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孩子哭了,别着急抱!”你也在为心理医生制造着新患者吗?

 娜sky 2018-08-11

“孩子哭了,别着急抱,让他哭一会再抱!不然就养成毛病了”

这句话咱们都不陌生,要么是听身边人说过,要么就是家里人说过!

乍一听,似乎有道理。但你想听听心理医生的评价吗?

前段时间,在上课时遇到一位亲子关系的心理医生,聊起家长对婴儿进行睡眠训练和延迟回应的育儿方法时。她表示这特别坑孩子,那些自以为“育儿有方”的家长们,其实正在给心理医生们制造着潜在患者!

孩子哭了,让他哭一会再抱,这种育儿方法就属于上面提到的延迟回应。

再严重点的,就是哭声免疫法了——“哭了不抱,不哭才抱”一个睡眠训练法,这些方法的确可以训练出一个极少哭闹、让妈妈省力的乖婴儿。只是,发表这些观点的人,并没有告诉你故事背后惊人的真相——被哭声免疫训练的孩子,长大后的自闭症、精神分裂、自杀、狂躁……感兴趣可以上百度搜搜。

曾亲眼见过一个月嫂拦着家人不让抱哭的撕心裂肺的婴儿,说:“听我的别抱,小孩哪有不哭的,多哭会能锻炼肺活量!哭会好!” 疑问:那你咋不没事哭会,练练肺活量呢?

可能她真以为这样是对的。但越来越多的心理医生们站出来反对这种做法。

因为对孩子进行睡眠训练、延迟回应,哭声免疫,这些都是违背孩子天性的训练。对孩子来讲,可能会给他的一生涂上灰暗底色,成为无法抹掉的伤痛!

我想和大家分享这样一段内容


“一些妈妈自己在婴儿期就经常被冷漠对待,成年后精神状态推行到婴儿期,经常像婴儿一样需要大量睡眠,不能承担压力和责任。在这种状态下还要喂奶,确实会让妈妈精神崩溃。当妈妈的精神压力如此大时,首先需要照顾好自己,及时请求帮助。妈妈不需要也不可能做到完美,夜奶坚持不了可以暂停,让家人、保姆去喂孩子,只要孩子被及时回应,就不会造成大问题。妈妈做不到的,简单承认自己做不到就好,不要认为孩子有问题,不要认为孩子的需求不合理,不必要想要矫正他。

睡眠训练的相关文章中列出了一堆睡眠、喂奶的时间表,其理论解释是:让孩子感受到大人控制着一切,会让孩子有安全感。这完全是头脑中妄想的产物。稍微学过一点客观心理学基础的人都知道,婴儿一出生就处在“全能自恋期”,认为世界围着自己转,自己对世界有掌控感,呼奶唤抱,无所不能,“世界与我一体”。父母满足婴儿的自恋,是婴儿最重要的安全感来源,也是婴儿从自恋中走出来的基础。从很小就被大人掌控,按照大人的节奏来生存的孩子,成年后非常容易进入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中,难以忍受别人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在各种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制造大量冲突、痛苦。最极端的例子如变态杀人狂,就是在“全能自恋期”遭受重创,成年后仍然追求绝对控制 ,而只有死人才能被绝对控制。

婴儿是极其细腻敏感的存在,他像镜子一样反映父母的内心世界。夜哭夜闹的婴儿,一部分是正常的生理反射,如果哭闹频繁,很可能反映的是大人内心的焦虑。真正为孩子好,不需要按照时刻表喂奶,哄睡,不需纠正他吃奶和睡眠习惯,(个人认为此处是指孩子时间规律的习惯)而是回到自己心中,当孩子夜里醒来哭泣时,陪在他身边,既不逃跑也不阻碍,觉察身体和心灵的感受,让自己的感受流动。等自己内心安静和规律起来,孩子自然会在安全的能量场中回归内在的睡眠规律。这个过程就是心理治疗,它对母亲是巨大的疗愈,但又极难做到,因为我们面对痛苦时最容易做的就是直接解决掉引起痛苦的外在的人或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