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兵器谱 | 从兵器角度来看胡汉战争

 leo_qiu的书馆 2018-08-12

在我国西汉武帝时期,汉王朝与北方草原牧猎民族匈奴进行过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史称“胡汉战争”。这场战争对争战的双方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汉王朝取得了胜利,匈奴或北遁,或南降,但汉王朝也因之资财耗尽,国力大伤。影响这场战争的除了国力、国策、兵力、战将、战策之外,兵器战具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对付匈奴的骑兵,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曾变服骑射,组建骑兵,当时骑兵的装备还不很完善,其装备情况杨家湾出土的骑兵俑可以作参考。首先马背上只有与秦代战马上相似的软鞯垫,而没有马鞍,更没有马镫。其他马具有辔、鞦等。其二是骑兵的装束与步兵没有大的差别,都是头戴巾帻或皮弁,身着战袍,足登麻鞋。有少部分骑兵披挂有保护前胸和后背的铠甲,只是数量较少,仅占骑兵俑总数的十分之一(图一)。



图一 :西汉步、骑兵及两汉鞍具

图二:胡汉交战图—骑兵(局部,山东)

图三:胡汉交战图—步兵(局部,山东)


在胡汉战争画像中,不论是汉朝军队还是匈奴军队,参战的既有骑兵,也有步兵。他们所使用的兵器,汉军所用的有弓箭、矛、戟、环首刀、盾、钩镶、弩,在沂南北寨的胡汉战争画像中,还有锤和钺。匈奴的军队大多使用弓箭,少数使用矛、戟等长柄兵器。汉朝军队使用的兵器种类明显多于匈奴(图四)。



图四: 画像石刻中的胡汉步、骑兵



在汉代,匈奴虽然以游牧为业,但也有相对发达的手工业,能冶铁、制陶,筑宫室。铸造的兵器有刀、剑、矛、箭镞、马具等。这个时期的兵器无论工艺水平,还是形制,都大大吸收了汉朝中原文化的先进因素。特别是长剑、矛、环首刀、镞等几乎与中原相近(图五),差的或许只是质量。


图五: 战国至西汉中期匈奴所用兵器、马具


关于汉朝与匈奴在军事上的优、劣势对比,晁错在《言兵事疏》中有过客观而精准的分析,曰“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疲)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若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骤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卒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事实就是这样,在汉朝军队使用的兵器中,杀伤力明显优于匈奴的,最主要就是弩。弩和弓虽然都是远射兵器,但其性能却比弓优越许多,其一是有弩臂,设机枢,可以加大弓的张力,射程比弓要远。其二是可以延长瞄准时间,从容发射,命中率更高。其三是事先可把弩张好,敷上箭,等待时机,同时发射。克敌于不措。对付匈奴骑兵,弩是最好的兵器(图六)。



图六: 弩和弩机

汉代是弩改进和应用更广泛的时期。与战国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是在弩机外加装了一个称为“郭”的匣状青铜外壳,牙、牛、悬刀等机件,均用铜枢按组合关系装入郭内。郭有三个优点,一是保护弩机,使弩臂不易劈裂,从而可以制作张力更大、射程更远的弩。二是简化了组装程序,加快做弩的速度。第三个优点是加高的望山,有的还在望山上加刻刻度,提高了命中率(如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的铜弩机,江苏舒城出土的铜弩机)(图七)。



图七: 舒城出土西汉刻度铜弩机


汉代的弩,既有靠臂力拉张的“擘张弩”,又有靠双脚踏弓臂,双手拽弓弦装箭的“蹶张弩”。在汉代画像中,这两种形象都能够见到(图八)。


图八: 画像石中的蹶张力士


环首刀也是胡汉战争画像常见的兵器,多为汉朝士兵使用。使用者一手持刀,一手持盾或钩镶。出土的实物资料也很多,其形制长身直背,一面刃,柄后接一环形首。多用铁制作,优者用钢锻制,也有用铜铸者。这种环首刀以劈砍为主要功能,特别适合骑兵使用,在西汉时期,可以说是伴随骑兵而发展起来的新型短柄格斗兵器,在西汉前期,军队中环首刀与铁剑并存,与匈奴作战的汉武帝时期,铁剑仍有使用,以后渐渐取代了铁剑而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图九、图十)。



图九: 徐州博物馆藏西汉铜环首刀


图十: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西汉铁环首刀


长柄兵器中,矛仍在继续使用(图十一)。


图十一: 仪征詹庄出土西汉 铜螭首纹矛


戟在汉代有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常见的矛、戈合装与柄上的铜戟,到了汉代被铁制的卜字形戟所取代。为了加固,有的还在横枝和戟刺之间加装了铜龠。戟也有钢制的,如河北满城刘胜墓所出者。这种卜字形戟在战国晚期就已出现,见于易县燕下都。到了西汉,成了军队中装备的主要长柄兵器(图十二、图十三、图十四)。


图十二: 仪征詹庄出土西汉铜戟

图十三: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铁戟

图十四: 徐州 狮子山楚王陵出土西汉铁戟


在汉代几百年的发展中,卜字型戟的形制也有变化,西汉末期以后,横出的戟援渐趋向上弯,更利于向前突刺。胡汉战争画像所见的戟大多是这种形式。

在胡汉战争画像中,还见到一种叫钩镶的兵器。这种兵器由盾派生而出,可攻可防。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过完整的钩镶,它是由一个铁制的铤架上铆接一块盾形镶板做成。铤架的上下两端各伸出一个向前弯曲的钩,中间有一个长方形,可供手握的镶鼻,镶板中间有一个前突的尖刺(图十五)。


图十五

《释名.释兵》云:“两头曰钩,中间曰镶,或推镶,或钩引,用之之宜也。”从画像石图像看,它常与环首刀、短柄斧等配合使用,是步兵所用的兵器。作战时,中间的镶板可以格挡,两头的钩可以用来钩锁敌人的兵器,还可以用镶板前面的尖锥来刺击贴近身边的敌人,其性能比盾优越(图十六)。


图十六: 使用钩镶的汉卒(滕州西户口画像石)

 

这种兵器产生于东汉时期,在胡汉战争画像中可以见到钩镶使用的图像,实际上,在西汉胡汉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它还没有出现。

分析胡汉战争西汉王朝取胜的原因,在军事方面,主要的是组建了强大的骑兵部队,以骑兵对骑兵,以机动对机动,加之汉武帝善于用人,卫青、霍去病善于用兵,他们控辖的骑兵把迅疾灵活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能千里驰驱,长途奔袭。又革除了匈奴骑兵结构松散,不求阵法的弊病,可以集团作战,多兵种作战。他们既有战略眼光,又谙熟战术,当是取得胜利的必备条件。较先进的兵器,特别是强弩、环首刀和长戟等在军队中的广泛应用,兵器装备比匈奴精良,也是取得胜利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