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永茂,韩明玉等:我国富士苹果无袋栽培建议

 alexdu818 2018-08-09

201882日,国家现代农业(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韩明玉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56岁。苹果产业现代化生产方兴未艾,韩明玉教授的离去在果业界引起很大的震动,是巨大的损失,让人深感遗憾和惋惜。斯人已逝,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依然漫长,相信更多的科研工作者会践行韩明玉教授“把科研扎根在大地上”的精神,继续负重前行,推进苹果产业及整个果树产业蓬勃发展。

 

近几年,韩明玉教授曾在《中国果树》发表多篇科研论文,如《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模式刍议》《陕西苹果苗木栽植深度建议》《我国富士苹果无袋栽培建议》等,这些研究成果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现再次在公众号集中刊发其中3篇,以供缅怀。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和推广日本的苹果套袋栽培技术。实践证明,苹果套袋能显著改善苹果外观品质,同时可有效避免农药和粉尘在果面的附着,能预防控制病、虫、鸟、鼠、蜂等对苹果的危害,减少果锈。因此,苹果套袋栽培技术逐步被我国苹果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接受。2005年开始,农业部设立 苹果套袋关键技术示范补贴财政专项,在苹果主产区山东、辽宁、河北、陕西、山西、河南6个省的13个县实施,加速了苹果套袋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但自推广苹果套袋栽培技术以来,有关套袋致使苹果品质下降的报道不断,且套袋大幅度增加了苹果生产成本。

 

花牛苹果无袋栽培的启示


甘肃省天水市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规划建设的重点苹果生产基地之一,当地生产的花牛苹果可与美国的蛇果媲美。在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推广水果套袋栽培技术的时候,天水市也开展了苹果套袋技术示范推广。就果实色泽和果形而言,与不套袋果实比较,套袋元帅苹果的色泽和果形确实有明显的优势,但套袋苹果果实品质下降、贮藏性降低,苹果苦痘病、苹果黑点病等发生和加剧,且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随即开始了花牛苹果无袋栽培技术的研究。

首先从品种的引进和选育入手,在元帅、红星品种的基础上,再次从美国引进了色泽艳丽的瓦里短枝、俄矮2号、首红、阿斯、超红等新品种,同时从引进品种中选出果面光滑、着色好的天汪1号等品种,逐步代替了原来着色不佳的元帅、红星;

第二,通过优化授粉品种配置、引进推广蜜蜂和壁蜂授粉、研制使用果形剂改善果实形态和外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第三,在栽培技术上下功夫,推广适合元帅系品种生长发育规律的自由纺锤形和细长纺锤形树形,改善苹果园光照条件,提高了果实着色效果;

第四,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通过10余年的试验研究、集成示范,系统提出了花牛苹果《果面污染控制与绿色果品生产技术规程》和《绿色果品农药使用准则》,很好地解决了“花牛”苹果农药残留问题。2009年天水花牛苹果栽培专家康士勤、魏定国等人在系统总结天水花牛苹果无袋绿色栽培经验,规范花牛苹果栽培技术,编写了《花牛苹果》专著,为甘肃省天水花牛苹果的无袋简约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05年以来,天水无袋栽培的花牛苹果,其售价一直比同等级套袋富士苹果高0.6~1.0元/kg。而且,仅套袋一项,每亩花牛苹果节约成本近2000元,为果农赢得了更大的效益,更重要的是为天水“花牛”苹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苹果套袋栽培的优缺点


富士苹果套袋技术推广的必然性和优势

富士苹果果实风味好、晚熟、耐贮,但也存在着苹果着色差的缺点。为此,日本又从富士系品种中选出了许多着色好的芽变品种(系),我国统称为红富士。我国大规模推广富士品种是在19841986年,通过陆续引进和国内芽变遴选,生产上主栽的富士系品种约有20个。但由于品种不纯、繁苗体系不规范和品种返祖复原等问题,导致品种混乱。这批品种除风味相近外,果实的大小、形状、色泽相差甚远,严重影响苹果的商品化生产和出口销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和降低农药残留,20世纪末,开始引进和推广日本的苹果套袋栽培技术。套袋能够有效克服富士系品种苹果色泽差的缺陷,对消除个体间色差效果明显。

