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建高台以眺望皇后的坟墓,大臣说了句话,皇帝下令:毁掉高台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唐太宗在位期间虚心纳谏,向他提出建议、批评的大臣很多,尤以诤臣魏征为最,这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他的“明君”形象。魏征向唐太宗进谏的史实很多,其中关于皇帝不该思念长孙皇后过于唐高祖的谏言,堪称典型案例。

长孙皇后是北周、隋朝名将长孙晟之女,不仅容貌秀美,而且性情温顺、知书明理,是个秀外慧中的奇女子,自从嫁给李世民后,夫妻二人鹣鲽情深,关系亲密的不得了。长孙氏为李世民育有三子四女,在夫君登基后被册封为皇后,统领后宫十年时间,期间屡屡劝谏唐太宗进贤任能、察纳诤言,是一位无比贤明的皇后。

长孙皇后贤惠淑德、语不及私

长孙皇后贤惠淑德、语不及私,甚至在临终前都以国事为忧。对于前代外戚干政以致家族覆亡的往事,皇后一直引以为鉴,认为自己的家族能和皇室联姻已是莫大恩宠,但他们并非全是才德出众之人,然而却能占据高位,长此以往便容易招致灾殃。所以为家族安危考虑,皇后临终前恳请太宗切莫让其族人担任中枢要职,只需要让他们以外戚身份参加朝觐便可,可惜皇帝并未完全听从。

及大渐,与帝决,时玄龄小谴就第,后曰:“玄龄久事陛下,预奇计秘谋,非大故,愿勿置也。妾家以恩泽进,无德而禄,易以取祸,无属枢柄,以外戚奉朝请足矣...”又请帝纳忠容谏,勿受谗,省游畋作役,死无恨。见《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一》。

长孙皇后堪称唐太宗的“贤内助”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皇后崩逝于太极宫立政殿,年仅36岁。皇后死后葬于昭陵,太宗遵从她要求薄葬的遗愿,在陵墓中不陪葬金玉等物,只设置用土木制成的人马、器皿等物(“帝复为文刻之石,称‘皇后节俭,遗言薄葬...今因九嵕山为陵,凿石之工才百馀人,数十日而毕。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四·唐纪第十》)。

长孙皇后入葬昭陵后,太宗尤且对她追思不已,为了能稍缓相思之苦,便在宫里面修建了一座高耸的楼台(层观),在政务闲暇之余,便会登临此地眺望亡妻,有时一呆就是一整天,不吃不喝、不言不语,显得异常的悲伤、寂寥。有时候,皇帝为了分解相思之苦,还会拉着重臣陪同悼念,每每在这种场合,大臣们都会陪着皇帝流泪,好像他们真的怀念皇后一般。

长孙皇后薨逝后,唐太宗悲伤不已

某天,唐太宗将魏征带在身边,并跟他一起登临高台,远眺昭陵。没想到魏征做出一副努力远眺,但依旧看不清的样子,让皇帝大为着急,便指着昭陵的方向,问他是否能看清楚。此时魏征才慢悠悠的回复道:“恕臣愚钝,臣还以为陛下眺望的是献陵(唐高祖的陵墓),原来是昭陵啊。”

太宗是何等聪明之人,立刻便明白魏征是在提醒自己,不能只顾及思念亡妻而忘了先父。随后,皇帝一边哭泣,一边命人拆毁高台,不再时时眺望昭陵(“上念后不已,于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尝引魏征同登,使视之。征熟视之曰:‘臣昏眊,不能见。’上指示之,征曰:‘臣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则臣固见之矣。’上泣,为之毁观。”引文同上)。

唐太宗接受魏征的劝谏,下令拆毁层观

古代提倡以孝为先,不提倡丈夫祭奠妻子,即使贵为帝王,也往往身不由己,所以唐太宗如此明显的悼念亡妻,必定会遭受传统主义者魏征的奚落,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感情真挚。所以尽管拆毁了高台,但皇帝对亡妻的思念却一刻也未能停止。

唐太宗曾在给魏征的一封手诏中,公然向其倾诉自己在丧偶后,是如何的心神恍惚、食不知味,还经常在半夜中醒来思念亡妻,以至于再也无法入睡(“但顷年以来,祸衅既极,又缺嘉偶,荼毒未几,悲伤继及。凡在生灵,孰胜哀痛,岁序屡迁,触目摧感。自尔以来,心虑恍惚,当食忘味,中宵废寝。”见《全唐文·答魏徵手诏》)。唐太宗对亡妻思念如此之深,千余年后依然令人感动。

唐太宗虽然拆毁层观,但依旧思念长孙皇后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驾崩并入葬昭陵,在泉下等待了十三年的长孙皇后,终于再一次与丈夫“聚首”。正所谓“生同衾、死同穴”,太宗与长孙皇后生前、身后都能相守在一起,也算是帝后界的“模范夫妻”了。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全唐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