本身上是接近马梦画作的一种方式,其阐释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也不可能等同。区区拙文所旨,仅在于对其风格得以某种发现。然而深信作为我画敢的马梦,风格永远只能是明天的故事。因此,当我们了却了原有的陌生,却不一定能够熟悉真正的马梦其人其画,因为所有热忱的观众更期望作者留下更多的“陌生”,而这样的陌生,恰在于人们作别移情的时候。

《蜀鹃》300x190mm

作品欣赏

艺 术 简 介

教育与工作简历1968年9月生于四川成都

1985年——1990年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

1992年——1994年四川大学研修艺术史

1995年——1999年四川省城市雕塑规划办公室工作

2001年7月——2016年四川雕塑艺术院签约雕塑家

2014年6月至今四川省雕塑协会会长 会长助理

艺术简历2013年策划组织中国德孝城古镇雕塑设计建设

2000年策划组织《礼赞生命一中国5.12大地震周年纪念雕塑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成都 上海)

2009年完成德阳南北公园三星堆及三国文化城市雕塑设计建设。

2008年策划组织(尊容——中国5.12大地震罹难者》雕塑行动(成都·建川地震博物馆)

2007年策划主参加《中国职业雕塑家作品展》(中国·成部)

2006年“和而不同”——中国西南当代雕塑邀请展(中国·成都)

2005年参加完成大型抗日纪念雕像《中国壮士:1931-1946》(中国·成都)

2004年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北京·中国建筑文化中心)

参加上海国际雕塑与环境艺术展(上海·东方明珠)

2002年西部风雕塑展《北京等七大城市》

完成成都春熙路改造景观雕塑(中国·成都)

完成西南财经大学主题雕塑(成都)

1997年参加创作完成成都府南河治理工程主题纪念雕塑(成都)

1996年雕塑与当代交化《敬畏生命》雕塑展(成都·四川美术馆)

1991年中国当代体育美术作品展(瑞士洛桑·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

1995年4月入选”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办》

1995年ll月入选提名“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中国书法家协会办)

1996年5月入选“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