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08/09【心脏】警惕致命的“铁石心肠”

 华向东001 2018-08-10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是第三常见心血管疾病,与高血压息息相关,一旦出现某些症状,两年内死亡率 50% ,而且变硬部位不可逆,想要保命必须换掉!



主动脉瓣狭窄


心脏主动脉瓣狭窄症状和冠心病心绞痛很像,但是死亡率要高很多,冠心病心绞痛的一些症状可以通过药物缓解,这种疾病一旦发作,药物不起作用,如果发生猝死,很难抢救过来。


°
主动脉瓣狭窄特点

1、第三常见心血管疾病

2、出现症状,两年死亡率50%

3、变硬的部位不可逆


主动脉瓣膜是很薄的,在主动脉瓣狭窄的时候,薄的瓣膜就变得非常硬。血液从左心泵出,通过主动脉瓣到全身,再从右心接纳全身回来的静脉血,主动脉瓣是心脏向全身泵血的最后一道关口,如果出现硬化,瓣膜无法正常打开,一旦完全闭合,心脏泵出的血液,无法供给全身,大脑等重要脏器突然缺血,造成猝死。 



  • 异常瓣膜1:二叶主动脉瓣,先天发育不完全,长时间血流异常冲击,会造成瓣叶增厚,出现钙化。

  • 异常瓣膜2:三叶瓣膜其中两个长在一起了,会导致血流异常,出现瓣膜钙化。

  • 异常瓣膜3:瓣膜钙化后缩小,瓣膜打开异常,血流供应出现问题。 


【专家提示】主动脉瓣狭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一般建议60岁以上就要做相应的常规检查。



导致瓣膜变硬的原因


主动脉瓣狭窄是心脏老化的一个机制,但不是所有老年人都会得这个病,还有另外的因素会加重、促进它的钙化。常见的有血压高、血脂高等。血管会产生一些内分泌的物质,既会对高血压产生影响,同时会损害血管里面的内皮细胞,包括瓣膜,造成瓣膜整个的纤维化、硬化。



肾血管紧张素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性的一个反馈,在高血压或其他疾病的时候,血管紧张素正常分泌的东西出现了过度情况,既使血压升高,又损害内皮,造成主动脉瓣膜细胞损害,人体修复过程产生了很多的成骨细胞,软的瓣膜就被硬化。


°
肾血管紧张素异常有两大危害

1、导致血压升高

2、损伤主动脉瓣膜



一举两得的防病妙招


正常人都有肾血管紧张素,如果它处于紊乱的状态,可以用药物调理。沙坦类降压药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简称ACEI,普利类的降压药是血管紧张素受体,简称ARB,这两类药对于高血压有作用,同时对于保护内皮细胞、瓣膜细胞,预防或者减缓硬化钙化是有好的效果的。这两类降压药既能降血压,又能兼顾心脏的瓣膜病,一举两得。



【注意】降压药有不同的针对性,用药换药一定要遵医嘱!!


主动脉瓣狭窄自救妙招


病例:

林爷爷今年82岁,30年以前尿毒症,透析了2年,做过两次肾脏移植,去年5月份开始出现喘不过气,逐渐加重,住院后发现林爷爷的病是心脏瓣膜引起的,当时的射血分数只有20%多(正常人60%—70%),已经心衰,胸腔积液,需要做手术,在医生评估后给林爷爷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


1
自救妙招一: 识别要命的症状


轻度: 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心悸、缺氧、供血不足、静脉回流受阻

轻度主动脉瓣狭窄心电图正常可与冠心病心电图作鉴别诊断

中度:心绞痛

重度:多汗、晕倒晕厥,甚至抢救不过来


【注意】心脏超声可以准确检测脉瓣狭窄。



2
自救妙招二: 听见致命的心音


有三高、心脏病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通过听诊器来自我判断。


正常的心跳声是有劲、有节律的,主动脉瓣狭窄时两次心跳之间会有吹风样的杂音,主动脉瓣狭窄后血液通过瓣膜口不顺畅,产生冲击导致杂音,这是最典型的一种,除此之外杂音还有很多种类型,因此,一旦发现杂音的出现一定要及时就诊。


专家告诉我们,心脏在胸骨的正中偏左一点,握拳,食指和大拇指的位置大概就是主动脉瓣的位置,这种杂音通过听诊器可以听见,把听诊器贴在皮肤上就可以听见心音;另一种是直接把耳朵贴在心脏上,如有杂音,也能听见。



3
自救妙招三:勇于舍弃原装—人工瓣膜


人工瓣膜是特殊的金属支架,利用温度的特殊性,先压到很小的鞘里,通过微创的方法,送到瓣膜的地方,球囊扩张、狭窄解除,然后温度一释放就打开了,支架里就是正常的三个瓣叶,恢复正常的瓣膜功能。


专家讲解人工瓣膜置换


人工瓣膜的使用期限可能是十几年、二十几年,看个人的保养情况。如果用了十几年后,瓣膜又出现了问题,还可以再做一个微创,基本上在60岁之后才会需要做人工瓣膜置换。




  专家出诊信息  


张海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心外科

星期三上午、星期五上午

备注:因不可抗力造成门诊时间,地点,费用、出诊类型的改变,以医院当日公布信息为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