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遗珠中的地域瑰宝——宁式家具 | 红木视界

 芝润斋 2018-08-10


历史上宁波是我国传统家具的重要产地之一,至明清时期,以宁波为中心的浙东地区家具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称宁式家具。



宁式家具又称“甬式家具”、“宁波传统家具”、“宁波作家具”等,作为宁波文化的一个典型,体现了属于宁波独特的地方风格。


清末民初 朱金木雕宁波花轿 150×90×275cm 浙江博物馆藏



 

— 1 —


走进“宁式”


宁式家具是地域文化在家具上的物化反映,它依存于宁式地域文化而存在,其地域文化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和延续性。


早在河姆渡时期,宁波的先民就已经利用生漆作为木质器物的装饰涂料,创造出我国最早的漆器。


河姆渡出土的漆碗


唐宋时期以“明(州)式家具”而名扬一时,留下了明州人“坐倚子”的记载(《头陀亲王入唐略记》)。


到了五代和宋,高型家具已经得到了发展和定型,宁波鄞县东钱湖绿野岙宋代石椅”石杌子”即是实物例证。


南宋石椅·鄞县东钱湖绿野岙


石椅的背、面和椅前垂足处脚踏,都被雕成平整光面,连为一体,像是现在舞台上京剧演戏中盖上椅披的椅子。从侧面看,椅背、座面到脚踏,形成三个90度折角,如三个石阶,拾级而上。


工匠把方整石块的两侧,向内錾凿,两边斜削形如宝剑的剑脊线,成为独一无二的宁式特色,并开创了宁式家具装饰风格的先河。


英国驻甬领事馆领事阿查理相册中的甬作家具照片之一,约摄于1874年


直到明清时期,宁波的朱金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以及砖雕、黄杨木雕、竹雕、牙雕(即现在老一辈人说的“三金四雕”)等传统工艺已趋成熟。


宁波位于中国海岸线中段,内河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相接,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1880s 清末宁波地区


长期的对外贸易交流中,海上贸易所得货品(包括大量的珍贵木材)得以运至中国,丰富了宁波家具的用材,促进了宁式家具的发展。


工艺美术性质装饰的宁式家具宁波地区在明清时期,雕、嵌、漆等行业非常发达,创造出不同其他地方工艺美术特色。



随着行业匠师共同参与制作家具,别开生面地产生了多种工艺美术装饰家具,最著名的有骨木镶嵌家具、揩漆家具、朱金木雕家具、泥金彩漆家具以及红妆家具等。 

 



— 2 —


装饰经典


 “一根藤” 


宁波工匠在榫卯制作中,具有独特的技艺,创造了“一根藤”装饰,是宁式家具中最有特色的一种装饰纹样。



“一根藤”,又称“拷头”、“和合藤”、“万年藤”,俗称“天台软条”。它是由许多小木条,通过榫卯拼接、回环穿插,盘曲成首尾相连的吉祥图案,其造型酷似生生不息、连绵不断的山间野藤,因而得名。




宁式传统家具中利用“一根藤”工艺制作的图案,常用于于家具中的床围、桌围装饰,迂回纹样寓意“连绵不断,子孙万代”。


制作“一根藤” 非常讲究。 “一根藤”制作又称“软藤拷条”,它的核心技艺,就是多样化的榫卯结构。有夹角榫、半夹角榫、方夹角榫、平肩榫等近20余种,堪称中国榫卯结构之大全。



据称,“一根藤”制作藏有秘诀,由师傅代代相传,不授异乡之匠,故广式或京式家具中不易见到,倘若需要类似的工艺装饰,则往往是在整块大料中用锯子镂锯而成,这样既浪费材料,又不牢固,更见笨拙。


清 朱金木雕橱门


正是由此,在业内“一根藤”被视为木作工艺的经典之作!因为一根藤是由数百甚至上千小木条拼接而成,每一个榫卯结构都必须高度精密。



除了榫卯结构的变化多端,“一根藤”还需要经过打样、取材、落墨等26道工序,方能成品,这可不是一般木匠能做到的。

 


 “吉子” 


宁波家具与其它流派的不同之处,便是需要用一种连接各个雕刻件的小部件,而这个小部件被誉为宁式家具的“眼睛”,在浙东,人们称之为“吉子”。


《西厢记》吉子木雕


吉子是由明代家具中“矮老”演变而来,起支撑、固定红木家具构件的作用。到清代,受当时清式家具雕饰风格影响,吉子从单一的支撑结构,慢慢演变为支撑、装饰并重。


清代松鼠偷葡萄黄杨吉子


吉子大多处于红木家具中牙条与档、档与档之间,相当于苏作家具中的“卡子花”,但吉子较之“卡子花”,其结构功能更趋于弱化。


清 黄杨木雕喜庆人物纹吉子 (一套八件)


