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拥有这两件杀伤力极大的冷兵器,能够在战场上以防不测!

 龙虹吸水 2021-04-26

兵器是拳脚的延伸

 兵器是一切武术的精髓

这里是武术兵器爱好者大本营

兵器营
兵器营
兵器是拳脚的延伸, 兵器是一切武术的精髓, 这里是武术兵器爱好者大本营。
公众号

鞭、锏都属短兵,因二者形制、功能相似,所以历代都把鞭、锏相提并论。宋《武经总要》记:'铁鞭、铁锏二色,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有人作四棱者,谓之铁锏,谓方棱似形,皆鞭类也。'明《武备志》记载也大体相似。小说演义中隋唐英雄秦琼、尉迟恭即是一个使锏,一个使鞭,而且其形象以门神的形式固定下来,流传至今。

图片

鞭的起源较早,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但鲜见出土文物。鞭有软、硬之分:软鞭多为皮革编制,《史记伍子胥列传》记:'及吴兵入城,伍子胥求昭王,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这里所用即是软鞭。后来又出现了金属质七节鞭、九节鞭等多节鞭,这几种鞭因为可以折叠也被归为软鞭;硬鞭多为金属质,以钢铁质居多,铜质较少,不可弯曲,人称钢鞭。硬鞭尺寸较长,更适用于马战。《中国兵器史稿》中称:'鞭虽属短兵类,但其形制较长,而且较重,需大力演练。'持鞭者多持双鞭,左右挥舞,靠砸击力杀伤对手。

图片

多节结构是鞭的主要外形特征,宋《武经总要》称:'铁鞭多节,系袭晋代遗制。连珠三节鞭亦系胡人器型。'存世的铁鞭以竹节形和连珠形居多,横截面为圆形、方形和六角形等,其节数往往根据硬鞭长度而不同,大致为12节—13节。鞭在唐代较为流行,相传唐初名将尉迟敬德就擅使双鞭。明代何良臣《阵纪》中记载:

'钯尾鞭、丈八鞭,连珠铁鞭、豹尾鞭、铁鞭,各有专门,但身法、手法、步法,皆由拳棍上来。'可见明代军中仍有众多的使鞭者。清代遗留的硬鞭数量远不及锏的数量,这与火器盛行有关,也可能是硬鞭制造工艺较为复杂的原因造成的。由于硬鞭与锏在使用功能上几乎一致,清代使鞭的人多用工艺更简单的锏来代替,因此,今天所见存世的硬鞭多为明代或明代以前的器物,多做工精良。

图片

锏亦作'简 ,与硬鞭外形稍异,但使用功能几乎完全相同,硬鞭可单双兼用,而锏则多双用。有节、无节是区分鞭、锏的重要标志。锏身无节,横截面多呈方形或多边形,根据其边的多少可分为三棱锏、四棱锏、六棱锏或八棱锏等。有的铜面刻有凹槽,称为'凹面锏'。

图片

早期的锏粗大厚重,锏身前后粗细变化不大,顶端多无尖,主要用于砸击,即隔着盔甲也能将人砸伤、砸死。明清时期,轻甲流行,锏身相应变细,锏根部到顶端逐渐变锐,使重量减轻,在灵活度提高的同时也增加了刺的功能。锏的大小长短,因人而异,一般多在65厘米一80厘米之间。除长锏外,还有用干防卫的短锏,一般全长不足50厘米, 主要用于防身和堑壕内格斗。使长兵器的人,常把短锏藏于腰间,以防不测或兼为暗器。随着冷兵器逐渐退出战场,锏的尺寸也随之缩小,短锏数量增多,晚期的锏普遍没有凹槽,大多做工简单、粗糙。清未枪械盛行,锏作为近距离格斗兵器,存在了较长的时间,其间,锏的外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除锏身缩短外。有些锏的护格改为两侧延伸的月牙形,或变为如西式马刀护手样的'S'形挡手,这都是为堑壕内格挡敌方兵器所做的调整。

