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你的身体缺了现金流!

 娟娟细流1004 2018-08-09

如果有一天你口腔溃疡,疼的要死,找到我们(自诩优秀的经方家),就想弄清楚为什么老起溃疡,我们会告诉你是因为津液不足啦,当然津液不足的背后又是一堆的原因。


如果有一天你实在受不了连续的失眠,日子实在过去下去啦,找到了我们(继续是那些优秀的经方家),我们依旧可能把问题的原因归结到津液大伤啦。


如果有一天你有种心动的感觉,注意不是被某个Ta打动,就是扑扑直跳,心率持续100以上,找到了我们(你已经知道我们是.......),我们的回答可能还是因为你津液不足啦。


如果你真经历过这三种疾病,也的确都找了我们,是不是会觉得这些医生是不是只会一个诊断结果:津液不足!

显然当一个优秀的经方家是很容易被误解的。


在美国,有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观点:一个美国的医学博士,叫巴特曼,他写了一个系列书叫做《水是最好的药》,在书中他明确表示:身体缺水是许多慢性疾病的根源!

当然他是从西医的角度去理解的,他认为,人体内有大量的水,约占体重的75%。当身体处于缺水的状态时,感到口干只是初级表现,长期缺水会导致水的新陈代谢功能紊乱,从而造成一系列的慢性病,比如颈肩腰腿痛,各种溃疡,心绞痛,高血压,哮喘,过敏等等。


这位医学博士只是看到了水这个单一的层面,但是咱们说的津液,是包含了水的一个更广的范畴。



津液是什么?


《黄帝内经·灵枢·五癃津液别》有云:

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


可以看出,津液其实包含了津和液,它们的性状功能及分布部位各有不同,较清稀,含水量多,其滋润作用大于液;

较稠厚,营养丰富,其营养作用大于津。


放在身体里讲,汗液、泪水、唾沫、鼻涕,这种水分偏多的液体,都属于“津”的范畴;

而小肠乳糜管分泌出的乳糜液这种浓稠的营养物质,就是“液”的范畴。

但其实津和液是不能完全分割来看的,很多可被身体利用的液体其实是津和液的集合,比如血液,比如淋巴液,所以我们不单独说津,也不单独说液,我们说“津液”。



津液有啥作用?


津亦水谷所化,其浊者为血,清者为津,以润脏腑、肌肉、脉络,使气血得以周行通利而不滞者此也。凡气血中不可无此,无此则槁涩不行矣……

液者,淖而极厚,不与气同奔逸者也,亦水谷所化,藏于骨节筋会之间,以利屈伸者。其外出孔窍,曰涕、曰涎,皆其类也。

——《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是不是挺懵逼的?看不懂没关系,用大白话说,津液对身体的作用就是:濡 养!!!

身体各处都需要津液的滋润和濡养,滋润、濡养不好就容易有各种问题。


如果肝胆经络濡养不好就容易出现皮肤发干、早晨刷牙干呕、黑眼圈 ;心经濡养不好就容易心烦,心里放不下事儿,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还有嘴唇发粉、发紫、发白,脸色发黄,指甲干瘪有竖纹,头发稀疏发黄…… 都是津液不足惹的祸!



津液到底怎么补?


津液其实是咱们身体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

能量的来源是靠脾胃功能获得的,故《内经》有云:“谷入于胃,脉道乃通,血气乃行”。(我们是自豪的经方家)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人体是一个大企业,脾胃就是企业的盈利机构,津液就好比是企业的现金流。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的现金流越来越少,公司必然处于一个不健康的发展模式,最后还有可能倒闭。

就像现金流对一个企业至关重要,津液对我们的身体来说,也非常重要。

那咱们到底怎么补津液?


①最便宜的大米汤

东北大米 也是粳米,粳米在伤寒论里本身是一味药,《伤寒论》113个方子中,有7个用到了粳米,有保胃气的作用。

其实你喝的不是米汤,你喝的其实是对身体有益处的药汤~

大米汤的前世今生,请戳:

一碗米汤竟是人参汤!最便宜的补品!

②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化裁自《金匮要略》肾气丸,是由干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炮附子、桂枝八味药组成。

整体是温补津液的,桂枝、附子都是补充水中的能量,就是把水变成水气为人所利用。

如果单纯补津液的话,可以用金匮肾气丸一天三次,一次两粒(大蜜丸)

③经方放大招

补津液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恢复胃气,经方可以考虑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原方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炙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


“建中”,即“建立中焦”,方中重用白芍能加快中轴运转的过程,加速肠胃静脉血的回流,从而恢复了脾胃的功能,就像加强了企业赚现金流的能力,脾胃也就能运化出更多的津液供身体使用啦。


你认为,你津液水平怎么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