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孩参加婚礼时发现商机,开“花瓣专卖店”,年赚百万

 了明y 2018-08-11

一个赔钱的花店,从废弃的花瓣中找到商机。陈妍1988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大专刚毕业尚无经商经验,她就只凭兴趣贸然投资3万元接手了一间花店。地处花店一条街,同行间的竞争异常激烈。2009年国庆节,她去参加朋友的结婚典礼时,被从空中撒下的五颜六色的塑料花瓣所吸引。

事后她询问那位结婚的朋友为什么不用真花瓣,对方说:“一束鲜花那么贵,却采不下多少花瓣,整场婚礼撒下来得多少钱?”这天,当一家刚开业的饭店拉回8个大花篮,并向陈妍支付了租金后,她不由灵光一闪。

从此,陈妍开始着手利用这些残花,把花瓣收集起来卖给婚庆公司,让新人们在婚礼上下起真正的“花瓣雨”。让废弃的花瓣到热门的婚庆市场重新激发盈利价值。接下来的日子,陈妍又与几家影楼和婚庆公司达成了供货协议。影楼只是在拍婚纱照时,想通过撒花瓣为新人留住“落英缤纷”的美丽瞬间,需求量不大,因此她开出的价格要比婚庆公司高。

出于长远打算,陈妍决定扩大进货渠道,以每年2000元的收购费用,与10多家花店签订了收购残花的协议。被当作垃圾处理的残花也能卖钱,不明底细的花店老板们很愿意接受,有人把供货协议一签就是3年。做到第4个月,陈妍的花瓣生意已经有声有色,月盈利不低于1万元。

而在之前专营鲜花时,她每个月都入不敷出。2010年初,陈妍索性不再做鲜花生意,把店名改成了“花瓣专卖店”。合作的供应花瓣的花店、种植基地增加到数十个。她发现,尽管市场上早就有作为礼品出售的干花,但都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生产的整束整枝的,每束干花配上小竹篮卖六七十甚至上百元。

赋予商品一定的文化情感内涵提升其价值,也更容易被认可。历来无论什么商品,只要有了情感卖点,即便价格“离谱”,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也很低。2010年,手中已颇有积蓄的陈妍成立了一个小型加工厂,大批量制作“花瓣瓶”,并根据不同类型人喜欢的花瓣品种、香味、功效等,推出了“情侣花瓣瓶”、“血型花瓣瓶”和“白领花瓣瓶”等细分品种。2011年,陈妍注册成立了公司,在加工和销售“婚礼抛洒干花瓣”、“工艺花瓣瓶”的同时,她开始带领团队成员研发新产品。

3个多月后,陈妍公司生产的袋装花瓣浴、花瓣茶、花瓣面膜等专用产品进入市场,如今已颇受白领女性欢迎。下一步,陈妍还准备建一个大型的鲜花种植基地,专门培育高品质的花瓣作为公司的生产原料。发展两年多时间,陈妍已经从一个赔钱的花店做起实现上百万元的盈利。但她依然“野心勃勃”,目标是做中国最大的花瓣生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