多年实践证明,苹果套袋首先可促使苹果果皮细腻、亮洁,外观品质显著改善;其次,可促使红色品种果实果皮褪绿,花青苷迅速增加,着色鲜艳,着色面积扩大30%左右;绿色品种果皮变成黄白色,且色调均匀,色泽艳丽、美观;第三,可有效避免农药和粉尘在果面的附着;第四,能预防控制病、虫、鸟、鼠、蜂等对苹果的危害,减少果锈;第五,能避免枝、叶摩擦苹果,减轻冰雹等机械损伤。2005年开始,农业部设立了苹果套袋关键技术示范补贴财政专项,在苹果主产区的山东、辽宁、河北、陕西、山西、河南6个省的13个县实施,加速了苹果套袋的推广和普及。同时由于套袋苹果比不套袋苹果售价高出1倍,且销售快,高效益也推动了套袋技术的推广。

套袋技术的负面效应和面临的实际问题

果实品质    苹果套袋在改善果实外观品质的同时,也造成果实内在品质下降、部分病害加重和生产成本上升研究表明,苹果套袋后,果面角质层、蜡质层变薄,呼吸代谢和水分损失加剧,贮藏性能变差;套袋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不套袋苹果低1.00%~1.50%,苹果硬度降低0.80~1.00kg/cm2;套袋后红富士苹果中的芳香物质含量减少10%左右,苹果的特有风味变淡。同时,套袋还诱发日灼、苹果苦痘病、苹果黑点病等发生和加剧。也许是因为套袋栽培,果园病虫害防治压力相对减小,使人们放松了对果园病虫害的监控,喷药次数明显减少,导致近年来苹果早期落叶病、苹果果实轮纹病发生严重。

生产成本明显上升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实际果农减少,人工费用不断攀升,苹果套袋的成本大幅度上升。据甘肃省平凉市果业办公室调查,按每亩苹果园套袋10000个计,每个果袋成本0.06元,套袋用工0.03元/个,2次除袋用工0.05元/个,每个苹果的套袋成本约为0.14元,每亩苹果园的套袋成本1350~1400元,套袋生产成本占总成本构成的32%。2011年陕西省每个苹果套袋费0.04元,比甘肃省高出25%,每亩套袋成本超过1500元。苹果套袋虽然提供了更多的临时就业岗位,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苹果园经营者的利润空间变得愈来愈小,严重影响经营者的积极性。

苹果套袋季节对短期劳动力需求旺盛,用工量大、季节性强,雇人难、工价高,加之工序繁杂、作业部位高,对工人的要求高。随着农村劳动力缺乏问题加剧,苹果套袋将面临尴尬局面。


我国苹果无袋栽培的可行性


国外苹果套袋栽培的发展趋势

套袋技术起源于日本,世界上除中国、日本、韩国外,其他国家几乎均实行无袋栽培。韩国苹果套袋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由于劳动力缺乏,目前套袋苹果面积仅占苹果栽培总面积的5%左右。日本是套袋技术的发源地,过去套袋栽培的比重很大,1990年以后逐年下降。1990年日本富士苹果套袋栽培面积占总面积的69.9%,1996年套袋栽培面积占总面积52.9%,2008年仅占苹果总面积30%左右,部分县仅占10%~20%,下降趋势明显。减少套袋的主要原因是套袋用工量大、果实品质下降、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及生产成本上升(在青森县,果园用工最低日薪6500日元)。日本当初推广套袋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苹果着色和减少苹果农药残留,随着富士着色品种大规模普及应用和生产良好操作规范(GAP)推行,苹果着色和农药残留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近年来,日本市场上不套袋的苹果更受欢迎,售价更高。许多苹果在销售时专门标明是无袋栽培,在市场评价时已经开始标注含糖量指标。我国除甘肃省天水花牛苹果不套袋外,套袋已经成为富士系品种生产过程中必要环节。但从长远来看,苹果无袋栽培符合经济规律和人们对苹果内在品质的追求。

国内品种结构与树龄结构状况分析

据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调查,2010年我国苹果栽培面积214.3万hm2。其中富士系品种占全国苹果栽培总面积的69.6%,元帅系占9.2%,秦冠占6.8%,嘎拉占6.3%,国光占2.4%,其他品种占5.7%。我国富士品种套袋栽培技术普及率80%~85%。

