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出散关道德发源地

 修和 2018-08-09

       老子西出的“关”是“函谷关“还是“大散关”?

       史学界有关老子西行至何关,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另一说为:大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19公里大散岭上)”。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老子出函谷关后“飘然西去不知所踪”,老子到底去了哪里?至今还是一个谜,近期随着渭滨区重点旅游项目“古大散关”的开发,我对大散关老子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整理研究,不但发现了老子著书《道德经》的位置应是大散关而不是函谷关,而且对老子出关后的行程路线勾勒出了完整线路图,对史记的记述进行了延伸, 揭示了一桩千古之谜。这对宝鸡大散关老子文化推广意义重大。

       老子出关的大致线路应为:出洛阳,过函谷关,经天台山,过玄关,出大散关,由宝鸡市西南入甘肃,经游天水,陇西,临洮,兰州,酒泉等地,又回到陇西邑,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东山去世.

       老子在临洮去世后,其子嗣在此繁衍。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称: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于是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

     《宝鸡县志》载:“周尹喜为散关令”,老子将西出散关以升昆仑。喜占风气逆知当有神人来过,乃扫道四十里,见老子而知是也。老子在中国未有所授,知喜命应得道,乃停关中。区益门镇之通仙观(今已毁),旧址原是尹喜故宅。在尹喜故宅里,遗有老子给尹喜授经的“说经台”。老子的《道德经》是应尹喜之请,经老子“语之伍千言”,由尹喜“过而书之”。相传老子曾在天台山讲道,天台之峰有道家尊崇的祖庭“玄都”,山脚有“玄关。人称“老子骑牛过玄关”。

另外《道臧·西升经》和东晋·葛洪著《抱朴子》亦有云:“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为喜著《道德经》一卷,谓之《老子》”。所以“强老子著书”的关令尹喜,字公文,是春秋末陇西(今甘肃临洮)人,曾做“散关”关令,而非“函谷关”关令。

        据《史记》和《水经注》考证老子“因居周久之,乃遂去”。 就是说老子对周王朝绝望,决定远离周王朝到他国去,出关应理解为出国,但“函谷关”仍在周朝版图内,既然老子对周王朝绝望,决定远离周王朝到其他国去,出“函谷关”也就并未达到他的“去周西游”的目的;据《后汉书》记载,老子出关后,是“西入夷狄”;东汉·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官员襄楷给汉桓帝上书中有云:“或言老子西入夷狄为浮屠”;清·王国维著的《秦都邑考》说:“秦人祖先,起源于戎狄”。这里所说的“夷狄”是秦国人先祖的领地,也就是今渭河上游、洮河中下游和湟水一带,即今天的甘肃天水地区礼县一带,而事实上自春秋至战国,华夏族的诸侯国也是一直视秦国为“夷狄”。

        既然老子是“西入夷狄”,那么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19公里大散岭上的“散关”,则是老子“去周”“西入夷狄”所必至之“关”。既然“老子去周西游”所至之“关”是“散关”,既然尹喜非“函谷关”关令,那么今河南灵宝县东北的“函谷关”也就不可能是《道德经》成书之处了。所以说“老子去周西游”所至之“关” 是“散关”,所以说老子应关令尹喜强求留五千言《道德经》的具体位置,就是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19公里大散岭上的“古大散关”。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道德真源,犹龙遗迹,不学道不足以处世,不识道不足以经商,不得道不足以为官,老子骑牛过散关,《道德经》发源地。随着古大散关旅游景区的不断发展及对老子道德文化的深入研究,我们相信古大散关旅游景区一定会成为我市最吸引游客的道德文化景区。会成为丰富的宝鸡旅游大市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