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名墓中挖出镇馆之宝,见证卫青逆袭的爱情!

 天宇楼33 2018-08-11


它是镇馆的国宝,它是最精湛的博山炉之一,它是平阳公主和卫青爱情的见证。


在我国古代,文人和贵族大多有焚香的习俗,或燃香洁室、或熏衣染被,“欢作沈水香,侬作博山炉”,这是汉晋六朝文人对熏炉和香所作的隐喻吟咏。


在焚香器物中,汉代“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堪称最为精湛的博山炉之一。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通高58厘米,最大直径9厘米,重2.57千克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于1981年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市茂陵1号无名冢1号从葬坑,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是该馆的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寝,这件国宝级文物和汉武帝有什么关系呢?它为什么能被称为国宝呢?让我们来一一探寻。


  绝世工艺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炉呈半球体,博山形。青铜质地,通体鎏金,局部鋈银。由炉体、炉柄分铸铆合而成。


熏炉柄下座圈足,足高7厘米,上浮雕二蟠龙相纠,龙身满饰鎏金细纹鳞甲,眼、须、爪、银竹节形柄纳入龙口。


柄分五节,节上刻出竹叶枝杈,上端铸有歧出的三蟠龙,龙身鎏金,爪鋈银,龙首上承炉盘。高杆枝头结华炉,鎏金鋈银,精雕细镂。


整件熏炉被九条龙装饰,而“九”在我国古代象征最高数字,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之所以能从精品文物众多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中脱颖而出,成为镇馆之宝。除了其历史价值,更是由于其非凡的工艺。


整个“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整体造型挺拔秀美,工艺精湛,是由三种工艺组成: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是罕见的艺术精品。


要知道,鎏金是用汞把泥金化成汞泥,再拿一种金属的网子,还有一根棍子,挑着金泥抹到上面,再拿炭烘烤。鎏金在银上面很难附着,而且汞蒸气挥发有毒,整个工艺难度之高,至今都很难仿制而两千年前的鎏金到现在依然存在,更是一个奇迹。


 皇家御用 


要探寻“鎏金银竹节铜熏炉”的身世,还要从炉子本身找线索。


在“鎏金银竹节铜熏炉”的炉盖口外侧,刻着一周三十五字的铭文:

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斤十二两四年内官造五年十月输第初三


底座圈足外侧刻铭文三十二字:

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输第初四


“内者未央尚卧”的意思就是,这件熏炉“由未央宫负责管理皇帝寝卧事宜的官员保管”。再结合其他铭文内容可知,此炉是西汉皇家未央宫的御用生活器具。


另从同时出土的'阳信家'刻铭的铜器分析,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专家推测:这件熏炉原在未央宫,而后被汉武帝赏赐给了姐姐阳信长公主及其丈夫大将军卫青。


  草根逆袭的爱情  


史料记载,汉景帝刘启和王皇后共生有四个孩子,老大就是阳信公主,最小的男孩就是刘彻。阳信公主因其封邑在阳信,而被称为“阳信长公主”。也因为其第一任丈夫平阳侯曹寿,又被称为“平阳公主”。


这位阳信公主,对弟弟刘彻关怀备至,所以深得刘彻的敬爱。大家都知道,卫青在娶阳信公主之前,曾是公主家里养马的奴隶。而阳信公主在此前也曾有两次婚姻,丈夫都因病而逝,不到30岁的公主,一次又一次成为寡妇。


虽然经历了两次打击,但她并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终于,年过不惑之年阳信公主第三次出嫁,嫁给了草根逆袭的“骠骑大将军”卫青。公主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而这段婚姻也成为千古佳话。

影视剧中的阳信长公主与卫青


如今这件宝物静静地矗立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独立展柜中,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人从她身边经过。


透过熏炉回望历史,游客纷纷,议论着公主和将军的爱情,是凝固的记忆,是逝去的流光,是国宝的“喃喃低语”。


关注《华豫之门》,

一同分享文物背后的故事。



《华豫之门》所发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处理;传播传统文化,分享鉴藏知识,弘扬正能量,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华豫之门官方 公众号ID:HNTVhuayuzhime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