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具第一眼,照见第一境

 此地无言三百两 2018-08-12

 

问:凭什么说外境是心的投影呢?当我们持觉观念头的时候,念头及外境在觉心前来来去去、起起落落,但似乎觉心与外境两不相干,正如镜子与镜前的事物,不能说镜前的事物是镜子产生的,所以觉心只是照物,似乎并不能产生外境事物。所以如果外境是客观存在的,修心又有何意义呢?

 

1

 

有两种境:一种是超越人们认知的、不可思议的、无名无相的,老子强曰为道,佛陀说为一真法界的境,我称之为第一境;一种是普通人所认识的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人类牲畜等,被我们称为客观世界的境,我称之为第二境。

 

当我们观照时,如果眼前显现的是第一境,那确定是心境两不相干,此心不涉境,此境不涉心。如果眼前显现的是第二境,那么,此境是心所作,为心所造,只是有可能你并没认识到这点。当我们不具备法相之眼,不具备能看出事物的名相是如何变来的眼,此时就会看不出心和境有什么关系——能觉知的心和所觉知的境(山河大地等)有什么关系。就会认为山河大地等是绝对的客观存在,完全和心无关。实际上,称它为山河大地,就已不是真正的客观,早已染上人的主观意识了。

 

普通人所认识的境——山河大地等世间相,是由觉知心所反映的,是由意识心所成立的,所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在世上,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事每一物,所见到的大地每一寸每一土,于不知不觉间,无不染上的“心”的烙印。若是没有心,决定不能见到这些事物;若是心不同,决定这些事物也不同。

 

向来修行人都说,祖师西来为传佛心印。心印者是何物?印者,就是印章或把什么东西的形象在另一样东西上表现出来。例如,把刻好的某形象在软泥上印出来,或将印章沾上印泥在纸、墙或袋子上印出来。所谓心印,就是我们的心就好像一个印章,它拿着自己在山河大地等每一处盖满了自己的戳、印满了自己的形象,那戳的内容或印出的形象虽看起来不同,但每一处、每一个无不都暗含一个“心”字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传佛心印,就是要见心——要在时时处处见心,要在事事物物上看到心——看到心的作用,看到心的印迹。若是如此,便是接了佛心印;若不如此,即是没有接到佛心印,佛心印还没传至你呢。

 

向来菩萨所教,佛经指导,无不是在努力的将这个心印传给你。若你于时时处处看到心、看到心印,你已得到了佛心——领会到佛的意旨或要义,你也已拿到了那个心印,就像拿到了皇帝的玉玺大印一样。心是佛的玉玺大印,拿到它,从此你可以在山河大地上,任何一处、一事、一物上印上你的戳了(刻上人类约定成俗的内容或你想写的字);拿到它,从此你可以像佛一样,为世间主了,而不仅仅如皇帝一般,为国土主。诸修行人,不管有没有表面上的老师或传承,你得到这个心印了吗?

 

 

2

 

诸行者,为什么说世间山河大地,唯识所变呢?山不会自己说我是山,河不是会自己称为我是河,大地不会自己现大地相,一切人间有名有相的事物都不会自己而成立。色法不自己成立,名法不自己成立;一切事物有不自己说有,无不自己说无,黑不自己说黑,白不自己说白……说到底,一切还都是心在造在作。所以,第二境——人世间的一切,无不是意识心所分别,所命名,所成立的。倘若没有意识心的分别与命名,决定没有山河大地,山河大地也不再是山河大地。

 

我们的意识心绝对是一位能工巧匠,它就像一伟大的、技艺超群的画师。我们眼前那不可思议、无名无相的真境(第一境),就像一块干净的画布,它在那上面画出了所有我们见闻觉知的一切,山河大地,花草树木等一切事物,无不是它在那块画布上画出的形象。“山河大地”基本的原相是它的第一遍素描,这是“巍峨的山,有名的山,我喜欢的山,令人讨厌的山等”,是它在那第一遍素描上涂上的各种色彩。遍天空大地是一块干净的无相画布,那天才的画师无不在它所到处涂上一笔。

 

修行就是要认识到第一境——心未涂上任何色彩文字之前的无相布体。认识到第一境的好处是:了解一切都是唯心造作,从而让我们完全摆脱我们的心与其所创造的境——“人间的事及物”之间的纠缠,从而获得完全的、百分之百的解脱自在。这种观境让你认识到,一切百分之百的、完全的,只和自己有关,只和心有关;人们眼中所见到的一切,无不是心所生,心所见识的一切名相,没有一个是真的。这种观境,让我们达成百分之百的、绝对的、彻底的解脱,变得很真实。

