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兵器谱 | 你不可不知的砸击兵器——鞭与锏

 leo_qiu的书馆 2018-08-12

《新五代史·安重荣传》记载,五代后晋有一名叫安重荣的猛将,曾让人制造了一柄大铁鞭,并将其神化,说用它指人,“人辄死”。人称“铁鞭郎君”。这是史书中有关铁鞭的最早记载。北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曾公亮撰修的《武经总要·器图》绘有铁鞭的图形,鞭身呈竹节形,根部较粗,越往前越细,鞭身后有护手、短柄和首。


铁鞭


四川泸县宋墓石雕中有持鞭武士的图像,武士头戴虎头兜鍪,身着铠甲,外罩敞胸窄袖战袍,足登长筒战靴。他的右手持鞭,左手抚右小臂。鞭呈竹节形,鞭首有环,环上系绳绦。



1  持鞭武士石刻                                   2  持鞭武士石刻


就总体形状而言,鞭虽与剑相似,但因鞭身是圆柱形的,分量自然比剑要重许多,所以它只是一种少数身大力猛的人才能使用的特殊兵器,常人难以问津。到了明清时期,铁鞭仍在军队中使用,明代有一种将冷兵器与火器结合在一起的兵器,叫“雷火鞭”,以铁鞭为原形,长三尺二寸,木柄。前端五寸空心,可装火药和三枚铅子,下面锥有火眼,记载见于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火十》,并附有图形。


雷火鞭

这种兵器既可以像鞭一样用来砸击敌人,还能像火铳一样射击敌人。这种雷火鞭的实物徐州博物馆展有,鞭身铁制,作圆柱形,龙头形吞口,根部有一个小圆孔作火眼。花瓣形铜格手,短柄,瓜棱形铜鞭首。



雷火鞭(明)徐州博物馆藏


清代健锐营装备铁鞭,《清会典·武备十三》说,“乾隆十四年制,炼铁,横棱如竹节,长二尺二寸五分。銎为铁盘,厚一分五厘。柄长六寸,围三寸,木制,髹以漆,末钻以铁”。


清健锐营铁鞭


明清以降,鞭也是民间练武的器械。《武经总要·器图》中还收录了一种“联珠双铁鞭,”是在鞭首上加装铁链,铁链上连有两节短铁棒。

连珠双铁鞭


挥舞击敌,便于马上使用。

锏,又称作简,是一种在形制和功用上,与鞭大体相似的砸击兵器,只是形状略有不同。《武经总要·器图》文字说明中即把它们归为一类,只是因为锏身作四棱形,其形像简而得名,“皆鞭类也。”该书中同样有其图像。



铁锏


当今铁锏的实物尤以李纲用的锏最富盛名了。这柄锏发现于福州市金鸡山靶场军械库内,现收藏于福建省博物院,为一级文物。锏身呈四棱形,自后往前渐细,锏的格手呈四瓣花形,锏首作棱瓜形。从首至锏顶全长96.5厘米,重约6千克,近格手处有 “靖康元年李纲制” 七字错金篆书”。


1 李纲锏


2 李纲锏铭文


学界普遍认为,锏是在北宋时期才出现的兵器。一个偶然机会,我在徐州博物馆展厅中,见到一柄铁锏,为馆藏品,形制与李纲锏相似,圆盘状格手,短鉄柄,标签说明其时代为唐(05)。


铁锏(唐)徐州博物馆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