在宁式家具的装饰中,吉子常常与拷头工艺相结合,如在拷头制成的回纹图案中嵌入吉子,一个作为藤,一个作为果,藤长果硕,象征子孙繁荣昌盛。大一点的吉子或是周围包有花板的吉子也叫“吉子板”。


清透雕蝠寿纹黄杨木吉子


清圆雕倒挂狮子黄杨木吉子


若说榫卯是红木家具的灵魂,那么吉子便是红木家具的点睛之笔。从前人们在购买家具时,往往只要吉子(或连带花板、插件)而非整件家具,此举在当时被称为“搂眼睛”。

 

  

 “小插人” 


朱金小插人


“小插人”装饰是圆雕装饰件,也是宁式家具装饰的特别之处,一般出现在床的冠、罩、围等面板的上端和两侧。



“小插人”尺寸小,内容大多是人物故事。而最重要的是这个“插”字,这个字说明了装配工艺,能在床上随时插上卸下。



浙东朱金床上的小插人形制大都相似,多为亭台楼阁、戏剧人物、蛮人送宝等吉祥如意喜庆味浓的题材。而朱金花轿和台阁的小插人,题材则以和合二仙、罗汉戏金蟾、魁星点状元等民间传说故事为主。



总之,这些朱金小插人,都是古代工匠经过雕琢、打磨、漆朱砂红、贴金、彩绘等诸多工序才完成的,留到现在,很多都已经是民间的艺术珍品了。


而这其中又大有乾坤:


宁海的朱金小插人以才子佳人题材居多;


奉化清中期的小插人功口最好最精、表现力也最强;


三门的小插人多为骑马打仗题材;


天台的小插人喜欢开眼雕;


而象山的小插人朱金最出色。

 

                                          


                                                                     

— 3 —


宁波“三金”


宁波有“三金”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分别是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和金银彩绣。其中,前两者便用于宁式家具之中。



 朱金漆木雕 


中国的朱金木雕工艺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它源于汉代的雕花髹漆和金箔贴花艺术,属彩漆和贴金并用的装饰建筑木雕,多用于寺庙的建筑装饰与佛像制作。

清 朱漆描金方角柜 (一对)


朱金木雕的艺术效果主要来自漆工的修磨、刮填、彩绘和贴金,所以有“三分雕,七分漆”之说。正是这种工艺,使朱金木雕产生了富丽堂皇、金光灿烂的效果。


明代 朱漆描金宴饮欢聚图圆形盒


清康熙 朱漆描金八宝纹瓜棱形茶叶罐 (一对)


宁波本地出产的木材以柏木、杉木、樟木、榉木等软木类为主。宁式家具就地取材,大量选用软木,其家具主体是经济适用型的,而并不强调高档昂贵硬木的使用。

 

因为软木木质较为松软易腐易蛀纹理也不够均匀,不适宜精细雕刻。鉴于此,宁式家具多用朱漆或朱金漆工艺来进行修饰。


清朱金木雕二十四孝图橱门板


漆工先在木雕制品上施以生漆,贴上金箔,而后,在其两侧或缝隙中另添朱红漆。待干后,利用折光的原理,黄澄澄的金箔因朱红漆的映衬,更显出富丽堂皇、繁荣昌盛的气氛。


晚清朱红镏金小镜台


自明清来,朱金木雕普遍应用于民间日常生活,如日用陈设、佛像雕刻、家具装饰,特别是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轿。

 

民间几乎家家都会有几件朱金木雕的家具或日用陈设,“十里红妆”就是朱金漆工艺最具代表。



浙江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是一顶清末民初时期的宁波朱金木雕花轿,花轿还有一个非常好记的名字,叫“万工轿”,又叫“百子轿”。



过去10个工匠师傅制作一顶“万工轿”,得花上3年,制作一顶“万工轿”的成本可想而知。

所以当时应该也没有人会对于这种只有婚嫁时才会用到的“一次性产品”投入如此之多的财力物力,而租赁的方式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据“聚成号”的后人透露,当时的宁波帮知名人士虞洽卿家里要办喜事,需要一顶全新最豪华的万工轿,投巨资给“聚成号”,“聚成号”组织宁波、象山、宁海等地一大批当时最好的工匠,花费许多精力终于“私人定制”而成。



