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级老爸”梁启超的教子之道 第A07版:阅读日 20180812期 济南时报

 zcm1944 2018-08-12







  

梁思成 梁思永 梁思达 梁思礼 梁思庄
□本报记者 钱欢青
  无论在任何时候,孩子的教育问题都需要家长认真思考。近日,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罗检秋的《新会梁氏:梁启超家族文化史》一书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该书不仅详细描述了一个文化世家兴起、发展的生动历程和典型意义,还专门论述了“超级老爸”梁启超的教子之道,揭开了梁家“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背后的家教秘笈。
被忽略的梁启超“齐家之道”
  梁启超是清末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也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学术大家。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超级老爸”。梁启超一共有九个子女,号称“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位是院士,其他的子女也几乎都是各行业的精英。其中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民党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学者,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光荣的革命军人。
  在近日于山东书城举行的新书推介活动中,罗检秋先生有意避开了对梁启超个人经历和学术的阐释,而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深度剖析了梁启超的“教子之道”。
  罗检秋认为,从儒家“内圣外王”的角度看,塑造“新民”是梁启超一生功业的根本所在,“近代以来,人们对其事功成就多有评说,但他追求的修齐之学则被忽略了。梁启超满怀激情地投身于近代改革、救亡事业,探索因应时势的治平之策,屡建奇功,而晚年无奈地退出政坛后,转向修身、齐家,将‘新民’事业落实到了家教之中”。
  梁启超的“新民之梦”虽未能完全如愿,但其儿女大都成为现代“新民”。罗检秋因此认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不同程度地被时代超越了,而其‘齐家’经验仍具有现代意义”,值得深入挖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梁启超有两位夫人,第一位是清末礼部尚书李端棻的堂妹李蕙仙。李蕙仙是个大家闺秀,比梁启超大四岁,生了三个孩子,长女思顺、长子思成和二女思庄。梁启超的另外六个孩子,是他的另一位夫人王桂荃所生。王桂荃本为梁家丫环,常陪梁启超外出,料理梁启超的生活,两人遂日久生情。有意思的是,虽然有两位夫人,但梁家却很和谐、幸福。孩子们叫李蕙仙“妈”,叫王桂荃“娘”,“妈”很严厉,“娘”很温和,所以孩子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娘”说,长子梁思成就与生母感情不深,与“娘”却很亲。
  “妈”严厉,“娘”温和,对孩子而言,家庭管教的“结构”十分合理。但罗检秋认为,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梁启超的作用依然是最为关键的。
  如果把梁启超的教子之道总结为几条“秘笈”,罗检秋认为,首要的一条就是饱满而深沉的爱。梁启超信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原则,而且和很多那个年代不善表达父爱的中国父亲不同,梁启超特别愿意说出自己对孩子的爱。比如,有一次梁启超裱好一个小型的手卷送给思庄,随信写道:“小宝贝庄庄:我想你得狠,所以把这得意之作裱成这玲珑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给你。你的姐姐呢,她老成了不会抢你的,你却要提防你那两位淘气的哥哥,他们会气不忿呢,万一用起杜工部那‘剪取吴淞半江水’的手段来却糟了,小乖乖,你赶紧收好吧。”
  梁启超非常注重和孩子们的沟通和交流,因为自己有童心,沟通就十分顺畅,他是孩子们的父亲,也是他们的朋友和导师。比如1925年,梁启超写信给离家不久的思庄:“庄庄:你的信写许多有趣话告诉我,我喜欢极了。你往后只要每水船都有信,零零碎碎把你的日常生活和感想报告给我,我总是喜欢的。我说你‘别要孩子气’,这是叫你对于正事——如做功课与及料理自己本身各等事——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赖人。至于做人带几分孩子气,原是好的。你爹爹有时还‘有童心’呢!”
  大到事业,小到饮食,梁启超对孩子无不关心备至,倾注了自己全身心的爱。梁启超很宠爱长女思顺,从小就教她读书认字,为她的学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双涛阁日记》来看,仅1910年农历正月、二月间,梁启超工作繁忙,而为思顺“讲书”及批改“日记”“作文”就有十七次之多。如正月五日,“午后为娴儿辈讲《说文解字·叙》”;二十日,“为娴儿辈改所作‘隗嚣、窦建德合论’,竟至彻夜,复为批点日记,6时就榻”;二月二十二日“为娴儿批点日记,为娴儿鼎甫改文,5时半就榻”。如此等等,可见父亲对思顺学习的重视。此外,梁启超还经常与思顺谈做人的道理、治学的方法,以自己的治学心得勉励女儿,强调学习的专精和恒心。这事实上成为梁家兄弟姐妹的学业指针。信仰“趣味主义”做学问要“慢火炖”
  虽然事无巨细,全身心地爱着孩子,但是梁启超非常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和爱好,绝不强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学习。梁家子女的性格和专长各不相同,而梁启超总是循循善诱、彰显其长。他晚年离开政坛,感慨“做官实易损人格”,希望梁思成学建筑学,梁思忠学工程学,以便兄弟俩通力合作,但父亲的设想未必切合实际。对此,梁启超尊重儿子的兴趣、特长,赞成梁思成研究古代建筑史,梁思忠学习军事,投身于政治。鉴于思成、思永侧重于人文学科,他希望思庄以下的子女学习自然科学,但事实上只有梁思礼后来成为火箭专家。因客观条件和个人兴趣,梁思庄没有按照父亲的设想学习生物学或化学,却在其支持下选择了图书馆专业。梁启超自称信仰“趣味主义”,这也是他指导儿女学业的重要原则。
  另外,梁启超还特别重视对孩子进行(砺人格的教育,告诫子女物质上“能维持生命即可”,重要的是要有精神享受。人格的(砺自然包括学问的(砺,梁思成学古建筑,跟父亲抱怨画建筑图太枯燥,梁启超就借用曾国藩的话,鼓励梁思成做学问要用“慢火炖”,要打好基本功。梁启超曾说,“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去做,做到那里是那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多少有点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九个子女此后的人生历程证明,他们确实继承了梁启超的精神,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各自的成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