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迹!沉睡千年,六盘山约500岁古木重见天日!

 源源不断 2018-08-09


近日,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在清理小南湖淤泥时,在下方河道发现四段保存基本完好的古木。这次出土的古木与1983年出土的古木位置较近,据初步推断这些古木当时树龄约为350年—500年。

△1号古木


1号古木残长9米,平均直径70厘米,部分区域树皮保存完好,因碳化严重,年轮不清晰,无法直接测定树龄,通过与2号古木直径对比推算,当时树龄约为500年。

2号、3号古木


2号古木残长5.4米,平均直径49.2厘米,年轮清晰,初步推断当时树龄约350年(年生长量为0.7毫米)。

2号、3号古木


2号古木年轮


3号古木残长4.8米,平均直径42厘米;4号古木残长7米,平均直径53厘米。

4号古木


经初步鉴定,1、2、4号古木为松类或柏类树木,3号古木为硬阔类树木

工作人员现场勘查


1983年,小南川林区曾经出土过华北落叶松古木,通过C14测定,距今约7000±80年。


根据专家对出土古木的考证研究,在史前文明的7000-9000年前,六盘山外围的广大地区,包括现在的泾源县、隆德县全境,彭阳县南部,西吉县东部,原州区中南部,海原县东南部,南至宁甘边界,北至海原李旺,西至火石寨、月亮山,东至彭阳县红河乡为茂密、浩瀚的天然原生森林,这片大森林的个体高大挺拔、丰盈饱满,但生长缓慢。证明当时的六盘山地区是雨雪丰沛而又十分寒冷的林海雪原景观。


根据古木研究和古孢粉样本研究,当时六盘山的原生森林以冷杉、云杉、落叶松属、圆柏、连香树和杨属树木为建群树种。


目前,六盘山林业局正在联系有关专家对古木进行进一步鉴定,并咨询具体的保护措施,这四段古木身份的最后确定还有待于进一步科研考察。


古木的发现,对整个六盘山地区树木的种类、生长、异地试种和林业大面积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古木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同纬度古生物种类、物种进化过程等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探明六盘山一带古代森林消亡的某些原因。


更多相关内容


惊喜!贺兰山、六盘山均发现稀有“新住民”,数量众多~

六盘山小南川游记,到天然氧吧开始一段惬意的洗肺之旅~

☞ 躺在客厅沙发上购物,是你最舒服的购物方式!

- 版权声明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