 

 

3

 

心和境无关有两种情况;一是心和第一境无关。这是真实的,心确定和它不能交涉,除了觉知心能够耀见它外,意识心拿它没点办法,既不能认识它,也不能命名它,心一点也不能攀缘上它;二、心和第二境无关。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心和它有关,只是你还没认识到这点,这是心没有完全认知它自身或说没有完全认识真实境的结果与证明。

 

当我们以心观境时,假如我们只见到有名有相的境,没有见到无名无相的境;或者说,只见到能照能知的心,没见到能造能识的心;或者说,只观察到第二境,没观察到第一境,误把第二境当作第一境;或者说,没观察到心是如何依据无名相之第一境而造出有名有相之第二境——世间的,那么,我们的这种观是不到位的,是不深刻的,是没深度的,是有观无智慧的。

 

大部分修行者观境,只是观到第二境——只以心观第二种境。这种观,不管你观了多少年,你会一直认为:山是真实的,河是真实的,大地是真实的,花草树树木是真实的,父母是真实的,小孩是真实的,自己是真实的……一切诸法是真实的!这种观,不能破相,不能离相,是不深刻的、彻底的观。这种观,最好的结果是,你训练出了一颗貌似清净无染的心,但它无智慧,不是本然的清净心。这是有观无智慧的观修。

 

第一种观境,有观有智慧,是诸佛菩萨所要引导和达成的观。诸佛菩萨,解脱的圣人,都是这样观境的。观第一境,也叫见道、见法、明心、见性、开眼、见真实等,名字不一,说的都是见到离名离相、不可思议的绝对存在。第一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即语言的道路抵达不了,心的任何名相、概念、触手都触摸不到。“明明在目前,明明不能道”,说的就是第一境。它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现实存在。

 

如果你用心照境,照的是“山河大地,花草树木,山涧泉眼、人畜物等”——山也真实,河也真实,花草树木真实,山涧泉眼真实,人畜物等真实,一切真实,而没有照破这些相的虚假,这说明你没有“见相离相”,这说明你没有见到“如来”……如此的观照训练,只能练出一颗强大的凡夫心,不是诸佛心;以这种心,也许能平安地走过烦恼林,度过生死河,但还未到诸佛土。因为诸佛土是离名离相而又真实存在的道的世界。

 

 

4

 

因为有两种境,相应的也就有两种眼或两种心:一曰真心,二曰妄心;或说,一曰佛眼,二曰凡夫眼。真心或佛眼又称佛心、菩提、般若、正智、无分别智等等名字,妄心或凡夫眼又叫意识、头脑、分别心等。以第一种心照见第一种境,叫明心见性;以第二种心照见第二种境,是凡夫翳目幻花。通玄顶下凡夫眼,通玄顶上诸佛见。欲识通玄顶上事,且具诸佛第一眼。通玄顶上已非人间,通玄顶下满目青山。

 

第一眼能照见第一境,也能照见第二境,所谓佛眼能见世间,也能见出世间;第二眼不能照见第一境,只能照见第二境,所谓以梦中眼观梦中物。第一眼能照见第二眼,第二眼只能照见梦及其梦中物,所以佛能认识众生,众生不能认识佛。因为它们所持的眼不同。

 

诸观行者,请具第一种眼,照见第一种境。以第一种眼照见第一种境,谓出世间;唯有出世间者,才能解脱世间;不出世间,解脱世间无真可能。有一类修行人,能修第二种眼干净,不随妄想转,但未能修出第一种眼,照破诸世间,是故不能大解脱;有一类修行人,修出第一种眼,看见法界,看见道,看见第一境,是故能得大自解脱。

 

我说,有观有慧是第一种眼,有观无慧是第二种眼;照能照破是第一种眼,照未照破是第二种眼。有慧知诸幻,照破见真境。世间修行者,请具第一眼,照见第一境。所谓第一眼,所有的心故事还没进来前,看向事物的眼;所谓第一境,所有心故事还没贴上去的境,第一眼所看到的事物。凡人眼见山河大地,观其相,呼其名,于不觉间,于内在里,早已轻舟已过万重山,落在第二眼第三眼乃至无数眼之后了。

 

诸行者,佛就是眼,法就是境,见佛见法见真实,能大解脱真解脱,是故迦叶起舞时,我与太虚大师同唱“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佛耶,南无达摩耶……礼敬世上开示悟入诸佛知见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