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活血化瘀药——刘寄奴

 为什么73 2018-08-12

常见活血化瘀药——刘寄奴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Liú Jì Nú

  【别名】金寄奴(《日华子本草》),乌藤菜(《通志》),六月雪、九里光(《药材资料汇编》),白花尾、炭包包、千粒米、斑枣子、细白花草、九牛草(《湖南药物志》),苦连婆(《闽东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于8月开花时,连根拔起,晒干,除去根及泥土,打成捆。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60~100厘米。茎有明显纵肋,被细毛。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9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窄成短柄,边缘具锐尖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有蛛丝毛,中脉显著;上部叶小,披针形,长约1.5厘米;下部叶花后雕落。头状花序,钟状,长约3毫米,密集成穗状圆锥花丛;总苞片4轮,淡黄色,无毛,覆瓦状排列;外层花雌性,管状,雌蕊1;中央花两性,管状,先端5裂,雄蕊5,聚药,花药先端有三角状附属物,基部有尾,雌蕊1,柱头2裂,呈画笔状。瘦果矩圆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树林下。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广西、广东等地。主产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性状】干燥的带花全草,枝茎长60~90厘米,通常已弯折,直径2~4毫米,表面棕黄色至棕褐色,常被白色毛茸,茎质坚而硬,折断面呈纤维状,黄白色,中央白色而疏松。叶互生,通常干枯皱缩或脱落,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密被白毛,质脆易破碎或脱落,枝梢带花穗,枯黄色。气芳香,味淡。以叶绿、花穗黄而多、无霉斑及杂质者为佳。

  【炮制】拣净杂质,去根,用水洗净,稍浸,切段,晒干。

  【性味】苦,温。

  ①《唐本草》:味苦,温。

  ②《日华子本草》:无毒。

  【归经】入心、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②《本草新编》:入心、脾、膀胱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治经闭癥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

  ①《唐本草》:主破血,下胀。

  ②《日华子本草》: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癥结,止霍乱水泻。

  ③《开宝本草》:疗金疮,止血为要药;产后余疾,下血、止痛。

  ④《本草蒙筌》:消焮肿痈毒,灭汤火热疼。

  ⑤《纲目》:小儿尿血,新者研末服。

  ⑥《本草求原》:治心气痛,疳疮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注意】气血虚弱,脾虚作泄者忌服。

  ①《卫生易简方》:不可过多,令人吐利。

  ②《本草经疏》:病人气血虚,脾胃弱,易作泄者勿服。

  【摘录】《*辞典》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