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家650亿连续多年蝉联山东首富,年营收3732亿,万达都不是对手2017-11-30 12:01万达/榜单/成功学

 昵称29581039 2018-08-12
他是一位隐形富豪,其执掌的企业,以3732亿的营收总额,在"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排名第三。而在这个榜单中,华为控股和苏宁控股分别以营收总额5215.74亿元、4129.50亿元夺得状元、榜眼,而在此榜单中,万达排名第9。

他就是山东省魏桥集团的创始人――张士平。相比于华为任正非与苏宁张近东的“广为人知”,张士平异常低调,极少出现在外界视野中。他是纺织和铝业的双业寡头,其执掌下的企业,是个不折不扣的产业帝国:中国宏桥,是世界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商之一;魏桥纺织,则是世界最大的纺织企业。

1946年出生的张士平如今已达古稀之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曾连续多年被胡润富豪榜评为“山东首富”,2013年就以300亿身家在中国富豪榜中排行第10,2016年,以650亿财富位列第16名。

早年间尝尽人间苦楚

张士平于1946年出生在山东省邹平县一个叫做魏桥镇的偏远乡村里,父母都是穷苦的普通农民,从小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便辍学打工,赚钱养家。

1968 年,22 岁的张士平被下放至山东德州庆云县劳动改造。此时正值文革初期,车间里的许多老师傅都遭到了批斗迫害,张士平为他们抱打不平,因此受了严重的处分。那段时间,他吃遍了人间疾苦。

文革结束后,他开始在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工作。1981 年张士平因为“能吃苦、尤勤劳”被提拔为厂长,而在此之前,他度过了十几年推车工、扛棉工的平淡岁月。在纺织厂期间,他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还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管理制度,为他今后的创业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创办棉纺织厂,成为世界纺织巨头

改革开放后,他靠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嗅到了时代更迭的气息,他很早就预测到了市场经济的繁荣昌盛。

他主动出击,创办了一家纺织工厂,1984年企业利润就跃居我国棉麻行业之首。1986年,张士平成立了一个毛巾厂,当年就实现了25万元的利润。1989年,他又利用企业的600万元积累,建成了1.6万纱锭的纺纱厂;不久,又筹资6000万元建成3万多枚纱锭的棉纺厂和336台织机的织布厂。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04年集团销售收入已达231.25亿元,一跃成为全球棉纺企业巨头。

自办电铝厂,成为世界铝业巨头

随着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要降低成本。为此,张士平筹备自建电厂、铝厂。

2001 年,张士平的首条25 万吨电解铝生产线投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如今,在魏桥的邹平生产场地,除了大量纺织厂,还分布着魏桥6个电厂、6个氧化铝厂、2个电解铝厂。

魏桥打造了“纺织-染整-服装”这一完整的棉纺产业链;而近10年,其又在邹平、滨州等地打造出了一个日趋完整的“热电-金属冶炼-铝产品深加工”的铝电产业链。其600千安的电解槽是世界上一条成功运行的电解铝生产线,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耗电量。2016年,魏桥更是实现了3732亿元的营收,一举击败万达!

张士平给创业者的箴言

张士平说:“一个企业的成功,仅仅靠项目的成功是不行的,必须是用人的成功。”他一再调:“创业者首先要认清自己,不要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未来的竞争,不再停留于产品的竞争,渠道的竞争,而是资源整合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眼界格局的竞争。谁拥有强大团队,谁就能立于于不败之地!”

他还告诫现在的创业者:“一定要打开格局,<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句话是真理,多让点利益给合作商和团队,会有更多人愿意和你合作,但是很多创业者想不明白这一点,把钱都攥在自己手里,眼前是多赚了点,但企业注定做不大。”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步时,张士平便弄潮在纺织市场和铝电行业的风口浪尖。也正是这一次次的“离经叛道”,才缔造出了全球第一的传奇。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