在虞洽卿家里办完喜事之后,这顶轿子就留在了“聚成号”,和现代人的习俗一样,供给要办喜事的家庭租赁使用。


 泥金彩漆 


泥金彩漆,是一种泥金工艺和彩漆工艺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漆器工艺。



自南宋以来,十里红妆这一婚嫁习俗在宁海蔚然成风。为了显示家底富有,在器物表面堆塑、贴金、彩绘的泥金彩漆工艺品成为了首选。 


红妆家具


泥金彩漆以中国生漆和金箔为主要原料。制作方法分为“堆泥(堆塑)”、“沥粉”、“泥金彩绘”三种。可以用一种工艺技法单独成品,也可三种结合,综合成一个工艺丰富的产品。

 

堆泥是泥金彩漆最独特的工艺方法,是在平面上做“加法”——手工堆塑。


 

艺人以生漆、瓦片灰或蛎灰按一定比例捣制成漆泥,在木胎漆胚上堆塑山水、花鸟、人物、楼阁等图饰,再给堆塑贴金、上彩,工艺繁杂,颇有汉唐雕刻艺术之遗韵。



“泥金”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他的历史悠久,广为流传。然而真正兴盛起来是在宣德年间。


据明代《浙江通志》中记载:


大明宣德年间宁波泥金彩漆、描金漆器闻名中外



从中可以知道,泥金彩漆在明宣德年间已形成了制作的鼎盛时期,明宣德距今已有550多年。


清泥金彩漆木提桶


2011年5月23日,宁波泥金彩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曾经惊艳世人的“十里红妆”,成为了旧时光里的剪影。色彩斑斓的泥金彩漆,也尽数停留在回忆里。


泥金彩漆正面临着技艺凋零,也许某一天彻底被世人遗忘,悄无声息地“人间蒸发”。



 金银彩绣 


宁波金银彩绣是在真丝质地的面料上用各色彩线绣制、金线和银线盘绣而成的汉族民间手工艺品之一,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有的民间风格、丰富的形象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波金银彩绣


过去宁波素有“家家织席,户户刺绣”的传统。据《唐六典》记载,武则天曾赠送宾客金字、银字绣袍,这是有关金银彩绣艺术最早的文字记载。


从已有史料看,金银彩绣始于汉而盛于唐,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 3 —


骨木镶嵌



宁波的骨嵌工艺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精良,将此传统工艺巧妙地运用于宁式家具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清骨木镶嵌桌椅一套

 

《鄞县县志》记载:


宁渡骨木镶嵌图案古拙,几同汉画,手工精绝,奏刀工致,尚不落伍。

 

自清代以来,宁波地区的传统家具,逐渐盛行镶嵌工艺,尤其是牛骨镶嵌,表现出了较高的技艺水平,并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


 

镶嵌工艺是实现宁式家具独特人文情怀表达的重要方式。“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宁波地处浙东沿海地区,骨木镶嵌必不可少的鱼胶、朱骨、贝壳、木竹价格低廉,随手可得。


 

早在唐宋年间,宁波的镶嵌工艺已经发展成独具浓郁地方风格的工艺样式。明清时期,宁波地区的镶嵌家具兴起,成为宁式家具中最具特色的一个品种。


红木骨木镶嵌千工床


骨木镶嵌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骨嵌工艺主要以牛骨、螺钿、象牙、黄杨木等为原料,研磨成薄片,按需锯成各种花纹,镶嵌在木板上。其中最有特点的镶嵌是牛骨和黄杨木合嵌。


 

从宁式家具花板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木嵌脱胎于木雕,从清初到道光时期,宁波的镶嵌家具经历了”木嵌--黄杨木与象牙嵌--骨木和嵌--骨嵌”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镶嵌工艺来看,宁式家具更多地沿袭了苏派风格,因为这两地本来就近在咫尺,工艺上互补是常事,而且这两块同属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传统文化板块结构,在同伍中融合、汇流、结缘亦是常理。



富有地方特色的宁式家具,是我国优秀家具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风格特点尚待进一步去研究、探讨,并加以运用。

 



— 4 —




由于宁式家具不象晋派那样追求大器,它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小康之类的殷实之家或者是平常人家,所以经济实惠是它的宗旨,它是近代家具商品化的产物。


宁式家具现在的存在形式多为博物馆收藏,或者是现代制作的宁式仿古家具。


今天研习君暂且就不给大家做当地企业推荐,各位若是想了解传统的宁式家具,研习君建议去趟浙江省博物馆吧。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