图片

鞭与锏历代被视为杂兵,多用来与其他兵器配合作战,因其格挡效果好,无刃,混战中不会伤及自己,所以常与长兵器为伍,长短搭配,能攻能守,效果最好。鞭锏大多沉重,使用技法有劈、扫、扎、抽、划、架、刺、撩等,使这些动作连贯流畅,需持长鞭、锏者具备大力。重鞭、锏对重甲有很大的破坏力,其结构对刀剑等兵器刃部的破坏也很惊人。为增加鞭、锏牢固度和柔韧性,铁鞭、锏均以精锻的钢铁为材质,铜鞭、锏较少,其材质也为熟铜。所以,现今所见以铸铁或铸铜工艺制造的古代鞭、锏除极少量为陈设器外均是伪品。

宋代以后,火器盛行,为增加灵活性,士兵所穿甲胄越来越轻,用长鞭、锏对付重甲的机会也相对减少,鞭、锏尺寸和重量开始变小,其功能也由进攻为主向防身和在狭小空间内格挡、破坏对方带刃兵器的方向发展。

图片

西汉时期百炼钢技术日益完善,这种先进的技术,很快便应用到兵器制造的领域。所谓百炼钢,就是在锻造的过程中反复的折叠,锻打,让铁转变为坚韧的钢材。再经过'淬火',使刀刃更加锋利。'淬火'是将刀刃加热到某一高温,再用水、油或空气使其急速冷却,并让工件表面硬化。由于环首刀,只有单刃研磨时间要短于两面开刃的宝剑制作周期短,更适合大批量生产。单面开刃,刀背可以做得较厚,进而带来更为优秀的劈砍性了。

图片

环首刀开锋角度非常小,非常利于劈砍想皮甲这样防具,这种设计就是针对匈奴人广泛装备的皮甲。匈奴人能够冶铁,但不能制钢,所以导致他们的兵器尺寸短小。通常是在四十到一百公分,环首刀通常在一米甚至一米以上。在冷兵器中一寸长则一寸强,这也恰恰说明了汉军战斗力强于匈奴的原因之一。

环首的出现应该是出于实用和美学的双重原因,既可以起到平衡配重效果、又可连绳套挂手稳定握持、还能坠挂饰物和刀穗。环首刀最初是作为骑兵的劈砍武器来取代原本的汉剑。汉剑由于双面开刃而不利于马上作战、不利于劈砍、易折断,这在对匈奴骑兵的近身战斗中非常不利。而环首刀单面开刃、厚脊,在当时而言是最利于砍杀的兵器,对于骑兵来说,环首刀适合单手劈砍,在马镫没对出现的汉朝,有相当大的优势。再者以马的冲击力,士兵在马背上只要握好刀,将环首上的绳子缠绕在手上,即使不用太大力也可以对敌人进行有力的杀伤,而且也能保证刀不会应为较强的冲击力而掉落。再加上强弩铁戟的长短程配合,大大加强了汉骑兵的攻击力。

图片

公园90年稽落山,东汉名将窦宪与北匈奴单于展开了殊死决战。一直以来,匈奴部队凭借精湛骑术何犀利弓箭几乎占尽了优势。而在汉军奇兵的步步紧逼下匈奴骑兵被迫在胜负不明的情况下与汉军展开了殊死的肉搏。在最后较量中汉军骑兵亮出了一种加长版的环首刀,将匈奴打的落花流水。

汉军出塞五千里在金微山历经厮杀。汉军这一仗,斩杀匈奴五千多人。匈奴单于逃走,自此彻底解决了匈奴之患。而残余的北匈奴则西迁到了欧洲,经过两百年的时间,将那里搅得天翻地覆,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的覆灭。

环首刀在西汉开始投入使用,随后彻底取代了剑在冷兵器时代的主战地位。环首、窄身、长刃,直背,这些标志性的特征,在中国古兵器最灿烂辉煌的1000多年时间里扮演主角。环首刀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主战兵器,甚至有后世学者认为,在汉朝击败匈奴的长期战争中环首刀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兵器营

武术兵器爱好者的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