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岁的大唐小公主,靠成功的巧谏,解决了连名臣魏征都绝望的难题

 思明居士 2018-08-10

大唐一朝数百年,经历了数不清的繁华与幽暗。开启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一向以英明神武著称于世,可是,再厉害的君主也会有犯迷糊的时候,唐太宗这犯一下迷糊,整出了点儿动静,直接让整个朝廷都炸了锅了。

那是贞观早年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太宗突然间就迷上了西周时的分封制度,还坚持认为,效法古人才能国运长久,国本永固,因此开始极力推行一种名叫“世袭刺史”的制度,“……割地以封功臣,古今通义,意欲公之后嗣,辅朕子孙,共传永久”。

这种世袭刺史制就等同于西周时的分封——把疆土分割成若干块,然后让王公贵族和大功臣们各自固定在某一个地方任最高长官,长官死后,官职就由他的子子孙孙们世袭到永久。

18岁的大唐小公主,靠成功的巧谏,解决了连名臣魏征都绝望的难题

唐太宗 李世民

此举一出,立刻遭到大臣们的集体反对,因为这种做法明显太荒唐了,这整个就是在开历史倒车嘛!想象一下,大唐如果像西周那样被分裂成一个个世袭的诸侯国,接下来会乱成什么样子,那场面,想想都可怕。

但是,唐太宗的意志这回十分坚决,无论谁劝都听不进,一定要这样推行下去,就连那个出了名的名嘴魏征一个劲地死命苦谏,也丝毫不起作用。终于,连公认最厉害的魏征也绝望了。

万般无奈之下,长孙无忌想出了最后一招,自己家里一个儿媳对太宗来说还有些分量,只能让她去试一试了。

18岁的大唐小公主,靠成功的巧谏,解决了连名臣魏征都绝望的难题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想到的这位儿媳,就是唐太宗的嫡长女长乐公主,名叫李丽质。不同于唐时那些奇葩类型的高阳公主和安乐公主等,她是唐宫里一位真正值得后人称道的规矩公主,不光才貌双绝,且人品贵重。她一生的行事做派,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所谓公主当如是。

因为有母亲长孙皇后的教导,这位从出生起就享尽无限荣宠的娇贵公主,从来也没有恃宠而骄过。平日里,她只专注于书法绘画,而且颇有成就。可惜,她的书画作品到了清朝时就失传了,我们现在只能从她的陵墓陪葬品中欣赏到她生前常用的一些砚台。

十三岁时,父亲把她嫁给了长孙无忌的嫡长子长孙冲。嫁到长孙家后,李丽质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太宗面前最得宠的公主而傲视夫家。她与长孙冲相互爱慕欣赏,婚后日子平静而甜蜜,她对公婆的礼敬孝顺,则更是常常为时人称道。

18岁的大唐小公主,靠成功的巧谏,解决了连名臣魏征都绝望的难题

长乐公主 李丽质

可以说,她在宫中和夫家的日子,都过得堪称完美。本来以为就这样平静过一生了,没想到,朝廷里的这桩国事,又让她再次走上了史书。

听完了公公长孙无忌说明前后缘由后,李丽质当即表示,接受这一重托。自幼就聪慧伶俐的李丽质,这一次,身负着朝廷众大臣们的巨大期望,进宫去劝谏父亲。

也许,是女儿家的思考和表达方式让太宗更容易接受吧。面对女儿的耐心苦劝,他居然听进去了,接着,就在贞观十三年(639)的二月,他下诏停止了这样的分封。

最终,唐太宗的这场历史倒车算是没开成,可李丽质的这次救急之举却被史书郑重地记载下了。这一年,李丽质只有18岁,她靠自己成功的巧谏,解决了连名臣魏征都绝望的难题。

18岁的大唐小公主,靠成功的巧谏,解决了连名臣魏征都绝望的难题

名谏 魏征

可惜的是,这位德、才、貌全佳的公主在此事几年后就病逝了,她死的时候,年仅23岁。面对爱女早逝,唐太宗哭成了泪人,之后,他把这个心爱的女儿陪葬在了自己的昭陵。

值得一提的是,在昭陵目前所有已发掘的陪葬墓中,李丽质的陵墓是其中规格最高的,或者说,是逾制而建的。比如,太宗所有的其他嫔妃和子女的墓都一律只有一道石门,而她的墓,竟然连续设置了三道石门。最受宠的公主,果然名不虚传。

关于她的死因,史书上并没有言明,只记载说她当年六、七月上突染急病,然后,医治无效,八月十日就去世了。23岁的芳龄年华,走得却是这样突然。

以她的地位,一生中所享有的,都是大唐皇家最顶级的饮食医疗保障。那么,夏天里,突然染病,然后就迅速死亡,笔者猜测,她有没有可能是,被蚊子叮咬后不幸染上了疟疾?

史料出自《资治通鉴》,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