20世纪80年代中期栽培的富士苹果,树龄26~28年生,目前已处于盛果后期。经过19962003年的自然淘汰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估计现存面积在33.3万hm2以内,约占我国苹果栽培总面积的15%。从经济角度讲,这批苹果树可在4~5年内淘汰。19972003年定植的富士系品种,目前树龄10~15年生,正处于盛果期,栽培面积66万~80万hm2,约占苹果栽培总面积的30%。绝大多数是果形相对整齐、着色较好的长富2号、秋富1号和长富6号等红富士品种。这些品种在优生区和高海拔区,如果采用无袋栽培也可生产出优质果品。2003年以来,富士系苹果栽培面积的扩张主要在陕西、甘肃、山西等黄土高原产区,主栽品种以长富2号、烟富3号、烟富6号及各地筛选出的短枝浓红芽变品种为主,占我国苹果栽培总面积30%,目前处于幼树期,进入盛果期后,采取无袋栽培可生产出优质果品。

实行无袋栽培技术的基础

20年来,我国在苹果良种引进和选育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批着色良好、色泽艳丽、品质优良的苹果新品种如烟富3号、烟富6号、礼泉短富、富士冠军等品种相继推出。栽培模式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进,通过苹果园改造或采用矮砧密植,苹果园的光照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一些新品种无需套袋其内在品质和感官品质均可达到优质商品果的质量标准。一些人担心不套袋苹果的农药残留超标,进而影响果品出口。农药的残留取决于其使用的农药种类和使用量,要保证出口果品的农药残留不超标,就必须保证不使用违禁农药。随着我国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淘汰和苹果绿色、无公害技术的推广,套袋降低农药残留的作用也越来越小。套袋栽培通过10余年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定型的栽培制度,形成了程序化生产管理模式。如果采用无袋栽培,这将涉及苹果栽培制度的变革,相应带来多方面的变化,如采前阶段的花果管理(能否严格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冰雹和鸟害预防等问题;采后阶段,套袋果实果面相对清洁,无需清洗即可上市,而无袋栽培的苹果,果面有农药或尘埃附着,必须进行清洗、打蜡等采后处理才能应市。类似这些问题,天水花牛苹果经过几十年的无袋栽培,已经闯出了一条生产优质果品、出口创汇和进入国内外高端市场的成功之路,总结出了相对成熟的生产管理模式和栽培制度,可以在借鉴天水“花牛”苹果无袋栽培经验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红富士的无袋栽培技术体系。

苹果无袋栽培技术要点


由套袋栽培向无袋栽培转化,是苹果栽培由劳动密集型向简约化生产方式的转变,无袋栽培是我国苹果产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必将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长短取决于技术的成熟程度和科技引导。要缩短进程,就要研究示范适合无袋栽培的品种、砧木、栽培模式、修剪技术、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及采后处理技术,提出系统配套的技术体系。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引进推广着色好的富士系品种    更新品种,缩小套袋与无袋栽培苹果着色的差异。如引进推广日本富士冠军、宫崎富士、宫藤富士和信浓红等苹果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国内选育的烟富系列、寒富系列、富民短枝、礼泉短富的短枝富士等品种。

调整主栽品种的结构    逐步降低富士栽植比例,循序渐进、逐步代换。建议在环渤海湾、陕西渭北、甘肃天水、河南等年平均气温较高、海拔较低、无霜期长的地区,适当引进一些欧美和澳洲品种,如Jazz、Envy、粉红女士、蜜脆等适合欧美口味的红色品种,逐步降低富士系品种的栽培比例。

推广新技术    通过推广苹果现代栽培模式及修剪方法,改善苹果园采光条件。推广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和培养开心形或纺锤形树形,控制苹果园留枝量,苹果园冬剪后每亩留枝量控制在6万~8万条,改善果园光照条件;推广昆虫授粉(蜜蜂、壁蜂)、人工或机械授粉、铺反光膜、喷果面保护剂等花果管理技术,改善果形指数,提高果面光洁度和着色度。

科学防治病虫    依靠技术进步,解决苹果农药残留问题,保证食品安全。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借鉴天水花牛苹果无袋栽培经验,依据《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研究修订适宜各主产区地理气候的《绿色果品农药使用准则》和《果面污染控制与绿色果品生产技术规程》,逐步依靠推行世界果品综合管理制度(IFP)和果品生产良好操作规范(GAP),促进技术进步,解决苹果无袋栽培中果面农药残留问题。


声明:本文摘自《中国果树》2012年第5期“我国富士苹果无袋栽培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