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解流感大流行的十个神话

 关键决心H 2018-08-12

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疑深刻影响了大流感疫情的进程。数百万军事人员的聚集,给病毒创造了理想环境,促进更富侵略性毒株的发展乃至全球传播。


文:Richard Gunderman /  译:禅心云起


今年是1918年流感大流行100周年。据估计,这场疫情造成5千万至1亿人死亡,占当时全世界人口的5%。有5亿人受到病毒传染。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918年流感病毒夺走的生命,多为健康的年轻人,而不是通常受害最深的儿童和老人。有人称之为史上最大一次流行疫情。

 

1918年流感大流行,一直是上个世纪常常勾起人们思索的主题。史学家和科学家就其起源、传播和后果,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假设。可结果是,我们中许多人仍然深怀误解。


纠正以下10个神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今后要如何预防和减轻这些灾难。


 

01

这场流行病起源于西班牙




现在没人相信所谓“西班牙流感”源于西班牙。


这次流行病之所以获得了这个绰号,也许是由于当时一战正如火如荼,参战的主要国家,都极不情愿看到敌方士气受到鼓舞。所以在德国、奥地利、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有关流感传播程度的新闻报道都受到了压制。相形之下,中立的西班牙不需要对流感疫情遮遮掩掩。这就造成了西班牙在疫情中首当其冲的错误印象。

 

事实上,流感的地理起源,至今仍在争论当中,虽然有人提出了东亚、欧洲乃至堪萨斯等几个假说。


 

02

大流感是“超级病毒”的杰作

 

1918年的流感疫情蔓延迅速,仅在头6个月,就造成了2,500万人死亡。人类是否会因此灭绝,成了令人焦虑的问题。长期以来,这种情绪助长了流感毒株特别致命的假说。

 

然而,最新研究表明,病毒本身虽然比其他毒株更致命一些,但与其他年份引起传染病流行的病毒相比,并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高死亡率要极大归咎于军营和城市环境的拥挤,还有战时的营养和卫生条件恶劣。现在认为,非常重要的死因是:流感导致肺部器官虚弱,引起了继发细菌性肺炎。

 

03

流行病第一波是最致命的

 

实际上,1918年上半年,流行病最初一波,死亡人数相对较低。

 

第二波在那一年的10至12月份到来,造成的死亡率最高。1919年春季第三波比第一波致命,但不如第二波。

 

科学家现在认为,第二波死亡人数之所以显著增加,是因为出现了有利于传播更致命毒株的条件。温和病例的病人留在家里,可病情严重的病人,常被集中在医院和营地,增加了病毒致死形态的传播机会。

 

04

大部分感染病毒的人都病死了


实际上,1918年绝大多数感染流感的患者,都幸存了下来。全国受感染者的死亡率,一般不超过20%。

 

但是,不同组别的死亡率有所区别。在美国,美洲原著民的死亡率特别高,这可能是他们和以往的流感毒株接触频率较低的缘故。在某些个案中,整个土著社区遭到灭绝。

 

当然,即便是20%的死亡率,也远远超过典型流感1%的致死率。

 

05

今天的疗法对于疫情没有效果

1918年流感期间,没有特定的抗病毒疗法。如今,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如此。大多数流行性感冒的医疗护理,都旨在增强患者体质,而不是治愈他们。

 

一种假设指出,许多流感致死病例,事实上可能要归咎于阿司匹林中毒。当时的医疗机构,建议每天服用高达30克的大剂量阿司匹林。今天,大约4克才被认为是每日最大安全剂量。大剂量阿司匹林会导致许多类似传染病的症状,包括出血。

 

然而,世界上某些地方的死亡率,似乎也一样高,而阿司匹林在那些地方,并不太容易得到,所以争论还在继续。

 

06

流行病主导了当时的新闻讯息


公共卫生官员、执法人员和政治家有强烈动机,隐瞒低估1918年流感的严重程度,这导致新闻报道少的可怜。除了担心战时的充分披露,会鼓舞敌方士气之外,他们还想维护公共秩序、避免恐慌。

 

不过,政府官员还是做出了点回应。在疫病高峰期,许多城市都实行了检疫隔离。有些城市还被迫减少了基本的公共服务,包括警察和消防。 

 

07

这场疫病改变了一战进程


流感不太可能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因为敌对双方的战斗人员,受到了大致相同的影响。

 

然而,这场战争无疑深刻影响了疫情的进程。数百万军事人员的聚集,给病毒创造了理想环境,促进更富侵略性毒株的发展乃至全球传播。


 

08

广泛的免疫结束了疫情


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流感疫苗,在1918年还没有投入使用,因此在结束这一疫情方面,不可能发挥任何作用。


流感毒株从前的接触者,可能产生了一定的抵抗力。例如,在军队服役多年的士兵,死亡率要比新兵来得低。

 

此外,迅速变异的病毒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转变成致死性较低的毒株。这是从自然选择的模型来预测的。由于高致死性的毒株迅速杀死宿主,它们不能像低致死性毒株那样容易传播。

 

 

09

病毒基因从未被测序


2005年,研究人员宣布他们成功确定了1918年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这支病毒是从阿拉斯加永久冻土层的一名流感患者尸体上,还有当时患病的美国士兵的样本中找到的。

 

两年后,感染这种病毒的猴子,表现出疫情期间观察到的症状。研究表明,猴子的免疫系统对病毒做出了过度反应,即所谓的“细胞激素风暴”(cytokine storm),造成了猴子的死亡。科学家现在认为,类似的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了1918年健康的年轻人反而具有高死亡率。

 

 

10

1918年疫病大流行给2018年的几点镜鉴


严重的流感疫情,往往每隔几十年就会爆发一次。专家认为,下一次不是“假如”,而是“何时”。

 

虽然很少有活着的人能回忆起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但我们可以继续吸取教训,这包括从洗手、疫苗的常识价值到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潜力。今天,我们更清楚应该怎样分离和处理大规模病患和死者的方法,我们可以采取1918年所没有的抗生素治疗,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也许最好的希望,就在于改善营养、卫生和生活水平,使患者提高自身对于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当然,最首要的是避免人群生活在拥堵狭窄的空间,以及营养和卫生恶劣的环境,就像一场战争所必然带来的后果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流感疫情仍将是人类生活年复一年的规律性特征。从社会整体的角度看,我们只能希望自己已经充分了解了这场疫病大流行的教训,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另一场类似的世界性大灾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